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市

潛江市

湖北省中部城市
潛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處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腹地。[1]潛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故鄉,境内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和由16個國有農場組成的農場群。1994年被列為省直管市。境内地勢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間,全境都是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素來以“水鄉園林”著稱。潛江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地上盛産糧棉,地下富藏油氣。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總部就設在湖北省潛江市的廣華。潛江是著名的“水鄉園林”,是水杉的故鄉,江漢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範市,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贊潛江是“一座綠色的城”。潛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産基地、亞洲最大的石油鑽頭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眼科用藥生産基地;被國家授予“中國小龍蝦之鄉”的稱号。
  • 中文名:潛江市
  • 外文名:Qianjiang city
  • 别名:
  • 别稱:石油城
  • 所屬地區:湖北省
  • 下轄地區:7街道、10鎮
  • 人口:103萬(2012年)
  • 政府駐地:園林街道章華南路18号
  • 火車站:潛江站
  • 車牌代碼:鄂N
  • 地區生産總值:602.19億元(2016年)
  •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黃劍雄,市長龔定榮
  • 行政類别:地級市
  • 電話區碼:0728
  • 郵編區碼:433100
  • 面積:2,004平方公裡
  • 地方方言:西南官話-武天片-潛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曹禺公園、水杉公園等

城市簡介

潛江市位于東經112°29′至113°01′,北緯30°04′至30°39′,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境内地勢平坦,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素來以“水鄉園林”著稱。地上盛産糧油棉,地下富藏油氣鹽。是中國商品糧、優質棉、商品魚、速生豐産林、牲豬“四化”、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創彙“七大農業基地”和油氣綜合開采加工,石油機械制造、鹽化工業、石化科研、對外服務“五大工業基地”。潛江身處江漢平原富庶腹地,又是武漢城市商圈1+8的成員之一,漢宜高速公路跨境而過,交通便利,經濟人文基礎厚實。

潛江千分有耕地67394公頃,總人口100.2萬,其中城鎮人口48.8萬人(其中中心城區非農業人口36萬)。轄15個鎮、場、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6個管理區。境内有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和16個縣團級國有農場。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始建縣。1988年5月撤縣建市,1993年11月被評為全國明星市,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此前由荊州地區管轄),多次被評為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市。

潛江北枕漢水,南接長江,東鄰武漢通黃石,西接荊州達三峽。318國道和宜黃(滬蓉)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潛監和襄嶽兩條二級公路縱貫南北。是全省平原湖區惟一的路網建設試點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密度和通達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運四季暢通,流經境北面的漢江,建有2個港口,年吞吐量達300萬噸以上。

潛江地上盛産糧棉油,地下富藏油氣鹽。全市地下蘊藏石油2億噸、天然氣9700多億立方米,岩鹽近8000億噸,另有鹵水136億立方米,富含锂、铯、铷、溴、鉀、碘、硼、矽、锶、鎳、錳等18種稀有微量元素,可廣泛用于電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其礦化均超過了國家開采标準。

潛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号稱“天下第一台”的東周楚王行宮就在境内龍灣鎮。“龍灣遺址”,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時代最早的楚國離宮别院遺址群落,被定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源遠流長的文化曆史不僅形成了潛江淳樸的民風,而且孕育了衆多英才。僅近百年來,就有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辛亥革命先驅、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部長李書誠,首任監察部長錢瑛,著名劇作家曹禺等享譽神州的傑出人物。

曆史沿革

潛江古為雲夢澤一角,曆經江水複合沖積和湖水緩慢沉積而逐漸形成。潛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屬荊州域。

公元前5世紀前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南部的崗後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現了章華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屬于諸侯國中的楚國。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軍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東下竟陵,并分别設郡建縣,這裡成為秦南郢竟陵縣轄地。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其後在章華台設置了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三國時,潛江之地轄于吳國,隸屬郡縣與漢無異。晉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

公元550年前後,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分江陵而置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東北境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縣,竟陵郡治于齊時也由長壽(今鐘祥)遷至竟陵;梁末省竟陵縣入霄城縣,竟陵郡治、縣治始移霄城(今天門境),潛江東北境遂屬霄城縣;北周複改霄城縣為竟陵縣,改竟陵郡為石城郡,潛江東北境屬石城郡之竟陵縣。

隋朝時,潛江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唐初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複州竟陵縣。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戶輸納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伏”(《太平寰宇記》,白伏在今縣西北),隸屬于荊南節度使管轄。五代改白伏為安遠鎮,為南平國(荊南國)屬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伏巡院為縣。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在今下蚌湖附近),隸屬于荊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後又改為中興路,均領有潛江,上隸于河南江北行中書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縣治遷至鬥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所以明初潛江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陸州為承天府,潛江改屬之。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1664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次年,改府為道,以道為省縣之間的行政機構,潛江屬鄂北道(後改稱襄陽道)。1925年廢除道制,遂直轄于省。1932年,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潛江屬第七區(1934年曾屬第六區,後還屬)。1936年,第七區改稱第四區,仍領有潛江(直到1947年)。抗日戰争期間,日本侵略軍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盤踞潛江部分地區,設有傀儡政權。潛江縣政府被迫輾轉于拖船埠、楊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離潛江,設辦事處于公安縣境,日軍投降後還治。

本縣屬水網湖區,民國時期“十年淹九水”。由于距中心城市較遠,有利于集聚和回旋,故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成為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蘇區,是湘鄂西省(原稱“聯縣政府”)的潛江、荊南(後改稱荊門)、天潛縣蘇維埃政府(革命委員會)轄地。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曾駐于拖船埠、潛江城等處,荊南縣蘇維埃政府駐脈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為抗日根據地,是鄂豫邊區襄南、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縣為解放區,是江漢區襄南、鄂中兩行政專員公署的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轄地。江荊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熊口,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夏家場。1949年7月撤銷邊區縣,恢複原縣名、縣域,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撤銷。潛江縣人民政府設于熊口,隸屬于湖北省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8月,潛江縣人民政府移駐城關(今園林辦事處)。1988年5月撤縣建市。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自然資源

水利

潛江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為古雲夢澤一部分,長湖洩洪道田關河橫穿東西,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及其分洪道東荊河縱貫南北。境内地勢低平,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潛江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既有漢江、東荊河洪水之“外患”,又有内垸因降雨量不均導緻的漬澇幹旱之“内憂”。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潛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洪澇旱災作鬥争的曆史。據統計,建國52年來,全市168.2公裡長的漢江幹堤和東荊河堤累計完成土方5800萬立方米,石方100萬立方米。

漢江幹堤和東荊河堤利用蓄洪區和和杜家台閘達到20年一遇防洪标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累計完成土方5億立方米,完成投資2.6億元,開挖幹、支、鬥渠2760條,總長4000餘公裡。從90年代末至今,全市累計改造漬害低産田30萬畝;水利結合滅螺34萬畝;興建電力排灌泵站211處,463台,裝機72567千瓦,排灌流量達到每秒8559立方米。其中提排泵站171處,379台,裝機65215千瓦,提排流量每秒780.7立方米。提灌泵站29處,49台,裝機3302千瓦,提灌流量每秒34.6立方米。

排灌兩用泵站11處,35台,裝機4505千瓦,流量每秒51.6立方米。興建大中小型排水涵閘586座,自排流量每秒1200立方米。大中小型灌溉涵閘657座。

近十年,潛江市加大水利建設力度、成效十分顯著。共争取國家和省級投入及世行貸款1.1個億,完成省辦工程田關河疏浚固堤、興隆二閘及其配套工程、謝灣灌區續建配套一、二、三期工程及興隆東灌區農業綜合開發骨幹工程等重點工程。

水産

潛江境内河渠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漢江、東荊河等長江支流貫穿全境。百裡長渠、城南河、田關河、西荊河等21條排灌幹渠、借糧湖、返灣湖、馮家湖、白露湖、張家湖、蘇湖等6個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積2.7萬畝。潛江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49—1988小時,全年無霜期約250天。最适宜溫、熱水性魚類養殖。

2003年,全市放養水面14.08萬畝,其中精養水面8.66萬畝,主要集中在龍灣、漁洋、浩口、張金、熊口等鎮;名特優專養面積5萬畝,其中網箱養養鳝達到6.8萬口,主要集中在熊口、浩口、龍灣等鎮。全市漁業人口3.57萬人,漁業戶8492戶,漁業勞動力2.5萬人。2003年全市水産品産量8.65萬噸,漁業産值5.89億元。漁業勞均純收入5560元。

林業

潛江素有“水鄉園林”美譽。1986年被中央綠化委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以來,先後獲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标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營造林先進地市”等榮譽稱号;市境内高石碑鎮等14個單位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和“全國造林綠化400佳”,1999年以來市林業局連續三年被省林業局評為全省“紅旗林業局”。

新時期,潛江林業又有新發展,造林綠化規模不斷擴大,造林綠化質量明顯提高,形成了以農田林網為主體,道路河渠綠化為骨幹,城鎮村莊綠化為重點,網、帶、片、點緊密結合,喬、灌、花、草相配置的平原綠化體系。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45萬畝,森林覆蓋率16.1%,活立木蓄積量151萬立方米,農村村莊綠化覆蓋率68%,道路綠化率96.5%,農田林網綠化率92%,,水系綠化率93.8%,城鎮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4平方米,全市适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86%。

潛江林業在繼續承擔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同時,大力調整林業産業結構,突出林業項目招商引資,加強資源培育與管護,不斷深化林業經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形成了以苗木花卉産業為基礎,以楊木精深加工為帶動的新型林業産業化格局。全市楊木加工年生産能力15萬立方米,産品科技含量增加,資源利用率提高,産值過億元;苗木花卉基地面積達1.5萬畝,年銷售額過億元,林業産業實力不斷增強,己成為帶動市域經濟增長的新型朝陽産業。

潛江在造林綠化過程中十分注重林業科學基礎研究和林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水杉扡插繁殖技術及水杉無性系種子園建設科研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黑楊派南方無性系引種與推廣獲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又先後建起了中日合作楊樹對比林優系擴繁基地等一大批楊樹新品種試驗示範林。在造林新技術應用方面,大力推廣楊樹大苗定向培育,楊樹留根育苗、截幹造林等實用技術,整體提升了潛江造林綠化水平。

基礎設施

1995年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1993年、1995年、1999年連續三次被評為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1993年被評為湖北省唯一的中國明星城市,2002年在全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複檢中,被授予省級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的稱号。

城區道路達271條,面積491.24萬㎡,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1.3㎡;敷設下水道255.46公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排水系統;新裝路燈4761盞,路燈達10821盞,亮燈率達99.5%;新鋪設彩色人形道闆17公裡共13.2萬㎡,并對城區主要街道所有架空線路實行了地埋;開展亮化工程,城區所有臨街單位安裝了霓虹燈、輪廓燈、射燈。

園林綠化特色顯著。形成了以遊園、廣場、公園以及一大批街頭小遊園為點,以道路綠化和東西城區幹道綠化長廓為線,單位及社區庭院綠化為面的綠化體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9%。

城市供水、供氣得到有效保障。投資1300萬元對漢江澤口碼頭取水頭部工程進行了改造升級,日取水能力達10萬噸/日,完成了4公裡Φ1000mm主供水管道擴網,用水普及率、水質綜合合格率、自備水源合格率均達100%。推行小區管道供氣,城區居民燃氣使用率達100%。

潛江市是全省唯一平原湖區公路網絡試點和全國農村公路示範市,目前,全市公路通車裡程1664.64公裡,21個區、鎮、處、場通二級路,371個自然村、分場都通了公路。市域“五橫三縱”(五橫:廣澤大道、318國道、滬蓉高速公路、運拖公路、華容公路;三縱:潛監線、荊潛線、幸福公路)的路網骨架基本形成,一個幹支相通,内暢外連的公路網絡已具雛形。流經境内的漢江航運四季通暢,有年吞吐量達300萬噸的紅旗、澤口兩個港口。

全市已擁有各類營運客車610輛13036座,貨車3000輛12901噸,園林城區出租車250輛,鎮處出租車193輛。城區有公交車輛306輛,公交線路398公裡,每萬人擁公交車輛12.7标台。客運班線已達141條,日發班次1350個,客運網絡的觸角已延伸到全國26個省市。鄉村客運班線11條,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全市現有二級客運站3個,三級以下鄉鎮客運站16個,另有一個一級客運站正在建設中。現有一類維修企業8家,二類維修企業34家,三類維修業戶360家,有汽車綜合性能檢測A級站1個,有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1所;有裝卸搬運業戶10家,有各類運輸服務業戶27家。

教育産業

大學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JiangHanArtVocationalCollege)屬于藝術類型公立大學,面向全國招收藝術特長生,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幾所重要大專藝術院校之一。

高中

潛江中學,省級重點高中,湖北省潛江中學創建于1913年3月,坐落在久負盛名的水鄉園林——潛江市中心。校園面積240多畝,享有園林式學校的美稱。2009年四月被評定為湖北省示範學校。

園林高中,是一所市重點高中,創辦于1988年8月,地處潛江市園林中心城區,現有占地面積35562平方米,建築面積15687平方米。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質量飛躍提升。

文昌高中,潛江市文昌高級中學位于潛江市小東門東方路26号。學校占地面積180畝。學校建有潛江市一流的廣場,現代氣息十分濃郁。

廣華中學,坐落在美麗的江漢油田,占地面積112031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3805平方米。2005年從企業分離,劃歸地方政府管轄。2006年元月被評定為湖北省示範學校。

文化産業

花鼓戲

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在江漢平原民間歌舞說唱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他劇作的劇目、聲腔和表演而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藝術瑰寶——荊州花鼓戲,迄今已有150餘年的曆史。其唱腔曲牌約有八十多種,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它源于江漢平原一帶的高跷、漁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間歌舞說唱。

戲劇

與上海戲劇學院建立戰略合作機制,2011年4月12日,上海戲劇學院和潛江市人民政府在潛江就高等藝術教育服務區域文化與教育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皮影戲

江漢平原皮影戲是指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沔陽(今仙桃市)、潛江、監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縣(市)具有相同藝術特征的皮影戲。江漢平原北依長江,南貫漢水,又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皮影戲在這裡找到了滋生和繁榮的土壤。雖然其源頭尚無法考證,但早在明末清初,這一帶凡舉辦謝神會事,逢年過節都有唱皮影戲的習慣。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雕镂特色。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核心地區集中在天、潛、沔(仙桃)一帶,其顯著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雕镂(造型)藝術,唱腔藝術和口頭文字藝術等方面。

江漢平原皮影的雕镂藝術,源于潛江的“湯格”和“郭格”,尤以圖案精細、人物造型逼真與國内其它地區皮影造型比較,其工藝精細、造型生動、圓潤舒展、以大見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唱腔以歌腔、漁鼓腔為主。特别是歌腔皮影中的“雞鳴腔”,源于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我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漁鼓腔出自舊時藝人的乞讨唱曲,調式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江漢平原皮影戲演唱的劇目多達300多個,這些“劇本”實際上隻有劇目的條文,在表演時全靠藝人根據曆史故事展開情節和刻化人物。唱、做、念、打渾然一體。其口頭文學藝術形式是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又一主要特征。

江漢平原皮影戲包含的獨特雕镂藝術和具有古樸的楚風、楚韻的唱腔藝術,具有不可低估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土特産品

一、潛半夏

半夏是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産地隻有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症。半夏有水生和陸生兩種,即所謂的水半夏旱半夏。旱半夏的藥用價值強似水半夏。潛江正是旱半夏的主要産區。《辭海》在“潛江”這一詞條内有“盛産半夏等中藥材”語。所以潛江産半夏有“潛半夏”之譽。老一代的中醫在處方上寫“潛半夏”,猶之乎“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貝”,“潛半夏”也是名貴中草藥。

二、鍋奎

鍋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鍋中考成。潛江鍋奎品種很多,蔥鍋奎,砍鍋奎,鴨子鍋奎,沖擔鍋奎,油炸鍋奎,豬油鍋奎等等。最有名氣的是豬油鍋奎。其次是沖擔鍋奎,主産在根灘。因其形狀與當地農民挑柴草用的兩頭帶鐵扡的沖擔一樣,故名。與其他鍋奎要在鏊鍋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種特制的烤爐中烤成的。

出爐後,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還可充當幹糧。砍鍋奎是潛江最早的鍋奎,最正宗的鍋奎,其他鍋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鍋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詞,加“砍”(還有人加“白”〕是人們為了以此區别于其他鍋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好的砍鍋奎(或白鍋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潛江人常愛把砍鍋奎的兩皮掰開,夾入一根油條混吃,并視此為最好的早點。

三、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這是潛江的民諺,意為三四月正是潛江盛産螺蛳蚌的好時節。江漢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樣将其囫囵地炒個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開清水“濯”過,再用斷了半截的紡花錠子或者是一根竹簽剔出螺蛳肉,按天(門〕潛(江〕沔(陽〕“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種食用方法,即有蚌、臘肉、豆渣粑的所謂“三味火鍋”。

四、五七油焖大蝦

2002年江漢油田五七鑽前小區零零散散出現幾家經營龍蝦食品的個體戶,頗受部分食客的歡迎。2004年夏季占地4000平方米油焖大蝦美食城開業,五七蝦市由此正式形成。如今,以社區為主,所種經營形式并存,僅美食城共有44間,13家門店,除此之外,沿馬路還有個體經營72家攤點。

五、嘗香思

嘗香思食品的生産公司的前身是國有潛江市嘗香思調味品廠。2003年10月,在潛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戰略決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區黨委的領導下,該企業順利完成了股份制民營化改革。

六、黃灣藕

王場鎮黃灣村出産的一種藕,這種藕與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單數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節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節,每節一尺來長,既白又嫩。這種藕多粉易爛,湯酽味美。在一本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荊州菜譜》中它名排榜首。

七、園林青酒

曆史:潛江古屬“江陵府”,即古城荊州,東漢建安年間已有用泉水釀酒的記載,唐、宋曆代又有不斷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集中當地大小舊酒坊建立潛江縣地方國營酒廠,1983年更名為園林青酒廠。功效:适于佐餐,兼具潤肝脾,補氣,健胃功效。獎項:園林青酒在中國第四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

八、二回頭

二回頭是享譽湖北的著名菜肴,以潛江湖區特産黃鳝作主料,烹制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進嘴卻熱乎,入口化渣,餘味綿長。最早制作此菜的廚師劉某,見蒸熟的鳝魚尤其是走油後兩頭翹起,如前所說的馬鞍形,便根據這卷翹狀,取名為二回頭。

九、焌米茶

不是喝的,而是潛江和仙桃、天門部分地區夏天的主食,先将大米焙黃後,照着煮稀飯的程序做即可。

十、潛江花糕

用青魚制作,是南方一些地區的名菜,也是一些魚米之鄉的家常菜肴。

交通旅遊

融入“武漢城市圈”的潛江市是湖北省3個直管市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中國明星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東通武漢,南連監利,西鄰荊州,北接荊門,隔漢水與天門相望,滬(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與318國道橫貫全境。

潛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北依漢水,南臨長江,素有“魚米之鄉”和“水鄉園林”的美稱。被旅遊界專家譽為“水鄉園林生态旅遊城”。潛江東有全國特大城市武漢市,西有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水電旅遊城和荊州古城,南有千古名樓嶽陽樓,北有隆中和武當山,是三峽、三國、三楚旅遊線的必經之地。漢宜高速公路和318國道橫貫東西,襄(陽)嶽(陽)公路縱貫南北。

潛江的生态環境優勢非常突出。潛江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是潛江的特色樹種,全市綠化覆蓋率35%,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河在城中,城在河畔”的水鄉園林特色。潛江市多次獲得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明星城市等光榮稱号。潛江的生态環境優勢在平原城市中獨樹一幟。

潛江主要旅遊自然資源有“二園、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園、水杉公園、返灣湖、借糧湖、田關河、漢江。

森林公園。位于東城區楊市辦事處,占地100公頃,種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楊等,是休閑、遊覽的好去處。水杉公園。位于西城區廣華辦事處,是江漢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園内開設多種健身、娛樂項目,是綜合性休閑娛樂場所。

返灣湖。原為洞庭湖泊的一個支湖,湖泊水面1萬畝,是潛江境内最大的自然湖泊。20世紀90年代初,返灣湖開始旅遊開發,現已成為頗具水鄉情調的休閑度假勝地,湖區有水鄉特色的餐飲、住宿、遊樂等設施。

借糧湖。位于潛江市西北邊陲,與荊門、荊州兩市接壤,面積5萬畝。是一個集曆史古迹、民俗風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為一體的優良旅遊資源,現在正在開發中。

田關河旅遊風景區。位于田關河排灌站,其過河索道、人工水杉林等構成獨特的河灘風景。

漢江民俗風景區。以漢江澤口、紅旗兩個碼頭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飲、休閑為特色的民俗風情區。

潛江人文景觀主要有章華台、曹禺著作陳列館、李漢俊陳列室等。

章華台。位于潛江龍灣,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0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曹禺著作陳列館。位于潛江東城區,展示了一代戲劇大師曹禺的生平史迹。曹禺之墓設在潛江森林公園内。李漢俊陳列室。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是潛江袁橋人,在袁橋修有李漢俊紀念碑和李漢俊陳列室。

潛江新城區

潛江市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區城市設計初步方案,完成了新城區農民公寓的規劃選址和農民公寓的建築設計方案,制定出台了《潛江市村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安置意見》,完成了新周中路(連接周矶與廣澤大道的一條新區主幹道,全長4.9公裡)勘探、放線、設計,當前周矶農場和周矶辦事處正在抓緊進行新城區核心區主次幹道和農民公寓的征地工作,市房管評估部門正在開展房屋評估工作,房屋拆遷工作計劃在8月上旬啟動。

城市新區位于東荊河與安遠大道之間,東至沿堤河800米,西至興隆河,北起廣澤大道,南至318國道複線以南700米。

據悉,48億元将用于潛江新城區核心區道路、橋梁、安置房、市政配套、城市防洪排澇、主題公園、行政中心、規劃展示館以及商住、商服等土地整理和公建項目代建任務。

這個項目簽約是建設“幸福潛江”的一個重大舉措,使潛江新城區建設在實現“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的戰略目标上更上一層樓。中南集團董事長陳錦石深信,潛江新城區一定會變成一個現代、生态、宜居的活力潛江新城區。

潛江市新城區将建設3個公園:旅遊公園,油田公園,還有一個公園名未公開。

朱漢橋指出,此次,新區規劃的優化,充分遵循了上位規劃對潛江市城市性質的定位,将“水鄉園林、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在優化方案中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充分體現,把“水”的文章做活了,“綠”的環境做足了。同時,還充分遵循了功能完善、規模配套、分區合理的原則、與新城區各類已建和在建項目協調一緻的原則及依法依規的原則。朱漢橋強調,新區規劃方案優化後一些指标得到了改變,物流和公共交通要充分考慮和納入,公共、公益設施要嚴格按照國家标準具體核定。

潛江名人

潛江籍奧運冠軍呂小軍

北京時間8月2日02:29,舉重男子77公斤級,中國選手呂小軍抓舉175公斤破世界紀錄。呂小軍是潛江市王場鎮呂垸村人,1984年7月27日出生,身高1。72m,體重73公斤。1998年,呂小軍在湖北省潛江市體校開始舉重訓練,1999年輸送到湖北省舉重隊集訓,啟蒙教練為潛江體校舉重班教練鄧明虎。現為中國男子舉重隊運動員,男子77公斤級抓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保持者。2009年11月24日,在韓國高陽舉行的第77屆世界舉重錦标賽男子77公斤級比賽中,呂小軍以174公斤打破抓舉世界紀錄并獲冠軍,以378公斤打破總成績的世界紀錄并獲冠軍。這也是2009年男子舉重僅有的破世界紀錄之舉,當選為年度最佳男子舉重運動員。首次代表國家隊參加世錦賽就破世界紀錄的呂小軍被譽為奧運冠軍占旭剛的接班人,因為此前男子舉重77公斤級的最佳戰績為占旭剛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奪得冠軍。他在比賽中使用的下蹲挺動作被形容為教科書般的動作。

主要戰績

2003年全國舉重錦标賽男子69公斤級第三名

2004年世界舉重青年賽男子69公斤級第一名

2004年中日韓舉重邀請賽男子69公斤級第一名

2008年全國舉重錦标賽男子77公斤級第三名

2008年亞洲舉重錦标賽第一名

2009年全運會男子77公斤級亞軍

2009年舉重世錦賽抓舉冠軍、挺舉亞軍和總成績冠軍

2010年舉重世錦賽挺舉冠軍、抓舉亞軍和總成績亞軍

2011年國際舉聯舉重超級大獎賽冠軍(總成績328公斤)

2011年亞洲舉重錦标賽抓舉冠軍

2011年亞洲舉重錦标賽挺舉冠軍

2011年亞洲舉重錦标賽總成績冠軍

2011年巴黎世界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抓舉冠軍(170公斤)

2011年巴黎世界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挺舉亞軍(205公斤)

2011年巴黎世界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總成績冠軍(375公斤)

2012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抓舉亞軍(172公斤)

2012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挺舉冠軍(201公斤)

2012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标賽77公斤級總成績亞軍(373公斤)

呂小軍回家

2012年9月9日17點,世界冠軍呂小軍回家歡迎儀式在潛江市鑽石國際大酒店舉行。

下午,市委、市政府在鑽石國際大酒店舉行座談會,熱烈歡迎倫敦奧運會舉重冠軍呂小軍載譽歸來。市委副書記龔定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洪思,副市長王玉梅出席府、座談會。

龔定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凱旋的體育健兒呂小定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奧運會作為規模最大、竟争最為激烈的國體育盛會,是世界各國和地區竟技體育水平的綜合較量與展示,在倫敦奧運會上,呂小軍奮力拼搏,一舉奪冠,為祖國和家鄉争得了榮譽,奪冠後,呂小軍沒有忘記家鄉,沒有忘記潛江,家鄉人發非常感謝他。龔定榮勉勵呂小軍再接再厲,刻苦訓練,為振興我國體育事業作出新貢獻,為家鄉再立新功。

呂小軍向市領導彙報了奪冠的全過程。他表示,作為一名運動員,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家鄉人發的支持,自己将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走好今後的每一步路,為視力家鄉争光。

行政區劃

潛江轄7個辦事處、10個鎮、6個管理區(農場)、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正式發文,潛江市棉花原種場改設為潛江市泰豐辦事處,楊市辦事處莫市等九個村和園林辦事處小南門社區同時劃歸泰豐辦事處,該處成為該市第十六個鄉鎮辦事行政機關。

街道辦事處

園林辦事處、廣華辦事處、楊市辦事處、周矶辦事處、澤口辦事處、泰豐辦事處、高場辦事處

鄉鎮

熊口鎮、竹根灘鎮、高石碑鎮、老新鎮、王場鎮、漁洋鎮、龍灣鎮、浩口鎮、積玉口鎮、張金鎮

管理區

白鹭湖管理區、總口管理區、熊口農場管理區、運糧湖管理區、後湖管理區、周矶管理區

省級經濟開發區

潛江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