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面容

肝病面容

肝髒疾病導緻的症狀
肝病面容主要表現為面色灰暗,皮膚沒有光澤,鞏膜黃染,伴有結膜蒼白等貧血表現。患者低蛋白血症可出現面部浮腫。肝病面容一般為慢性肝病階段出現,急性肝損傷可無任何表現。慢性肝病除面色改變外,還伴有全身系統改變,如腹水、大便發黑等,還可出現頸部或面部蜘蛛痣形成,如同小的毛細血管擴張,中間有一個毛細血管,周圍像小的細毛細血管環繞一樣,按壓可消失,松開複現。[1]
  • 中醫病名:肝病面容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内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面部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原因:肝病

症狀

在乙肝的症狀中,有一種叫肝病面容,也就是說肝病對面部皮膚的影響。那麼肝病對面部皮膚有什麼影響?什麼是肝病面容呢?

肝病專家說,嚴重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面部會出現一些特征性的改變,也是肝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其特點為面部皮膚色澤逐漸變暗,黝黑沒有光澤彈性差,皮膚幹燥、粗糙,甚至出現“古銅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圍灰暗尤其明顯,有點像“熊貓眼”;有的患者顔面部或鼻尖部出現細小的毛細血管擴張,好像纖細的網絡。醫學上将肝病患者面部出現的這些特征性的改變稱為“肝病面容”,如果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而且自己尚無其他明顯異常表現,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功和B超,以查明自己是否患有肝病。

出現肝病面容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肝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亂,影響色素代謝,導緻色素在皮膚沉積,肝硬化患者同時合并腎上腺功能減退,可以加重皮膚色素的沉積。從外表看來,有的患者的情況很不錯,紅光滿面,容光煥發,面部、手掌皮膚明顯充血潮紅,因此被當成“典型肝掌”、“典型肝病面容”的病例。不過,所謂肝掌是指雙手掌大、小魚際部位皮膚變成大片紅色,壓之退色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現象。肝病面容是指面部皮膚變得黝黑晦暗,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充血潮紅,面部、頸部、手掌尤甚,眼結膜也充血。

肝病面容是肝病患者的明顯特征之一,肝病專家提醒肝病患者,肝病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肝病治療一定要去有資質的大型專業醫院,及時接受專科醫生的專業治療,這樣才不會耽誤病情,肝病治療不同其他疾病治療,切勿有病亂投醫,治療不當可能導緻病情惡化。

表現

肝病面容的表現是面部、眼眶周圍皮膚晦暗無光澤,夾雜有鈔票紋(毛細血管擴張),這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時的一種體征。

慢性肝病面容有何表現

嚴重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面部會出現一些特征性的改變,也是肝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其特點為面部皮膚色澤逐漸變暗,黝黑沒有光澤彈性差,皮膚幹燥、粗糙,甚至出現“古銅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圍灰暗尤其明顯,有點像“熊貓眼”;有的患者顔面部或鼻尖部出現細小的毛細血管擴張,好像纖細的網絡。

醫學上将肝病患者顔面部出現的這些特征性的改變稱為“肝病面容”,如果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而且自己尚無其他明顯異常表現,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功和B超,以查明自己是否患有肝病。

原因

出現肝病面容的原因

“肝病面容”發生的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1)雌激素因肝功能損害不能在肝髒代謝滅活,血中雌激素增多,從而引起黑色素的沉着;

(2)皮膚内酪氨酸酶含量增加,使酪氨酸變成黑色素的量升高;

(3)部分慢性乙肝、肝硬化病人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使垂體中間部分泌促黑色素細胞增加,此時伴有唇、口腔黏膜等處均有色素沉着。

随着病情的好轉及肝功能的改善,“肝病面容"可以減輕。

改善

肝病面容産生的原因是肝髒的功能受損,肝髒代謝發生障礙,所以改善肝病面容的根本是從根源上減少肝損傷。目前治療肝病常用的保肝降酶藥物是葵花護肝片,醫學專家指出,從藥物組成來看,護肝片中的茵陳、綠豆、五味子、闆藍根等藥物具有清熱、利濕、保肝、降酶的作用,可以從根本上減輕乙醇對肝髒的損傷,修複受損的肝細胞,改善肝髒代謝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酒精肝等肝病的目的。 青色食物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目的,所以肝病患者應多食一些青色食物,比如菠菜、芹菜等。由于酒精肝患者長期飲酒,導緻體内濕熱聚集,所以飲食上應多食清淡食物,盡量避免油膩、辛辣食物。

相關信息

日前,重慶市醫學會發布了第八屆重慶兩江消化肝病學術大會暨重慶市消化内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學術大會通知。參加人員n(一)重慶市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與消化内鏡分會全體委員;(二)各醫療機構從事消化病學、肝髒病學及其相關專業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