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

大西北

中國區域
西北地區深居内陸,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甯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占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1]
  • 中文名:大西北
  • 外文名:
  • 别名:
  • 注音:dà xī běi
  • 面積:為全國的三分之一
  • 優勢:自然資源豐富
  • 下轄地區:陝西﹑甘肅﹑甯夏﹑青海、新疆
  • 人口數量:全國的十四分之一
  • 方 言:蘭銀官話、中原官話、少數民族語言

簡介

所謂“大西北”是對我國西北幹旱區的别稱指陝西﹑甘肅﹑甯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總面積約為全國的三分之一;總人口約為全國的十四分之一。戰略地位重要,自然資源豐富,目前尚未充分開發,新疆擁有比較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國家西部開發的重點工程,也是中原絲綢之路的起點,文物古迹衆多,這一地區是中國尋古問今的好去處。

人口數量

n據有關資料顯示:(單位/萬)

陝西:3750萬

甘肅:2600萬

新疆:2095.193萬n

甯夏:571.6萬n

青海:547.7萬

資源

土地資源

大西北地域遼闊,行政上包括陝、甘、甯、青、新五省(區),行政上大西北面積共計304.3萬平方公裡(地理上陝西、甘肅秦嶺以南地區并不屬于大西北),占西部總面積的57.7%,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1.7%;人口約9000萬,為全國的7%;人均土地面積3.8公頃(57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萬公頃(2.78億畝),人均耕地0.21公頃(3.09畝),高于全國人均數一倍;草地6544萬公頃(9.82億畝),人均0.73公頃(10.91畝);林地1413萬公頃(2.12億畝)。

光熱資源

除土地資源外,西北地區光熱資源也很豐富,是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西北地區有着豐富的礦藏,煤炭、石油、天然氣均居全國最前列,鎳、銅、鉛、鋅、鉻等有色金屬,、銥、錳、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屬,金、銀、鉑等貴金屬,食鹽、鉀鹽、硼、鈉硝石等化工礦藏,以及石膏、石棉、雲母、石灰石,矽等非金屬礦藏,都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态

西北地區由于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多數在500毫米以下,屬幹旱半幹旱地區,其中黃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柴達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隻有29.5毫米,吐魯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幾乎終年無雨。由于降水稀少等原因,西北地區的地表水量約為2200億立方米/年,占全國總徑流量的8%左右。

語言文化

西北方言也叫西北官話,學術上“西北方言”并不等于西北地區的方言。因為陝西東部、北部、東南部,山西大部都是晉方言(或稱“晉語”),西北地區除了官話還有“晉語”。

戲劇

流行于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