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

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
經濟制度是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産關系的發展要求,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于其政治統治的經濟秩序,而确認或創設的各種有關經濟問題的規則和措施的總稱。[1]經濟制度是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是在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定(或全部)範圍内,人們普遍承認,并且實際共同遵守着的一種行為規範。
  • 中文名:經濟制度
  • 主要類型:原始公社經濟制度
  • 性質:實際共同遵守着的一種行為規範
  • 含義: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

制度簡介

經濟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占主要地位的生産關系的總和。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并決定着這一社會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們的社會意識等上層建築。馬克思創立曆史唯物主義時提出的科學概念,“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就是專門研究現代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的。”(《列甯選集》第2卷,第443頁)。

曆史上任何一種經濟制度的出現,歸根到底,都是由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的。經濟制度是區分人類曆史上不同社會經濟形态的标準,也是區分同一社會形态不同發展階段的标準。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消滅了剝削,實行生産資料公有制,勞動人民成了社會的主人,從而為協調地發展國民經濟和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創造了條件。作為直接将經濟關系翻譯成法律語言的法律形式,民法對于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使其發揮固有的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經濟制度是生産關系的總和。生産關系是人們在生産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三個方面構成:生産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生産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産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産資料歸誰所有是最基本的、決定的方面,是生産關系的基礎,決定生産關系的性質和根本特征,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區分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根本标志。

生産資料所有制形式,其實質是生産資料歸誰所有、為誰所支配的問題,它決定了生産關系的其它方面。因為誰占有了生産資料,誰就在生産過程中居支配地位,産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産資料占有者的原則進行,從而也就決定了社會生産的目的。所以,生産資料所有制決定生産關系的性質和根本特征,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區分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根本标志。我國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持生産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

其次,在一定曆史時期,社會中占主要地位的生産關系幾個方面的總和,就構成了該社會的經濟制度。例如,在日本、美國,雖然社會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小私有制經濟,也有國有經濟,但是,其生産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占主要地位,所以,它們的經濟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

第三,社會生産包括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生産關系具有反作用。生産關系對生産力的反作用可以是促進作用,也可以是阻礙作用。

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是由社會生産力發展的狀況所決定的,由于經濟制度就是生産關系,所以,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有什麼樣的生産力,或者說生産力狀況如何,就決定或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産關系;同時,生産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着生産關系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生産關系對于生産力也有反作用。

經濟制度構成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它決定其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态,并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護。先進的社會經濟制度,會推動生産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落後的社會經濟制度,會阻礙生産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不改變舊的經濟制度,生産力就不能發展時,必然會爆發社會革命。社會革命的結果是推翻舊的經濟制度,建立新的經濟制度。随着經濟制度的變革,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屬于上層建築領域的東西也會發生變革。

此外,有時經濟制度也指一定社會各個經濟部門和領域的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中國的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種制度建立的作用:有利于發展社會生産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主要類型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學說,人類曆史上經曆了五種依次更替的經濟制度,即:

1、原始公社經濟制度

2、奴隸制經濟制度

3、封建制經濟制度

4、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5、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各期制度

封建主義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土地為經濟基礎。

資本主義經濟是生産資料私有制,生産處于無政府狀态。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生産資料公有制(為了發展,允許多種經濟制度并存)。

資本主義國家都很發達,是因為資本主義靠侵略和掠奪其它國家發展起來的,說白了就是用其它國家的錢和物發展自己的國家。

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白手起家”(按照馬克思的理論,社會主義經濟應該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物質基礎上,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應由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演變而來,但由于民族問題近代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鎮壓等曆史問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力量發展經濟,所以顯得很落後,但是一達到某種程度,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将得到充分發揮,那時候,社會主義将從各個方面遠遠優越于資本主義。

中國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産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勞動群衆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年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直作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此基礎上,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當前我國主要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等。

1、公有制與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1)二者的區别與聯系

經濟制度

區别:公有制是指生産資料由國家占有和勞動群衆集體占有,它是從宏觀角度對對生産資料占有形式進行的界定。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則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是指生産資料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公有制是本質屬性,實現形式是方法問題。

聯系:同一種所有制可以采用不同的實現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采用同一種實現形式。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

(2)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化的重要意義: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産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利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3)中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股田制”等。

(4)股份制應成為我國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2、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措施

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支持和幫助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關于“非公有制經濟”

(1)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能說成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更不能說成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社會主義經濟是指公有制經濟。

(2)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生産、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就業,增加國家财政收入,增加經濟活力,支持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充分調動人民群衆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産力發展等方面都無不發揮着重要作用。

(3)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勵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争,并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平等競争、一視同仁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A、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公平競争;

B、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C、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和管理,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良好的環境,保護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D、進一步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健全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