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

烏龜

龜科烏龜屬動物
烏龜别稱金龜、草龜、泥龜、王八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鼈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鼈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征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内(除海龜和鳄龜)。
    中文名:烏龜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無孔亞綱 目:龜鼈目 亞目: 科:龜科 亞科: 族: 屬:烏龜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除寒冷地區外,全球均有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烏龜分為頭、頸、軀、尾和四肢:與其他爬行動物有顯着區别的特殊形态構造是具有龜殼,寬短的軀體包含于龜殼内。龜殼有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構成:腹甲在體側延伸,以骨縫或韌帶與背甲相連,這個伸長部分稱為甲橋。頭、四肢和尾從龜殼邊緣伸出,一般均能縮入殼内(除平胸龜例外)。背甲和腹甲均由内外兩層構成:内層由若幹骨闆組成,外層由若幹角質盾片組成。

棱皮龜科完全沒有角質盾片,表明複蓋以革質皮膚,其骨闆也退化為許多小骨片。龜類上下颌均無齒,颌緣被以角質鞘,稱為喙。龜有肌肉質舌,不能伸出。有眼睑及瞬膜,瞳孔圓形。聽覺不敏銳,觸覺及嗅覺較發達,肺呼吸。瀉殖肛孔圓形或縱裂,有交接器單個。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一13厘米、寬約16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生長繁殖

烏龜一般要到8齡以上性腺才成熟,10齡以上成熟良好。烏龜的交配時間開始于4月下旬,時間一般是下午17一18時,在陸地上或水中進行交配。烏龜在陸地上産卵,産卵期是5一8月

産卵前,烏龜多在黃昏或黎明前爬至遠離岸邊較隐蔽和土壤較疏松的地方(土壤的含水量為5%一20%),以後肢交替挖土成穴(一般穴深10厘米左右,口徑8一12厘米),然後将卵産于穴中,産完卵再扒土複蓋于卵上,并用腹甲将土壓平後才離去。烏龜沒有守穴護卵的習性;另一個生殖特點是,卵子的成熟不是同步的。所以雌龜每年産卵3一4次,每次一穴産卵5一7枚。

分布地區

龜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區,至少在2億年前即以同樣形式存在了。現存200~250種,多為水栖或半水栖,多數分布在熱帶或接近熱帶地區,也有許多見于溫帶地區。有些龜是陸栖,少數栖于海洋,其餘生活于淡水中。中國除東北、西北各省(區)及西藏自治區未見報道外,其餘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長江中下遊各省的産量較高。

利用價值

食用

烏龜肉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等,分析結果表明,烏龜的水分、總、灰分含量分别為80.24%,0.66%和0.95%。烏龜肌肉的蛋白質含量達16.64%,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總量的49.16%和43.39%,氨基酸組成中以Glu含量最為豐富,Ie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分為82.63;烏龜肌肉脂肪含量為1.51%,脂肪酸組成以C18:1為主,達39.32%,其次為C16:0及C22:6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量的76.83%,龜肉不宜與酒、果、瓜、豬肉、苋菜同食。輕傷元氣,重則傷亡。

藥用

龜性溫,味甘、鹹,具有滋陰補血、益腎健骨、強腎補心、壯陽之功效,而龜甲氣腥,味鹹,性寒,具有滋陰降火、補腎健骨、養血補心等多種功效,可心有效治療腫瘤。此外,龜血可用于治療脫肛、跌打損傷以及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龜膽汗味苦,性寒,主治痘後目腫、月經不調以及抑制肉瘤生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