血蠱

血蠱

因跌仆墜堕後誤用補澀所緻腹脹膨滿之證
病名。因跌仆墜堕後誤用補澀所緻腹脹膨滿之證。《證治彙補》卷五:“墜堕閉剉、氣逆、氣郁,誤行補澀則瘀蓄于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脹,漸成鼓滿,名曰血蠱。”參見血鼓、蠱條。[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血蠱
  • 類别:醫學
  • 血蠱:病名

内容

五積六聚分髒腑,七症八瘕氣血凝,症積不動有定處,瘕聚推移無定形。痞悶不宣氣壅塞,未成堅塊血瘀名,蓄久不散成血蠱,産後經行風冷乘。

五髒氣積,名曰積,故積有五證。六腑氣聚,名曰聚,故聚有六證。難經有心,肝,脾,肺,腎五髒之積,而無六聚。蓋以積為血病,而聚為氣病也。故李杲有五積丸方治法。「巢氏病源」載七症八瘕,但有八瘕名證,而無七症病形。其他方書亦不概見。大抵又以症為氣病,而瘕為血病也。夫病皆起于氣,也氣聚而後血凝,不必過泥于黃,青,燥,血,脂,狐,蛇,等名,但以牢固不移有定處者,為症為積;推移轉動,忽聚忽散者為瘕為聚可也。

故曰:症者:征也,言有形可征也。瘕者,假也,言假物成形也。若夫痞者,痞悶不通,氣道壅塞之謂也。瘀血者,血瘀腹中未成堅塊也。蓄之既久,必成血蠱矣。凡此諸證,皆有新産之後,經行之時,不知謹避,以緻風冷外襲,邪正相搏,結于腹中而成也。

指導意見:

      墜堕閉锉、氣逆、氣郁,誤行補澀則瘀蓄于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脹,漸成鼓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