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卦

贲卦

易經六十四卦第22卦
贲(bì)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展示“贲”的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贲”的意思是裝飾得很好。贲卦的代号是5:1,表示主卦是離卦,卦象是火,陽數是5;客卦是艮卦,卦象是山,陽數是1。[1]主卦和客卦的中爻和上爻都是相同,表明雙方素質都不佳,态度都強硬;主卦下爻陽,客卦下爻陰,主方利用客方消極被動之機積極發展。主方應當避免沖突,把自己的不佳素質和強硬态度裝飾得很好,表現出對客方的善意。概述圖中,紅色表示當位的爻,天藍色表示不當位的爻,箭頭表示有應。贲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22卦。山火贲(贲卦)飾外揚質 ,文質合一。
  • 中文名:贲卦
  • 出處:易經
  • 創作年代:宋朝
  • 卦數排名:22卦

簡介

易經六十四卦第22卦

山火贲(贲卦)飾外揚質

中上卦

象曰:近來運轉瑞氣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鐘鼓樂之大吉慶,占者逢之喜臨頭。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艮)相疊。離為火為明;艮為山為止。文明而有節制。贲(bì)卦論述文與質的關系,以質為主,以文調節。贲,文飾、修飾。

原文:贲。亨。小利有攸往。

譯文:贲卦:通達。有所往則有小利。

注釋:贲(bì),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艮上)。本卦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艮,艮為山。山下有火,一片豔紅,花木相映,錦繡如文。

喻男婚女嫁,國政家制,都有儀禮制度,構成了複雜的社會人文關系,用以維護現存的社會秩序。這正是所謂賢德君子“觀乎天文,察乎時變

”神道設教的結果。所以卦名曰贲。贲,《序卦》:“飾也。”

原文:《彖》曰: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譯文:《彖辭》說:贲,通達。此卦下卦為離,義為陰柔,上卦為艮,義為陽剛,所以說陰柔文飾陽剛,因此“通達”。柔、剛分布,剛為主而柔為襯,所以說“有所往則有小利”。

剛柔交錯成文,這是天象。社會制度、風俗教化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社會人文現象。觀察天象,就可以察覺到時序的變化。觀察社會人文現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注釋:

1.“柔來而文剛”四句,文,文飾。本卦下卦為離為柔,上卦為艮為剛,柔居剛下,俯順于剛,所以說“柔來”,“剛上”。“文剛”、“文柔”,就是柔剛互為文飾,即以倫理、禮儀來規範人們的生活,用各種政治設施來維護社會制度的尊嚴。

2.今本無“剛柔交錯”四字。郭京本有。王弼、孔穎達所據本亦有。今據增。

原文:《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①,無敢折獄。

譯文:《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離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這是贲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盡,以此為戒,從而明察各項政事,不敢以威猛斷獄。

注釋:庶,衆。庶政,各項政事。

白話:《象辭》說:“《贲卦》的卦象是離(火)下艮(山)上,為山下燃燒着火焰之表象。山下火焰把山上草木萬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這就叫裝飾。君子像火焰一樣,使衆多的政務清明,但卻不能用修飾的方法來斷官司。

初九

【原文】

贲其趾①,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譯文】

腳穿花鞋,舍車不乘,徒步而行。

《象辭》說:舍車不乘,徒步而行,為顯示鞋子之美麗,理應不乘車。

【注釋】

①贲,文飾。贲其趾,猶言用花鞋套腳。本卦多記錄婚嫁之事,禮聘迎娶都有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對偶婚制的簡單的風俗圖景。讀者可從這個角度體察各爻意義。《象辭》附會大義,曲加解釋,以緻面目全非。

六二

【原文】

贲其須。

《象》曰:贲其須,與上興也。

【譯文】

修飾自己的胡須。

《象辭》說:修飾自己的胡須,說明老人不服老,幫助君王振興國家。

九三

【原文】

贲如濡如①。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②。

【譯文】

奔跑向前,汗流浃背。蔔問長時期的兇吉而得吉兆。

山火贲卦

山火贲卦

《象辭》說:永遠貞正,必吉利,因為決沒有人侵淩正人君子。【注釋】

①贲,借為奔。濡,濕。如,形容詞詞尾。②《象辭》釋“貞”為誠信貞正。陵,侵淩。

六四

【原文】

贲如皤如①。白馬翰如②。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③。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譯文】

奔跑氣籲籲,太陽火辣辣。高頭白馬,向前飛奔。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

《象辭》說:六四陰爻居陰位,所處恰當。既知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疑慮冰釋,終無災禍。

【注釋】

①贲,借為奔。皤(pó婆),鄭玄本作燔,焚燒,這裡指太陽當頭曬。②翰,黃穎注:“馬舉頭高昂也。”馬頭高舉即飛奔之狀。③當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為據。六四,陰爻居陰位(第四位為陰位),是為當位。之所以稱“疑”,因為看到大批人馬奔馳而來,心中犯疑,難料吉兇。

六五

【原文】

贲于丘園,束帛戋戋①。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譯文】

奔向丘園,送上許多布帛,初遇困難,終則順利。

《象辭》說:六五爻辭說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

【注釋】

①戋戋,馬融注:“委積貌。”即一大堆的樣子。

上九

【原文】

白贲①,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注釋】

①贲,飾,這裡指配色。白贲,猶言白底的布帛飾以各苞花紋。

【譯文】

送上白底飾以諸色花紋的布帛,不會壞事。

《象辭》說:白底的布帛飾以諸色花紋,沒有災禍,因為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滿。

詳細解釋

初九:贲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趾是腳趾,人體的最低部份。“初九”陽剛,下卦“離”是明;所以,剛毅賢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為,擇善固執。

這是裝飾腳趾的形象,腳趾用來行走,行走與行為相通。像這樣貧賤不移,潔身自愛的人,就是送給他不應當有的華麗的車,也不會坐,甯願舍棄車,徒步行走。

這一爻,說明文飾應恰當。

六二:贲其須。

象曰:贲其須,與上興也。

“須”是須的本字,胡須在口邊的稱髭,在兩頰的稱髯,在頤亦即下颚的稱須。“六二”陰柔中正,與上方陽剛得正的“九三”接近,雙方在上卦又都無應。

因而異性相吸,關系密切,一起行動,得以興盛,就像須裝飾在下颚,與下颚一起行動。亦即,在沒有應援時,應當追随接近的有實力的人物。

這一爻,說明文飾應取法乎上。

九三:贲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濡如”,像打濕般的光澤。“陵”與淩同。“九三”陽剛,在兩個陰爻中間,被裝飾得光澤柔潤。然而,“六二”、“六四”都不是與“九三”相應的正當匹配,雖然令人陶醉,卻不能被誘惑,以緻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遠堅守正道,才能吉祥。

“象傳”說:這樣才始終不會被人淩辱。

這一爻,說明不可被文飾迷失。

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皤如”,本來是指老人的白發,在此當作不加修飾的白色。“翰如”是像鳥一般飛的快速的意思。“六四”本來與“初九”是正當的相應,相互裝飾。

可是,“九三”隔在中間,形成障礙,以緻應當得到的裝飾,卻落了空。因而,“六四”為了要與正當的配偶相聚,騎馬像飛一般的奔馳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裝飾的白色,馬也看着是白色。

但“九三”陽剛得正,所以阻擋,并非是要強暴,不過是想求婚而已。

這一爻,說明文飾重實效,不在一時的得失。

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絹。“戋戋”是輕少的意思,如水少是淺,貝少是賤;金少是錢。“六五”柔順,在外卦得中,是這一卦的主爻。

大凡裝飾,内在的實質,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視内在實質,就像不去裝飾人人注目的都市,而去裝飾内在樸實的山丘林園。

然而,“六五”陰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贈送的禮物,不過是微薄的一束絹,當然寒酸;但實質重于裝飾,雖然被譏笑為吝啬,最後仍然會吉祥喜悅。

這一爻,強調文飾重實質。

上九: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上九”已是贲卦的極點,一切的裝飾,都由極端又返回一片空白的本來面目。人類的裝飾是禮法,當禮法達到極緻時,又恢複到樸素,所以說“白贲”。“上九”如果領悟到裝飾的空虛,而恢複本來面目時,就會無咎。

上位無位,已是局外人的立場,“上九”到達這一位置,領悟一切,放棄虛飾,悠然自得。所以“象傳”說得志。這一爻,再強調一切文飾,都是空虛,應當反璞歸真。

注解

贲:亨,小利有攸往。

注釋:贲(bì):卦名。有修飾,文飾之義。帛《易》作“蘩”。小利有攸往:有小利可以前往。

朱熹《周易本義》曰:“贲”,飾也。内離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為贲。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陰助,而離明于内,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車而徒。

注釋:贲其趾,舍車而徒:飾其腳趾,棄車徒步而行。趾,腳趾。徒,徒步。

朱熹《周易本義》曰:剛德明體,自贲于下,為舍非道之車,而安于徒步之象。

六二:贲其須。

注釋:贲其須:修飾其須。須,須。指面毛與胡須。

朱熹《周易本義》曰:二以陰柔居正中,三以陽剛而得正,皆無應與。故而附三而動,有贲須之象。占者宜從上之陽剛而動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貞吉。

注釋; 贲如濡如,永貞吉:修飾、潤色,長久守正則可得吉。如,語助詞。濡,濕潤而光澤。永,長久。貞,正固。

朱熹《周易本義》曰:一陽居二陰之間,得其贲而潤澤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貞”之戒。

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注釋:贲如皤如,白馬翰如:修飾素白,白馬奔馳如飛。皤(pó),老人發白曰“皤”,此指白色文素之貌。翰如:言馬奔跑如鳥飛之疾。匪寇婚媾:不是強盜,是來求婚的。匪,即非。寇,盜寇。

朱熹《周易本義》曰:“皤”,白也。“馬”,人所乘,人白則馬亦白矣。四與初相贲者,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有“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然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吝,終吉。

注釋:贲于丘園,束帛戋戋:修飾家園,隻以寥寥束帛。丘園,家園。帛,絲織品總稱。戋戋,即殘殘。指很少。

朱熹《周易本義》曰:六五柔中為贲之主,敦本尚實,得贲之道,故有“丘園”之象。然陰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人而如此,雖可羞吝,然禮奢甯儉,故得“終吉”。

上九:白贲,無咎。

注釋:白贲:以白色裝飾。

朱熹《周易本義》曰:贲極反本,複于無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此。

新解

原文

(離下艮上)贲①: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贲其趾,舍車而徒③。六二:贲其須。九三:贲如濡如④。永貞吉。六四:貴如皤如(5),白馬翰如(6)。匪寇,婚媾。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8)。吝,終吉。上九:白贲(9)無咎。

注釋

1.贲(bi)是本卦标題。責的意思是裝飾,文飾。在本卦中,贲還借用為“奔”和“豮”。全卦内容主要講婚嫁之事,作标題的“贲”字為卦中多見詞。

2.贲:文飾。

3.徒:徒步行走。

4.贲:借用為“奔”。濡:汗濕。

5.贲:借用為“奔”。皤(po):用作“燔”,意思是焚燒。

6.翰:馬頭高昂,這裡指馬飛馳的樣子。

7.丘園:指女家附近的地方。

8.束:五匹帛為一束。戋戋:一大堆的樣子。

9.贲:借用為“豮”,意思是大豬。

譯文

贲卦:亨通。外出有小利。

初九:把腳上穿戴好,不坐車而徒步行走。

六二:把胡須修飾好。

九三:奔跑得滿身大汗。占問長久吉兇得吉兆。

六四:一路奔跑,太陽曬得像火燒,白馬昂頭飛馳。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

六五:跑到丘園,送上一束束布帛。遇到了困難,結果還是吉利。

上九:送上白色大肥豬,沒有災禍。

讀解

婚禮嫁娶是人生大事之一。遠古時代民間婚俗的情景,今天已難想象得十分具體生動。“贲卦”中的描繪,恰好是一幅民間婚俗的風情畫:娶親的男方穿戴修飾整齊,有車不坐,一路奔跑到女方家,獻上結婚的禮物。一樁美滿姻緣就此完成了。

據說這是原始社會中期對偶婚的遺俗。結婚時,男方全氏族的成員要遷到靠近女方氏族居住的地方。“贲卦”所描繪的,正是這種情形。

雖然隻有動作、行為等簡單的情節,但足以讓我們在想象中去體察新郎内心的狀态:興奮激動中又包含着幾分急切和忐忑不安,未來生兒育女的家庭生活和共同勞作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在腦海中閃現。

其中肯定也有對肩負更大責任的意識,因為那時結婚絕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而是同整個氏族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

贲卦

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日: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日: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贲,文飾之意。意文飾改良也。明辯了事物的實質就能知其弊端而不斷進行文飾和改良了,從而才能使事物不斷地趨向完善和改進,是以“十分亨通,小利,有攸往。”

《彖》辭說:不斷文飾、改良、修正,十分亨通。原因是隻有不斷文飾、改良、修正,才能使事物不斷地趨向完善和改進。故柔來當文之以剛,非常亨通;分而言之,剛上則文之以柔。

如此則無物不亨而天下可化,是以此乃天文也。天之文總是剛柔相濟、陰陽相合、相輔相成化育萬物的,而人類當認識這個原則不斷地修飾事物推向光明,這應當是人類之文。

觀乎天文才能了解時序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行動,觀乎人文才能歸正天下而作出相應的措施。這就是《贲》之義。

《象》辭說:山下有火,能洞照黑暗,耀亮天下,這是《贲》之象。是以君子觀之思一切事物如能相得益彰,無所不亨。從而當明庶政、辯獄情、不濫用刑罰。

初六:贲其趾,舍車而徒。《象》日: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要展現自己的腳趾,就得舍車而徒,飾已以文人也。故贲其趾,就得舍車而徒,義弗乘也。孔子說:“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君子秀外慧中才能彰顯人格美、品德美、行為美。

六二:贲如須。《象》日:贲于須,與上興也。

須,需也。“民事無不急,務急之謂大。”要及時解決和妥然處理最要緊的和最迫切需要的事,才能達到社會的安定和天下的安康,是以“與上興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貞吉。《象》日: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要不斷地加以修飾和改良,要不斷地加以補充和修正,這是永恒的真理。社會的發展來之于對舊事物的不斷改良和修正。如果沒有這些粉飾,人類也無從談起文明的進程。故永貞之吉,才能走在時代的頂端,終不至于受到淩辱和磨難。

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日: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皤,皤然之意。不斷地文飾才能彰顯它的美麗,不斷改進才能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當乘馬而進必然會向更好層次發展。因此六四當位,雖疑,何其憂。隻要行事中正,是以“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吝,終吉。《象》日: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園,桑園良田也。隻有不斷地改良土壤、整修桑田,才能為豐收創造條件而束帛戋戋。是以雖吝而終有其吉。故君子當為一切發展創造條件,是以“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無咎。《象》日: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白贲,白色無紋沒有掩飾性也。孔子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質有餘者不受飾也。”正确的理論無需修飾,完善的政策何需粉飾,是以上得志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