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碣石

陸豐碣石

曆史文化古鎮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古稱碣石灣,是全國36衛之一,中國曆史文化古鎮,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陸豐碣石鎮 英文名稱:Lufeng tateishi town 所屬洲:亞洲 古稱:碣石灣 歸屬地:廣東省 榮譽:中國曆史文化古鎮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

(全國36衛之一,中國曆史文化古鎮,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

碣石鎮曆史悠久,曆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為全國36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稱碣石,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碣石鎮位于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2000年全鎮國内生産總值8.9億元。

碣石鎮曆史上是依托碣石灣而發展起來的漁商城鎮,交通運輸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頭都是115海裡,距澳門和廣州分别155海裡和213海裡。陸路距陸城45公裡、廣汕公路25公裡,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通往各地的客車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鎮是陸豐發展較早的濱海城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能源充足,供電、供水豐富,通訊發達。該鎮資源豐富,經濟形成以工業、漁業、旅遊業為主,商貿、農鹽業并舉的産業結構。全鎮擁有各類集體、私營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産品有聖誕系列産品、桂扇、玩具、麥稭貼畫、家具、服裝、揚聲器、生日蠟燭等,遠銷國内外。2000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産值5.2億元。漁業連年獲得豐收,碣石漁港是廣東十大漁港之一,漁港魚場廣闊,資源豐富,其海産品主要有龍蝦、對蝦、鲈魚、鱿魚、鳗魚、膏蟹等,2000年漁業産量達6.5萬噸,産值4.4億元。該鎮還是一個重點的産鹽區。現有鹽田面積25702畝,年生産優質海水原鹽3500噸以上。碣石是陸豐市重點集市,擁有10個專業化為主的大市場和5000噸級成品油專用碼頭、2.4萬噸的碣石灣油庫、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氣庫等,客商雲集,商貿活躍,購銷兩旺。

碣石鎮文物古迹衆多,玄武山元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築99間和氣勢古樸優雅的“三星壘塔”一座,其建築和裝飾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具有強烈的宗教氣氛。有800多年的曆史,蜚聲海内外。是省級旅遊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粵東旅遊勝地,年接待遊客140多萬人次。

碣石名産衆多。碣北紅江橙,是新開發優良果品,果實皮薄光滑、内色橙紅、汁多渣少、酸甜适中、橙香味濃,表現出正宗紅江橙的優良性狀,被稱為“國宴佳果”。碣石海馬養殖場年産海馬2萬多條,産品出口,填補了國内市場的空白。是一種珍貴藥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補腎等功效,利用海馬生産的海馬養顔酒供不應求,稱為“南國一寶”。

玄武山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碣石鎮正是因為有玄武山才成為粵東名鎮。位于中國廣東省陸豐市的碣石鎮,因為碣石鎮三面是環山,一面是臨海,山上海裡遍布巨石,相傳因此得名碣(皆)石。碣石鎮能獲得最高聲譽的便是馳名海内外的玄武山風景區。近日,玄武山元山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慶典就在這裡隆重舉行。

“玄武山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佛道兩教合一的宗教場所也是粵東地區一處曆史悠久,馳名海内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名勝古迹,元山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武山有元山寺、福星壘塔、古戲台、三台保障、太平石、麒麟石、起龍岩、龍門石、四美亭等多處勝迹,是粵東地區一處曆史悠久的景仰中心。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年,即公元1127年,距今已有八百六十多年的曆史了(公元1389年)碣石建衛,碣石衛總兵侯建高主持規劃擴建,設計成了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和藝術特點的宮殿群體。建築格局衛多組四合院對稱式,坐北朝南,卧崗面海,依山遞建,其建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計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廳堂、院落,在右庑廊、方丈廳和僧房等建築99間,始稱玄山寺,後因避清代康熙玄烨的帝偉,改為元山寺。

元山古寺曆經風風雨雨,幾度修葺,至清光緒22年起例定每十年一度進行維修重光。由于定期維修,保護完好,至今元山寺還保留着重鬥疊拱,雕梁畫棟,多種木雕、石雕、嵌瓷、花鳥蟲魚,千姿百态,巧奪天工,宮殿廟頂,高脊飛瓴,寺内的各式銅鑄、玉雕、陶瓷、泥塑無不形神兼備,工藝精湛。使人感受到富麗堂皇,又肅穆端莊的明、清年代的建築風貌和工藝珍品。大大體現了中國建築工人的高超才能,閃耀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華,是陸豐市規模最大,文物保護最完整并富有曆史、科研和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迹。

元山寺内供奉有玄天上帝,至今還有“武當飛來”的牌匾,但寺裡同時也供奉釋加牟尼、觀音菩薩、彌勒等佛像,因此元山寺兼有釋道彙流的特點,世所罕見。在海外華裔、特别是閩南語系的港澳台同胞中享有盛譽,是一個輻射半徑很遠的以“保外鄉”着稱的古寺(另有民間說法:玄武山佛祖顯潮州)。碣石灣注:這裡所指的潮州是指原潮州府地區。

元山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古代碣石衛的曆史息息相關,它是古代粵東海防的軍事指揮中樞,曆經明、清兩代,數百年間,滄海桑田,大量珍貴寺藏文物和不可移動文化記載着中華民族特别是廣東沿海人民抗擊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輝煌史績。

碣石設衛之後,元山寺便是朝廷欽差、官員和名人賢達到這裡防務、聚會、遊覽、觀光、朝山瞻奉之地。至今仍保留着許多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碑刻、題匾。這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題匾“水往靈長”;光緒年間碣石鎮總兵劉永福的題匾“靈聲滿道”;同治皇帝的禦賜匾額“威宣嶺表”和“诏書”以及其它提督、總兵和名人賢達等題匾多面,其中林則徐和劉永福的題匾被列為中華名匾。這些不可多得得珍貴文化均具有高度的曆史、藝術、科研價值,同時也證明了碣石衛海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玄武山元山寺的宗教信仰地位。

戲台始建于明萬曆年間,1986年重建。造型古樸,氣勢雄偉。各種木雕石刻,人物花鳥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是一座工藝精緻的明代建築。開始時演海陸豐正字戲《三國演義》等連本大戲,每年從農曆三月初開始連演一個多月,農曆九月初又再連演。如今每到正月,都會有廣東潮劇院排演的大戲在這一上演數日,好戲連台,人們都會搭起蓬布,風雨無阻,盛況空前。

古戲台,元山寺和福星壘塔沿着中軸線遞高而建。福星壘塔拔地參天屹立于玄武山的最高處,冒于古榕濃蔭之間,曆來為船舶進入碣石港的導航标志,人們登塔遠眺南海,帆影點點曆曆在目,素有陸豐八景“碣石觀海”之稱。福星壘塔始建于明萬曆年間,1981年重建。在福星壘塔的東側有一塊龐然大石,其雄姿昂揚,俨然麒麟,因此得名麒麟石。在石上有清光緒十六年鎮碣使者鄧萬林題寫的“山不在高”,這句話對玄武山來說是名副其實。這塊矗立在起龍岩前的龍門石,經久風化,形态蒼老斑斓,專家鑒證為十萬年前的産物。

四美亭、自得居也環繞在塔的旁西,有良辰、美景、賞心、樂趣“四美”的雅稱,遊人們在這裡聊天談趣,觀賞風光。明萬曆年間,參戎鄭謙山、巡道成雨泉、姚龍聚會于山亭之上,共商抗倭大計,撰文共立了“三台保障”的碑記。

玄武山元山寺開放以來,歐美及東南亞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前來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每年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以上,成為粵東旅遊勝地之一。這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标志着元山古寺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那令人叫絕的建築工藝、釋道彙流的特色、名家的牌匾石刻、美麗動人的傳說必将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

寺中供奉北極真武元天上帝,釋加牟尼、觀世音、彌勒等神像、佛像,釋道彙流。自明代開始,寺僧衣缽相傳二十六代。元山寺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舉辦首屆重光慶典,而後定例相延,每十年舉辦一次,至二○○六年已屆十二次一百一十周年。每逢慶典,修繕廟宇、重光佛像,舉行開光儀式、水陸法會盛大佛事活動和布置彩街、演戲、燃放花燈煙火、組織舞獅、舞魚燈、踩高跷、扛大旗等民俗文藝活動,一連數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人山人海,場面壯觀,熱鬧非凡,整個碣石城沉醉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

寺殿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其中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族英雄林則徐所獻的題匾《水德靈長》,光緒十三年(1887年)民族英雄劉永福鎮碣時所獻的題匾《靈聲滿道》,該兩面匾額被國家列為中華名匾。共餘尚有脍炙人口的同治皇帝禦賜匾《威宣嶺表》及提督、總兵等的題匾楹聯、石雕、瓷器、漆屏等文物一千多件。

寺前的明代建築大戲台,自明、清以來,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連續多天上演地方劇種劇目,是粵東地區一處最大的廟宇戲台,也是一個曆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載體。

寺後是一番園林景緻。高聳的福星塔,三層可登。塔左有麒麟石,右有起龍岩、龍門石,石上有明、清名人侯繼高、鄧萬林等題刻。登塔登石,皆可全覽城邑海景,弛目聘懷。自古“碣台觀海”為陸豐八景之一。在蒼榕簇抱之中,四美亭、三台保障碑台、自得居等建築分布其間。新拓建的後山園林接碧生香,植圃栽花,恬适開闊。其間有仿古式建築,優雅舒适的接待樓和一千多文化座位的齋菜館,為遊客的食住提供服務。園内有停車場,遊客中心,并提供圖片資料和咨詢服務等。

遊客還可往西三公裡到觀音堂嶺旅遊區觀賞水月古廟、海濱浴場和海邊多處古今名人磨崖題刻;向南四公裡。可經石洲文化公園往田尾山海岬,觀賞海底花園、古炮台遺址我挂有林則徐《蒼海恩波》題匾的天後宮,更可面海一掬滄瀾,盡遊興。

玄武山旅遊區以秀麗的風光,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元山寺神秘的宗教氣氛及周邊景點和區内熱情周到的服務,喜迎八方遊客的到來。

旅遊發展

旅遊事業帶旺百業。碣石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蜚聲海内外的玄武山元山寺具有八百七十多年曆史,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武山旅遊區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旅遊區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萬人(次)以上,2005年旅遊業務純收入達到2300萬元。此外,以玄武山旅遊區為龍頭,以曆史文化名城為依托,把玄武山、文化公園、古衛城遺址、濱海旖旎風光逐步開發連成一條旅遊專線,形成旅遊網絡。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興旺發達。

社會事業

碣石鎮-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先後開發建設了北園、北鬥、金獅、玉燕、玄武商業城等近12個平方公裡的新城區。完善了通訊、供電、供水、交通等基礎設施。鎮區現有11萬伏變電站和日産5萬噸(遠期10萬噸)的自來水廠各一座,沿海公路、碣(石)博(美)河(口)公路和南(塘)碣(石)公路縱橫碣石全境。社會治安穩定,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碣石鎮下轄村列表:紅坡村、紅衛村、港口村、包一村、包二村、竈背村、海英村、圍仔村、新豐村、淺海村、淺澳村、田頭園村、後埔村、新饒村、上林村、北城村、南城村、角清村、前堆村、上洋村、曾厝村、角洋村、草洋村、戴厝村、角溪坂村、新布村、梅田村、霞博村、桂林村、湖坑村、橋頭村、滴水村、六桃村、南溪村、新酉村、蓮花村、更新村

碣石鎮-優勢特色:陸豐市碣石鎮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揮資源優勢,大力興辦海水養殖基地,做大養殖“蛋糕”,構築藍色産業經濟帶,使海水養殖業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産業,成為該鎮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今年前三季度,該鎮的海養産量和産值分别達到6297.8噸和9053.3萬元,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長。

九孔鮑魚碣石鎮地處陸豐市東南沿海,海域廣闊,海岸線長達40.3公裡,海洋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1997年以來,該鎮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制定發展規劃,合理開發資源,按養殖項目不同,把沿海養殖劃分為三個區域,即蝦背澳、西澳鮑魚養殖帶,田頭園、前堆、淺澳沿海海膽、帶隻養殖帶,内洋對蝦、優質魚養殖帶,以此向周圍地區輻射。同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租用土地上給予最低價格的優惠,積極引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投資興辦養殖業,使海水養殖逐步興起,并朝着立體化的方向發展。鴻騰海産種苗養殖有限公司從1997年創辦蝦背澳鮑魚場開始,先後三次投入資金600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

兩澳鮑魚場先後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8000立方米水體的鮑魚養殖池,同時發展了1000畝的吊養蚝基地。内洋兩個養殖場采取合作的方式,引進香港、惠來的客商投資500萬元,改造了養蝦基地2300畝,并擴大養蝦面積400畝。桂林、霞博、梅田等地相繼建成精養對蝦池330畝,淺澳擴大海膽養殖面積600畝。沿海灘塗一帶逐步形成了藍色産業經濟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