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葉

香椿葉

楝科植物
香椿葉為楝科落葉喬木香椿的嫩葉,又名香椿頭、香椿芽,是早春上市的樹生蔬菜。有濃郁的香味,尤其以山村農家小院中的那種野生頭茬香椿芽為最佳。它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Toona sinensis Roem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
  • 目:無患子目
  • 亞目:
  • 科:楝科
  • 亞科:椿亞科
  • 族:椿族
  • 亞族:
  • 屬:香椿屬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香椿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香椿葉
  • 中文别名:香椿鈴、香鈴子、香椿子、香椿芽
  • 分布:山地、丘陵、平原
  • 性情:性涼,味苦平

分布範圍

香椿産華北、華東、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生于山地雜木林或疏林中,各地也廣泛栽培。朝鮮也有分布。

幼芽嫩葉芳香可口,供蔬食;木材黃褐色而具紅色環帶,紋理美麗,質堅硬,有光澤,耐腐力強,易施工,為家具、室内裝飾品及造船的優良木材;根皮及果入藥,有收斂止血、去濕止痛之功效。

營養價值

香椿的營養價值較高,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

祖國醫學認為,香椿味苦、性寒、無毒,有開胃爽神、祛風除濕、止血利氣、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間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說法。

現代醫學及臨床經驗也表明,香椿能保肝、利肺、健脾、補血、舒筋。如香椿煎劑對肺炎球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鮮椿芽、蒜瓣、鹽搗爛外敷,對治瘡痛腫毒有較好療效;民間用香椿煮水服用,治療高燒頭暈等病;據說,對當前正在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也有一定的預防治療作用。

食用方式

香椿的食用花樣繁多,根據不同的地域和個人的口味愛好,以及飲食習慣都會變化出不同的吃法,最常見的有鹽淹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雞蛋、香椿拌雞絲、油炸椿芽魚等。将洗淨的香椿和蒜瓣一起搗成泥狀,加鹽、香油、醬油、味精,制成香椿蒜汁,用來拌面條或當調料,更是别具風味。

即香椿芽,又叫香椿頭、香椿尖,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春季谷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它不僅營養豐富,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于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營養功效

它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

香椿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

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着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

藥用價值

1、香椿葉性涼,味苦平;入肺、胃、大腸經。

2、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主治瘡瘍,脫發,目赤,肺熱咳嗽等病症。

3、食療作用: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潤澤肌膚: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物質,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2)澀血止痢,止崩:香椿能燥濕清熱,收斂固澀,可用于久瀉久痢,腸痔便血,崩漏帶下等病症。

(3)祛蟲療癬: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殺蟲的作用,可用治蛔蟲病、瘡癬、疥癞等病。

安全食用需要注意的事項:

另外香椿芽含有亞硝酸鹽等緻癌物質,并且這些物質的含量與香椿芽的老嫩程度呈正比。就是說越嫩的香椿芽亞硝酸鹽等緻癌物質含量越少。所以,我們應盡量吃香椿的頭茬。既鮮嫩可口,又保證健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