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位

國際地位

國家在國際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國際地位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該國在與其他國際行為主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國際力量對比結構中的狀态。社會的發展,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外交等各個方面,綜合國力是這些方面的綜合表現和整體反映。
    中文名:國際地位 外文名:international prestige; international statu 别名: 評估因素:綜合國力、外部世界 表現:政治、經濟、科學技術

解析

詞性解釋

【英】internationalprestige;internationalstatus

定義

國際地位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該國在與其他國際行為主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國際力量對比結構中的狀态。

中國

中國的國際地位與5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客觀地講,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活躍的一支力量。從縱向看,中國正處在過去幾個世紀發展最快的時期;從橫向看,中國的發展變化正對世界産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曆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在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特别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深入互動的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際地位提升的基礎是綜合國力增強

(1)中國找到一條正确的發展道路,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将現代化規律和本國國情有機結合,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1世紀頭8年,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位幾乎是一年上一個台階,2008年GDP達到4.4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今年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增強奠定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基礎。

(2)中國與世界的關聯度空前增強。中國廣泛參與全球和區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近22%。中國同國際社會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在反恐、防擴散和打擊海盜等國際事務上發揮着負責任的建設性作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力量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不僅對本國經濟、而且對區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産生了積極影響。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為應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形成了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對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強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深入參與國際體系調整,将牽動世界格局走向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受金融危機影響,西方國家深陷衰退,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從金磚四國的迅速崛起,到發展中國家有一席之地的20國集團(G20),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作為金磚四國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正從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邊緣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為世界第一大外彙儲備國,第二大進出口國,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的國家,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及國際秩序變革中的作用和影響備受矚目,美歐等西方國家主動深化與中國的合作,新興大國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協調,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維護其利益,各國對中國的借重明顯增強。

“中國模式”等軟力量大幅提升,推動發展模式多樣化此次金融危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活力和影響力,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突破了傳統計劃經濟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模式,而是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運行方式相結合。在強有力的國有經濟支持下政府由市場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監管,使得中國具有較強的規避危機與應對危機的能力。

國際金融危機導緻新自由主義碰壁,西方主流媒體認為,當前的危機是資本主義在西方興起并主導世界後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戰,集中暴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深層次缺陷,呼籲對21世紀的資本主義進行重大改革。美歐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的最大亮點。國際輿論普遍關注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勢頭,認為中國政府采取的4萬億元人民币經濟刺激計劃行動快、見效快。美國《新聞周刊》置評,中國是此次危機中唯一沒再出現信貸危機或信任危機的大國,這彰顯了“中國模式”強大的适應性和競争力。高盛公司稱贊中國是在當前危機中“憑借自身政策第一個創造經濟轉折的重要國家,為世界經濟繪制了一種藍圖”。

一些輿論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模式、拉美模式、東亞模式相繼失敗之後,“中國模式”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種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等學者認為,“中國模式”代表了世界發展模式的未來潮流。如果說歐洲“萊茵模式”和美國“盎格魯一撒克遜模式”分别在19世紀和20世紀引領風騷,“中國模式”将主導21世紀。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和做法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肯定,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希望學習借鑒中國發展經驗,“中國模式”的影響在全球範圍日益彰顯。

總的看,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世界的目光逐漸聚焦中國,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将采取什麼樣的姿态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