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縣

臨猗縣

山西省運城市轄縣
臨猗縣古稱郇陽,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臨猗縣由臨晉縣和猗氏縣合并而成,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西臨黃河,東望太嶽,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境内無山,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川縣。介于東經110°17′30.7″—110°54′38.9″,北緯34°58′52.9″—35°18′47.6″之間總面積1339.32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猗縣常住人口為482559人。[1]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四項指标均排全市第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全市排名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全市排名第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9%,全市排名第七。主要經濟指标穩中向上、穩中向好。
  • 中文名:臨猗縣
  • 外文名:Linyi County
  • 别名:郇陽
  • 行政區劃代碼:140821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山西省,晉南地區
  •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
  • 面積:1339.32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9個鎮、5個鄉
  • 政府駐地:猗氏鎮
  • 電話區号:0359
  • 郵政區碼:0441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孤峰山
  • 機場:運城關公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M
  • 地區生産總值:
  • 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又稱晉南話
  • 特産:蘋果,石榴,大棗,花股麻花等
  • 人口:48255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地名由來

臨猗縣系1954年由原臨晉、猗氏縣兩縣合并而成,各取縣名首字為今名。

建置沿革

根據文物發掘,臨猗縣東部與西部皆有龍山仰韶文化遺址。

堯舜時代,臨猗縣地近國都,皆為甸服之地。

夏屬冀州之域。

殷商時,為“郇瑕氏之墟”。

西周為郇伯封地。

春秋時,猗氏、臨晉均屬晉。

戰國時屬魏。

秦分天下三十六郡,臨猗屬河東郡。

西漢高帝二年(前205年),置解縣及猗氏縣,屬司隸部河東郡。

新莽時,屬洮陽郡。

東漢時,屬司隸校尉部。

三國時屬曹魏。

晉分天下為十九州,猗氏、解縣屬司州河東郡。

南北朝時期,屬北朝元魏司州河東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汾陽郡與綏化郡均罷,猗氏屬蒲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郡置蒲州,州治為桑泉,領河東、猗氏、桑泉、虞鄉四縣。天寶十三年(754年),更桑泉為臨晉,臨晉縣名自此始。

五代建置随唐,屬河中府。

宋至道三年(997年),猗氏、臨晉屬永興軍路河中府。

金天德元年(1149年),猗氏、臨晉屬河東南路河中府。

元屬晉甯路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罷河中府,改屬平陽府。

清屬山西省河東道蒲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兩縣均直隸于省。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猗氏、臨晉相繼解放。1949年2月15日,猗氏、臨晉屬晉南行署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運城專員公署。

1954年8月,臨晉、猗氏兩縣合并為臨猗縣,縣治設猗氏城。

1958年10月,屬晉南專員公署,将臨猗并入運城,1959年10月複分出。

1970年,屬運城地區行署。

2001年運城撤地設市後,臨猗縣屬運城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19年,臨猗縣下轄9個鎮、5個鄉。臨猗縣人民政府駐猗氏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40821100000

猗氏鎮

140821101000

嵋陽鎮

140821102000

臨晉鎮

140821103000

七級鎮

140821104000

東張鎮

140821105000

孫吉鎮

140821106000

三管鎮

140821107000

牛杜鎮

140821108000

耽子鎮

140821200000

楚侯鄉

140821201000

廟上鄉

140821202000

角杯鄉

140821203000

北辛鄉

140821204000

北景鄉

140821402000

臨猗縣城市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猗縣位于山西西南部,運城盆地北沿,東南與運城市接壤,西南與永濟市毗鄰,西瀕黃河與陝西省合陽縣相望,北面孤峰拱秀與萬榮縣相連。介于東經110°17′30.7″—110°54′38.9″,北緯34°58′52.9″—35°18′47.6″之間,東西闊55千米,南北長33千米,總面積1339.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臨猗縣西臨黃河,東望太嶽,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地勢平坦,無山無礦,是山西省的平川縣。

臨猗縣地貌是經受長期的和複雜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侵蝕和堆積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與喜馬拉雅山期的構造運動,第四紀以來的侵蝕與堆積,對地貌的形态有決定性的影響。由大地構造運動形成斷塊與升降變化,表現為地塹和地壘,使臨猗的地貌明顯分為黃土台垣和涑水平原兩個地貌單元,是典型的地貌構造形态。黃土台垣又叫峨嵋嶺,占全縣總面積的50.96%,南部與西部均有波折。南部邊緣海拔500米左右,北部邊境海拔約600米左右,最高點位于東北角的孤山為820米。地勢呈現為自北向南傾斜。涑水平原占全縣總面積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現東北-西南向傾斜。

氣候特征

臨猗縣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雨量相對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連陰雨天氣。全縣日照時間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271.6小時,全年日照總輻射量為123.9千卡/平方厘米。全縣曆年平均氣溫13.5℃,年平均最高氣溫19.7℃,極端最高氣溫42.8℃,為全省之冠。全縣年平均降水量508.7毫米,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顯減少。幹旱、冰雹、暴雨和幹熱風等是常見的天氣災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臨猗縣總面積為1339.32平方千米,折合2045844.1畝;按國家統一标準分類,耕地101418.6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9.57%;園地為490134.1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3.96%;林地2590.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59%;工礦用地11294.0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55%;交通用地5800.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28%,水域40197.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96%;特殊用地8483.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0.41%;未利用地89629.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38%;灘塗46608.4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28%。

礦藏資源

臨猗縣境内礦産資源比較貧乏,隻有粘土、砂、花崗岩等,但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磚瓦粘土礦分布廣泛,境内二坡台地的荒溝荒坡儲量豐富;砂礦主要分布在牛杜、嵋陽、黃河沿線的孫吉、角杯、東張等鄉,黃河沿岸砂礦儲量大約200萬噸;石料主要分布在北景鄉的馬家窯、焦家營以北的孤山山腳下,可采儲量大約200萬噸;地熱資源以裡寺、三星台為軸心,呈東北沿南走向,面積119平方千米,總量12.42億立方米,水化學類型以重碳酸鈉型和氯化物硫酸鈉型為主,水溫在42℃—62℃之間,水中所含锂、氟、锶、溴、偏硼酸、偏矽膠等六種成份達到國家醫療礦泉水水質标準。2009年探測到焦煤蘊藏,以臨猗萬榮交界為中心,面積270平方千米,儲量11.2億噸。

水利資源

境内黃河流經河段全長29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為19512.2立方米/秒,是主要客水資源;涑水河在轄區自東北向西南流過,流經楚候、城關、牛杜、嵋陽、廟上、七級鎮6個鄉鎮,35個行政村,流域面積985.44平方千米,全長44千米,為全縣主要排污及洩洪道。轄區有大型電灌站151處,機電井3163眼,人畜飲水工程537處,建成防滲渠道3751千米,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4.94萬畝。全縣地下水資源總量為9945.1立方米,人均資源占有量為175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9年末,臨猗縣常住人口為595810人,其中男性人口301158人,女性人口294652人,性别比為102.21%。城鎮化率達到45.92%,其中城鎮人口273623人,鄉村人口322187人。人口出生率8.67‰,人口死亡率5.3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猗縣常住人口為482559人。

政治

于鵬飛:縣委書記

靳國全:臨猗縣委副書記、縣長

景莉莉:縣委副書記、黨校校長

裴良豪: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賈玉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高力: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李立: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李濤: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任朝陽: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李曉波:縣委常委、統戰部長

惠自強: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截至2020年4月)

經濟

綜述

2019年,臨猗縣完成生産總值140102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46384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22483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137838萬元,同比增長6.3%,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71234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2019年三次産業比重為33.1:16.1:50.8。一産比重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二産比重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三産比重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完成23523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2%。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臨猗縣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78348萬元,同比增長11.2%。其中:投資項目完成340133萬元,同比下降8.1%;房地産完成投資96123萬元,同比增長195.5%。在固定資産投資中,第一産業投資59966萬元,同比增長29.8%;第二産業投資159991萬元,同比下降4.2%;第三産業投資158391萬元,同比增長24.9%。在固定資産投資中,非國有投資完成315907萬元,同比增長23.6%;國有投資完成62441萬元,同比下降26.2%。2019年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共有79個:其中本年新開工68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投産項目49個。

财稅收支

2019年全縣财政總收入完成52586萬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完成26378萬元,同比增長25.6%。在财政總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19228萬元,同比增長22%;非稅收入完成7150萬元,同比增長36.3%。

2019年全縣公共财政預算支出261208萬元,同比增長11.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3441萬元,同比增長11%;公共安全支出9482萬元,同比增長9.5%;教育支出55204萬元,同比增長1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2034萬元,同比增長9.8%;醫療衛生支出22510萬元,同比下降2%;環境保護支出4605萬元,同比下降56.5%;城鄉社區支出10139萬元,同比增長24.6%;農林水務支出54037萬元,同比增長53.9%;交通運輸支出5957萬元,同比下降54.9%;住房保障支出3520萬元,同比增長14.8%。

人民生活

2019年,臨猗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735元,同比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8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8元,同比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6803元,同比增長12.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3384元,同比增長25%。年末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4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59平方米。

2019年,臨猗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比為102.4%。居民消費的八大類商品價格呈現“七升一降”,食品煙酒類累計上漲3.8%,衣着類累計上漲1.7%,居住類累計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累計上漲4.8%,交通和通信類累計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累計上漲3.3%,醫療保健類累計上漲2.0%,其它用品及服務類累計上漲4.6%。

2020年,臨猗縣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9%。

第一産業

2019年,臨猗縣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産值為94886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4%。其中,農業産值792710萬元,增長3.6%;林業産值2651萬元,下降40.2%;牧業産值48343萬元,增長1.4%;漁業産值161萬元,增長2.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105000萬元,增長5.0%。

種植業

糧食種植面積21101公頃,下降18.9%(小麥10201公頃,下降7.3%;秋糧10900公頃,下降27.5%;玉米7873公頃,下降26.5%);棉花種植面積702公頃,下降27.1%;油料種植面積1652公頃,下降18.9%;蔬菜種植面積2603公頃,下降25.7%;果園面積72230公頃,增長0.5%(蘋果園面積45182公頃,下降5.1%)。

畜牧業

豬肉産量8125噸,增長3.4%;牛肉産量58噸,增長8.9%;羊肉産量249噸,下降11.8%;禽肉産量1408噸,增長29.4%。禽蛋産量8768噸,增長5.8%;奶類産量2805噸,增長18.4%。水産品産量99噸,增長2.1%。

生産條件

2019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4.07萬千瓦,同比增長1.2%。機械耕地面積20249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5930公頃,機械收獲面積24114公頃。全年農機服務總收入16920萬元。

第二産業

工業

2019年全部工業總産值完成915423萬元,同比下降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産值600487萬元,同比下降10.5%;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産值314936萬元,同比增長8.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銷售産值575556萬元,同比下降12.6%。工業産品銷售率為95.8%,比去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戶;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8810萬元,同比增長5.9%,在第二産業中所占比重為43.9%。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43050萬元,同比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9657萬元,同比增長3.7%。

建築業

2019年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有8家。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總産值139015萬元,同比增長3.4%;共實現利潤總額315.2萬元,同比增長41.7%;上繳稅金705.7萬元,同比增長7.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4%;竣工面積29.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1%。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9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7147萬元,同比增長8%。其中縣級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85064萬元,同比增長5.4%;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82083萬元,同比增長12.9%,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159660萬元,同比增長5.6%;零售業完成559538萬元,同比增長8.6%;住宿業完成3808萬元,同比增長10.6%;餐飲業完成44142萬元,同比增長9.4%。按規模統計,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314162萬元,同比增長1.1%;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52986萬元,同比增長13.3%。

對外經濟

2019年全縣實現社會進出口總額77345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出口76856萬元,同比增長3.7%;進口489萬元,同比增長73.0%。

房地産業

2019年,全縣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5.5%。全縣房屋施工面積9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6%。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7%,商品房銷售額54658萬元,同比增長120.9%。

郵電通信

2019年全縣郵政業務總量5405萬元;電信業務總量4000萬元;移動業務總量10000萬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48.3萬戶,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36萬戶。全縣寬帶接入用戶14.8萬戶。固定電話用戶3.5萬戶。

金融業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29396萬元,同比增長5.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462133萬元,同比下降0.2%;單位企業存款116830萬元,同比增長2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18005萬元,同比增長3.6%。其中短期貸款615664萬元,同比增長1.8%;中長期貸款254327萬元,同比增長8.9%。

交通運輸

交通

1996年,臨猗縣在山西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工程。至2009年,全縣擁有公路總裡程1406千米,其中國道36千米,省道74千米,縣道240千米,鄉道919千米,公路密度為96千米/百平方千米,農村巷道水泥路建設總裡程1300千米。轄區形成了“一級路過境、二級路環鄉、三級路通村、水泥路通戶”的道路骨架。

運輸

截至2019年末,臨猗縣擁有機動車129827輛。其中汽車94763輛;摩托車10407輛;拖拉機23394輛;挂車1123輛;其它類型車140輛。

經濟

2013年臨猗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18億元,比上年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固定資産投資77.5億元,比上年增長28.5%;财政總收入4.08億元,比上年增長7.13%;公共财政預算收入2億元,比上年增長7.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外貿進出口總額1.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5元,比上年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8844元,比上年增長13.6%。全年實施重點項目72個,完成投資81.16億元。

第一産業

臨猗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為“全國水果十強縣”、山西省商品糧和商品棉生産基地。轄區商品糧、商品棉分别占全省總量的1/7和1/8;以、石榴為主的林果業快速發展。全縣有小麥、棉花、林果三大生産基地,主要生産小麥、棉花、蘋果、梨棗、江石榴等。臨猗特産醬玉瓜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銀獎。201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1.6萬畝,總産6.3億斤,增長2%;蘋果總産35.3億斤,增長1%,銷售收入42.36億元,增長21%;鮮棗總産3.98億斤,雖受災減産,銷售收入仍達8.29億元。

第二産業

經過結構調整,臨猗縣工業經濟形成了化肥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藥農藥五大支柱産業。2012年轄區規模以上企業43家,工業銷售産值648901萬元,資産總計849981萬元,主營業務收入654029萬元,利稅總額69036萬元,利潤總額59336萬元。

2013全年落地開工項目35個,到位資金50.2億元。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制定或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标準6個,發明專利認定15項,使用新型專利15項。臨猗縣工業園入駐企業52家,總産值突破10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産值的80%,被确定為山西省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楚侯高科技工業園落地12個項目。

第三産業

2013年臨猗縣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39億元,占生産總值的32.9%。萬佳美特好超市、嶷山商貿城等項目進展順利,農産品物流園和汽車文化産業園達成協議,三管、東張的現代家具城建成營業,全縣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達到24家,外貿企業達到20家;商住地産超常發展,縣城住宅建設工程13項,總投資33.84億元,新增商品房預售49.86萬平米;旅遊産業起步良好,傅作義故居修複及景點開發一期工程、臨晉縣衙本體維修工程均已完工;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項貸款餘額65.4億元,同比增長22%;電力保障不斷增強,三管、北辛兩個35千伏變電站改擴建完工,農網升級改造順利完成。

社會

教育事業

2019年,臨猗縣有各類學校189所,其中民辦學校29所。在校學生達到64946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27204人,初中13003人,高中8256人,職中2152人,幼兒園在園兒童數14233人。全縣公辦教職員工人數達到4711人。新城幼兒園主體建成,七級中心幼兒園、縣直一園城東分園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國學前教育現場會在我縣設立分會場,全市基礎教育工作現場會在我縣舉辦,中考成績穩居全市三甲。

科技事業

2019年,臨猗縣有高新技術企業個數10個,技術合同交易額7226萬元。全縣專利申請量11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8件。2019年全縣商标申請量650件,商标注冊量476件。

文化事業

2019年,臨猗縣新建3個鄉村記憶工程展館,舉辦14場“春花秋實”美麗臨猗鄉村遊和群文風采下基層活動,鑼鼓雜戲《銅雀台》代表全市參加全國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榮獲“優秀獎”。

體育事業

2019年,臨猗縣共舉辦縣級運動會3次,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有3000人次。在各項體育比賽中,取得省級團體名次0次,市級團體名次6次;取得省級個人名次0次,市級個人名次24人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9年末,臨猗縣擁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543個。其中國家辦醫25個,社會辦醫15個,村衛生所399個,個體行醫104個。國家衛生技術人員共1298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158人,中級職稱323人,初級職稱817人。全縣擁有病床位數2080張,門診人數達76萬人次。14家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實現全覆蓋。

勞動就業

2019年,臨猗縣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8738萬元,同比下降2.5%;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7450元,同比下降2.9%。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量12台。零就業家庭占家庭總數的比例為0%。公衆對城市環保的滿意率為100%。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臨猗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4117人,其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29071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6137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28148人。其中,城鎮居民4350人,農村居民323798人。參加失業保險25988人,參加工傷保險55200人。

脫貧攻堅

2019年,臨猗縣468戶1246人順利實現脫貧。為1.3萬人次發放教育扶貧資金928萬元,為2.3萬人次貧困人口報銷醫療費用2962萬元,為3389名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2179萬元,為73戶貧困戶發放危房改造補助126萬元。

基礎建設

2019年,臨猗縣建成區内新增綠化面積6.0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達到616.61萬平方米,綠地面積達到546.18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3.0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7%,綠地率達86.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86平方米。

曆史文化

綜述

臨猗是山西省的文化大縣。遠古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文化在這裡都有遺迹,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猗頓古墓、戰國東馬坑、隋唐雙塔、宋代銀棺、元代大堂等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

戲曲

縣眉戶劇團建團50餘年來堅持排演現代戲,4次進京演出,受到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江澤民、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觀看和贊譽。

文物

臨猗文物古迹衆多,轄區内有春秋猗頓古墓、戰國車馬坑、隋唐雙塔、唐柏、宋代銀棺、元代大堂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

戰國車馬坑

車馬坑内發掘出土的48輛戰車,天馬遺址被曲村、天馬、北趙、毛張四個自然村覆蓋,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共計約11平方千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至戰國文化層,以及秦漢元明文化層等四大文化層。天馬遺址有20000餘平方米的晉侯墓地,10000餘座西周至戰國古墓。已發掘出周代墓600多座,出土了280餘件青銅禮器,大量青銅兵器、車馬器、完整陶器1000餘件,以及數萬件玉、石、骨、貝、蚌、鉛器等。

猗頓古墓

猗頓的古墓在臨猗王寮村的西面路側。猗頓并不是河東地方人,他是“魯之窮士”。陶朱公範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猗頓便來到河東,在峨嵋嶺下畜牧“五牸”,不到十年,他由“魯之窮士”變成了富翁,和陶朱公齊名。因為他發迹于猗氏,所以人們稱他猗頓,他的真名字反倒失傳了。

風景名勝

臨猗雙塔

雙塔又稱“雁塔”,位于臨猗縣城北隅雙塔學校内,據《猗氏縣志》及兩塔碑文載,兩塔創自隋唐間,宋代重修。曆為寺院,先後名為“妙道寺”、“雙塔寺”、“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間置僧正司于寺内。兩塔東西排列,相距50餘米。西塔宋代建,方形七層,高約30餘米。明嘉靖乙卯冬(1555年)地震時塔刹毀壞。第七層檐下砌磚雕鬥拱,其餘各檐皆疊澀伸出或收刹。塔内有階梯可登。東塔亦七層,方形,底層中空,以上實心,一、二層檐下有四鋪作鬥拱,二層以上每層倚柱四根,上施鬥拱。雙塔之門,對向而立,俗稱西塔為“白蛇塔”,東塔為“許仙塔”。每年七夕,有“雙塔交影”之稱,又因雙塔上雁巢叢結,黃昏時小雁環飛,故亦稱雁塔。

臨晉縣衙

位于臨猗縣西北20千米處的臨晉鎮,是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元代建築風格的縣衙。縣衙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以中軸線布局分三層台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臨晉縣衙創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年間,是元代臨晉縣官員的辦公場所,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2001年6月,臨晉縣衙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猗頓:戰國時大工商業者。他在生計艱難時,聽範蠡建議來到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陶公齊名的巨富。

裴寂:字玄真,隋蒲州桑泉人,開皇間調皇宮擔任左親衛。大業中,曆任侍禦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

張嘉貞:長安中,武則天拜嘉貞為監察禦史,不久又進嘉貞為中書舍人,後曆任嘉貞為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長史。

谷景生:無産階級革命家,開國少将。

榮譽稱号

2019年3月,臨猗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2月6日,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2月26日,臨猗蘋果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2020年3月19日,臨猗縣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1年7月30日,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