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果

人心果

山榄科鐵線子屬植物
人心果(學名:Manilkara zapota (Linn.) van Royen),喬木,高15-20米,小枝茶褐色,具明顯的葉痕。葉互生,密聚于枝頂,革質,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葉柄長1.5-3厘米。花1-2朵生于枝頂葉腋;花梗長2-2.5厘米,密被黃褐色或鏽色絨毛;花萼外輪3裂片長圓狀卵形;花冠白色,先端具不規則的細齒;能育雄蕊着生于冠管的喉部,花絲絲狀,花藥長卵形;退化雄蕊花瓣狀;子房圓錐形;花柱圓柱形,基部略加粗。漿果紡錘形、卵形或球形;種子扁。花果期4-9月.原産美洲熱帶地區,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西雙版納)有栽培。人心果是一種山榄科的熱帶水果,因為人心果的果實長得很像人的心髒,所以被人們命名叫做人心果。因為人心果的果形像柿子,也可以叫做“吳鳳柿”。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水果。果可食,味甜可口;樹幹之乳汁為口香糖原料;種仁含油率20%;樹皮含植物堿,可治熱症。
    中文名:人心果 拉丁學名:Manilkara zapota (Linn.) van Royen 别名: 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柿目 亞目: 科:山榄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鐵線子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人心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喬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較矮,且常呈灌木狀),小枝茶褐色,具明顯的葉痕。葉互生,密聚于枝頂,革質,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稀微波狀,兩面無毛,具光澤,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很凸起,側脈纖細,多且相互平行,網脈極細密,兩面均不明顯;葉柄長1.5-3厘米。

花1-2朵生于枝頂葉腋,長約1厘米;花梗長2-2.5厘米,密被黃褐色或鏽色絨毛;花萼外輪3裂片長圓狀卵形,長6-7毫米,内輪3裂片卵形,略短,外面密被黃褐色絨毛,内面僅沿邊緣被絨毛;花冠白色,長約6-8毫米,冠管長約3.5-4.5毫米,花冠裂片卵形,長2.5-3.5毫米,先端具不規則的細齒,背部兩側具2枚等大的花瓣狀附屬物,其長約2.5-3.5毫米;能育雄蕊着生于冠管的喉部,花絲絲狀,長約1毫米,基部加粗,花藥長卵形,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花瓣狀,長約4毫米;子房圓錐形,長約4毫米,密被黃褐色絨毛;花柱圓柱形,基部略加粗,長6-7毫米,徑1-1.5毫米。

漿果紡錘形、卵形或球形,長4厘米以上,褐色,果肉黃褐色;種子扁。花果期4-9月。

生長習性

性喜高溫多濕,不耐寒,生育适溫22-30攝氏度,冬季能耐2-3攝氏度低溫,大樹在-2.2攝氏度低溫下出現寒害,-4.5攝氏度下幾小時受嚴重凍害,幼苗在-1攝氏度時受凍枯死。土壤以肥沃深厚的砂質或粘質壤土為宜,排水,日照需良好。生長緩慢。

地理分布

人心果原産墨西哥猶卡坦州和中美洲地區,美洲熱帶地區、東南亞各國和印度等作商業性栽培。後陸續被引種到美國佛羅裡達州、加勒比海地區及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中國所栽培的人心果是20世紀初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引入,主要分布于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和中部。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9-10月成熟。種子陰幹後,可儲藏至翌年春播。發芽适溫為24-28攝氏度,播後20-30天發芽。

扡插

扡插在夏季進行,剪去充實頂端嫩枝,長12-15厘米,插入沙床,室溫保持25-28攝氏度,插後30-40天生根。

壓條

壓條在春季進行,選取1-2年生充實枝條,在離莖頂20-25厘米處進行環狀剝皮,寬1-2厘米,用腐葉土和薄膜包紮,約2個月左右長出新根。

栽培技術

建園

人心果在适宜區内,選向陽背北、土層深厚、不積水、冷空氣少、避風地帶的丘陵、山坡或平地建園。

定植

需要在人心果苗的旁邊挖一個洞立一條柱子和在周邊挖一個植穴,在植穴裡面加入肥料,才有利于它的生長。

整修

它在生長的過程中是會長出很多的開枝的,在适當的時候我們要把它的小枝剪掉,留大徑。

施肥

每年都要施肥兩次左右,第一次的時候在3月分左右,第二次就安排在9月分左右就可以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