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虎鲸

海豚科虎鲸屬動物
虎鲸(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鲸,身長為8~10米,是海豚科(Delphinidae)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颞窩大;下颌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颌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于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有群居性,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含義。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虎鲸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
    中文名:虎鲸 拉丁學名:Orcinus orca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鲸目 亞目: 科:海豚科 亞科: 族: 屬:虎鲸屬 亞屬: 種:虎鲸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别:

簡介

虎鲸是一種大型齒鲸,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有一個尖尖的背鳍,背鳍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于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鲸類,甚至是大白鲨,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鲸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于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内後方向彎曲,上下颌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準确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鲸的高大背鳍,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鲸是群栖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基本數據

雄性成熟一般14~15歲左右,這個時間段應該為5.5~6.1米之間,雌性在8~12歲性成熟時為4.6~4.9米;20~25歲是完全成熟就是長到最大的時候,比較可靠和常用作參考的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19英尺到27英尺(6.7~8.2m)之間,經常在8000磅到12000磅(3628~5442公斤)。最大記錄在32英尺(9.75米)和21000磅(9524kg)。成年母虎鲸一般在16英尺到24英尺(5.2~7.3米),體重在3000磅到8000磅左右(1361~3628公斤)。最大記載記錄是28英尺(8.53米)重15000磅(6803公斤)。

壽命:雄—50~65年;雌—80~100年。

虎鲸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裡的虎鲸,甚至不同的虎鲸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鲸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鲸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鲸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于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外形特征

虎鲸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身體大小、鳍肢大小和背鳍高度有明顯的性二型。雌性最大體長達7.70m,雄性體長達9m。1頭體長6.70m的雌性重3.8t,而1頭體長6.75m的雄性重5.5t。雄性成體的背鳍直立,高可達1.0~1.8m,雌性的背鳍明顯地鐮刀形,高不及0.7m。頭部略帶圓,具有不明顯的喙。橢圓形的鳍肢位于體全長的前1/4處。雄性的鳍肢長可達體全長的20%,雌性的達11%~13%。尾葉寬可超過體全長的1/5。體背面黑色,在背鳍後方有1個淺灰色的鞍斑。下颌及從下颌前端到尿殖區的體腹面白色。有1個白色的葉狀斑從尿殖區向上伸到背鳍後的體側。尾葉的腹面白色或淺灰色,可能具黑色邊緣。在每側眼的後上方各有1個白色橢圓形斑。鞍斑在年幼時不明顯,性成熟後更顯著。n成體頭骨的髁基長可達1000mm。在眶前凹前方過兩前颌骨的寬小于吻突寬。兩翼骨遠隔開。颞窩大。下颌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颌每側都有10~12枚齒,其橫切面呈橢圓形,齒尖向内和向後。在一些較老的個體,齒常被磨蝕或潰爛損壞。

分布

虎鲸廣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例如日本北海(southern Japan),冰島(Iceland)。對于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栖息密度,特别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蹤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産卵季與海豹的生産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鲸都栖息于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鲸、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目前仍未有定論。部分虎鲸會終年停留于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鲸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鲸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resident)與過境型(transient)兩種型态的虎鲸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範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鲸的活動範圍自阿拉斯加(Alsaka)一直到南方的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 )。

2012年4月,科學家在俄羅斯勘察加半島附近水域看到一條6英尺(1.83米)長的純白色鳍露出水面時,他們就知道那是獨一無二的動物正在水下捕獵。這是一頭他們首次在野外發現的發育成熟的白化雄虎鲸。

習性

遊水

虎鲸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鳍或胸鳍拍擊水面。虎鲸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5公裡,可閉氣17分鐘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産生的浮冰對虎鲸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于水面開闊的小水域裡相當長的時間。

聲音

如果說座頭鲸是鲸類中的“歌唱家”,白鲸是海中“金絲雀”,那麼虎鲸就是鲸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着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鏽鐵門窗鉸鍊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吓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鲸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還能夠通過超聲波判斷魚群的大小和遊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裡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裡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标。

集群

虎鲸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鳍。群體成員間的胸鳍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着生存長大。

社會祖系

位于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鲸,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系相近的虎鲸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pod,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間有社交行為聯系的鲸目動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鲸與仔鲸,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鲸居于領導地位,而待在小群裡的雄鲸通常是該雌鲸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鲸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

虎鲸的社會形态是母系,交配對象的選擇比較複雜,不是由雄性的力量決定一切:例如鲸群的族長有時能活到80歲,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們選擇交配的對象一般是鲸群内部年長的雄性。雌鲸選擇對象的标準科學家并不清楚,很少觀察到交配的現場,隻知有母親,不知父親在哪。

鲸群内沒有父子關系和父女關系,雄性的責任是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引導鲸群集體獵殺,分工明确,沒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子關系則非常穩定,是一輩子的關系,一般不會離群。出現孤鲸的原因一般是受傷或迷路。當族群過大時,會“分家”,産生一個新的族群。

捕獵

有時虎鲸會采團體的方式打獵,它們利用從隆額(海豚科用來制造回音定位的部位,會将聲音集中成一束)發出的超音波互相溝通和聯系,并策畫戰術。它們也會合力将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獵捕海狗時,虎鲸會在滿潮前觀察直達海灘的裂縫溝渠,當滿潮時溝渠會灌滿水,并在沙灘上形成一片淺水域,此時虎鲸會沿着溝渠沖上海灘,并故意讓自己擱淺,以趁機捕食海狗或海獅,有時一隻虎鲸會露出大背鳍吸引海狗群的注意,這時另一隻虎鲸就會悄悄的靠近捕殺海狗,當獵物脫逃時,另一隻虎鲸就會沖上去接替捕食。類似地,虎鲸有時會将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有時也會用尾巴将獵物擊昏,如海獅等,再進行捕食。

虎鲸的食物包括魚類、其他鲸類、鳍足類、海獺類、鳥類、爬行類和頭足類。在南極采集的虎鲸的362個胃中,217個含有魚類,75個含有小須鲸的殘餘,35個含有鳍足類,35個含有頭足類。

虎鲸的大腦非常發達同時身體擁有強大力量,憑借這些優勢,這些高智商動物能夠追趕和捕殺海洋中的很多頂級捕食者。一些虎鲸家族成員的菜單上至少列出了9種鲨魚美味,其中就包括令很多動物聞風喪膽的大白鲨和灰鲭鲨。

将鲨魚劈暈之後,虎鲸會抓住鲨魚并将其翻轉過來。這顯然是一項令人不敢相信的策略,說明虎鲸非常了解自己的對手。在被迅速翻轉倒置之後,鲨魚進入癱瘓狀态,也就是所謂的“肌肉緊張性停滞”,從此任由虎鲸宰割。

繁殖

虎鲸全年都可以交配,雌獸每3~5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年,每胎産1仔,哺乳期也需要1年左右,壽命約為20~50歲。在出生後的1~2年内,幼仔在饑餓或者呼喚雌獸時,隻能發出粗厲的聲音。以後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模仿成體的聲音,改進和豐富自己的叫聲,但由于虎鲸的語言複雜而多變,幼仔要完全掌握成體的“語言”,至少需要花上5年多的時間。

虎鲸繁殖并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鲸和好幾頭雌虎鲸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于雄性與同性搏鬥争偶的能力大小,強者占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鲸,少則3~5頭。虎鲸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鲸懷孕約經一年,一胎隻生一隻,很少有孿生的。剛出生的小虎鲸有2.4米左右,跟随“母親”身旁吃奶,一年後可獨立生活覓食。長到6米多長,已到性成熟時,“父親”将雄虎鲸趕出生殖群,讓它去過單身生活。等它們身強力壯時,與其它虎鲸的“男子漢”争鬥、搶偶,另行組織生殖群。

虎鲸為多配性的。在西北太平洋,多數在5~7月間進行交配。在東北太平洋,它們大多在10月至次年3月間産仔。雄性性成熟體長5.2~6.2米,雌性性成熟體長4.6~5.4米。雌性在11~16年間生産第一個可存活的仔鲸,在北太平洋記錄的最小的新生仔鲸長2.28米。産仔間隔約5年。雌性約在40齡時停止産仔,其後生殖期平均約10年,可延長到30年以上。平均壽命估計達80~90年。雄性約在15齡達性成熟,平均壽命約29年,最大壽命約50~60年。

種群現狀

曆史上,虎鲸在日本、挪威、和前蘇聯曾是直接捕獵的對象。已沒有直接捕獵虎鲸的漁業。20世紀60年代水族館中虎鲸表演的興起,促使活捕虎鲸的漁業迅速發展。随着虎鲸飼養下繁殖技術的發展,活捕的需求已經下降。海上石油洩漏和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對虎鲸的健康構成了一些威脅,海上交通對虎鲸獵物的幹擾則是一個潛在的影響。在南極估計有70000頭虎鲸,對其他海域的虎鲸隻有一些零星的數量調查。

虎鲸并沒有滅絕之虞,但人為獵捕可能已造成部分地區族群的減少。位于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鲸,無論是定居型或過境型皆僅餘數百頭,同時深受污染、重型船隻行駛,以及獵物減少等生存威脅。密集的賞鲸活動可能會幹擾虎鲸的生活,而那些為了保護鲑魚養殖場免受鳍腳類入隻行駛,以及獵物減少等生存威脅。密集的賞鲸活動可能會侵的人們可能會将虎鲸驅逐出它們原本偏好的栖地。估計在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約有8500頭虎鲸,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頭,日本外海可能達2000頭以上,而夏季在南極水域約有8000頭虎鲸分布,分布範圍内的其他地區可能在數百至千餘頭之間。當前在日本、印尼、格陵蘭、與西印度群島的捕鲸者仍持續捕捉虎鲸,雖然捕殺量少,但對當地族群卻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飼養馴化

虎鲸在水族館裡可以飼養馴化,既聰明又聽話,還能學會許多技藝,表演各種節目,最激動人心的節目有“迎客”:随着鈴聲将巨大的頭部露出水面,向觀衆徐徐遊去,以示“歡迎”,或者任憑飼養員騎在背上到處跑,甚至還讓飼養員把頭伸人它的巨嘴裡,一動也不動;“躍水吞魚”:破水而出,張開大口,躍到5米多高處,吞下挂在那裡的一條大魚;“速遊中縱跳”:先沿着池邊快速遊泳,破浪疾駛,時而躍出水面;“召之即來”:聽到召喚信号,立即遊過來;“貓捉老鼠”:虎鲸腹部朝上,兩隻胸鳍露出水面,馴養員坐在它的胸部,一隻手握着它的牙齒,随虎鲸在水中兜上幾圈之後,便跳進水中,這時,虎鲸從背後追上,再次把他馱在背上,并且多次重複着這個動作……。其實,虎鲸變得這樣溫順是因為人們掌握了它的一個弱點:一旦離開了同類而單獨生活時,膽量就變得很小了。當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後,鲑魚、金槍魚等美味佳肴作為獎賞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虎鲸智力出衆,也被人們通過馴化來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務,例如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來訓練一隻動物部隊,虎鲸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員之一,可以進行深潛、導航、排雷等工作。人們還訓練虎鲸打撈海底遺物,播放虎鲸的聲音吓跑海水中的害獸,或者把它當成海中警犬,看護和管理人工養殖的魚群等。

研究案例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基因組研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虎鲸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測序後發現了至少3個新的虎鲸物種,這也表明全球海洋中存在不止一種虎鲸。

由于行為、捕食以及身體特征方面有所不同,研究人員一直懷疑虎鲸并非隻有一種。但由于未能對虎鲸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他們的懷疑此前未能得到證實。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高度平行測序技術”對139隻虎鲸線粒體的脫氧核糖核酸進行了測序。這批虎鲸來自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極大陸附近海域。研究人員最終發現,在南極海域生活的兩種分别主要以魚和海豹為食的虎鲸可能屬于新物種,此外,北太平洋地區也存在新的虎鲸種群。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遺傳學家菲利普·莫林表示,與其他鲸類一樣,虎鲸體内的線粒體也很少随着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因此不查看整個基因組很難發現新進化的虎鲸物種,但利用“高度平行測序技術”可以通過測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虎鲸組織樣本完成對虎鲸線粒體的基因組測序,從而分辨出新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