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軍區

沈陽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
沈陽軍區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沈陽軍區主要防區為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兵力主要部署在長春,錦州和遼陽。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抵禦蘇聯(俄羅斯)自北進犯之敵,主要作戰區域是在東北境内作戰。在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沈陽軍區部隊湧現出一批先進單位和雷鋒、劉英俊等英雄模範人物。2016年2月,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形成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 外文名: 别名: 簡稱:沈陽軍區 管轄範圍:遼甯、吉林、黑龍江、内蒙半部 下轄部隊:第16、39、40集團軍 總兵力:約43萬

軍區簡介

沈陽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大軍區之一。領導和指揮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區東部三盟一市境内的所屬武裝力量。管轄3個集團軍、3個省軍區。兵力主要部署在長春、錦州和遼陽。軍區政治部下轄前進歌舞團。從武器配置來看主要有,中型坦克(适合三江平原的軟土地,重型坦克在東北用處不大)、大口徑火炮,各類防空火力以及作戰飛機,以空戰飛機為主,對地攻擊機為輔。沈陽軍區堅持中國共産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一系列指示,以提高部隊戰鬥力為中心,大力加強全區部隊和民兵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圓滿完成了軍事訓練、科學文化教育、國防施工、戰備執勤等任務,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做出了貢獻。

沿革

1955年3月22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月11日關于全國軍區重新劃分的決定,東北軍區改稱沈陽軍區,鄧華任司令員,周桓任政治委員。轄遼甯、吉林、黑龍江、熱河(今分屬河北、遼甯和内蒙古)省軍區和防空軍、公安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及陸軍軍等部隊。軍區機關駐沈陽市。7~8月,軍區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防空部隊部、公安部隊部分别改為兵種司令部。11月,熱河省軍區随熱河省同時撤銷。

1957年5月,撤銷軍區防空軍司令部,所轄部隊劃歸沈陽軍區空軍建制。6月,撤銷軍區公安軍司令部,所轄邊防部隊分别撥歸所在省軍區領導。1959年9月,第3兵團改為旅大警備區。1960年12月,組建外長山要塞區。1968年3月,組建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1978年9月撤銷)。

1974年2月,組建軍區軍政幹部學校(今為大連陸軍學院)。1981年11月,組建赤峰、白城守備區。1982年12月,軍區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分别縮編為軍區司令部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沈陽軍區所屬部隊進行調整,裁減了員額。調整後,轄遼甯、吉林、黑龍江省軍區和旅大警備區、赤峰守備區、大連陸軍學院及建制内的陸軍集團軍、特種兵等部隊。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将11個大軍區合并為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七大軍區。沈陽大軍區未作調整。其管轄的範圍也沒有改變。

模範人物

在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沈陽軍區部隊湧現出一批先進單位和雷鋒、劉英俊等英雄模範人物。中央軍委或國防部授予榮譽稱号的有:“雷鋒班”、“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範紅九連”、“神槍手四連”、“唐山抗震救災模範連”、“抗洪救災先鋒連”、“大興安嶺撲火英雄營”、“英雄偵察連”、“衛國英雄連”和“愛民模範”金遺華,戰鬥英雄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孫征民、楊林、陳紹光、王慶容、于慶陽,“雷鋒式的戰士”劉柏林,“無私奉獻的模範指導員”柴金良等。

轄區

沈陽軍區下轄4個集團軍(16、23、39、40集團軍),遼甯省軍區191旅,2個武警機動師(武警117師、武警120師),總兵力愈43萬。沈陽軍區防區為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各主力集團軍資料如下:

第16集團軍:(軍部駐吉林省長春)轄下原有三個師,其中一個師在八十年代被改為武警師維持國内穩定,主力第32師原屬第11軍,第11軍撤編後并入第16軍。八十年代大裁軍時,第16集團軍被列為簡編軍,屬于乙類集團軍,主要防務是中朝方向,防區内還有兩個屬于二炮的專門對付日本的東風戰略導彈發射基地。第16集團軍現屬于沈陽軍區,軍部駐吉林省長春市。

第23集團軍:屬沈陽軍區,軍部駐黑龍江省會哈爾濱。該軍屬于乙類集團軍,主要任務是中俄方向的防禦作戰,下屬第67師(駐牡丹江市),68師(駐齊齊哈爾市),69師(駐哈爾濱市),,和獨立防空炮兵旅、地炮旅,與其他乙類集團軍不同的是,第23軍有一個陸航直升機團,但該團直屬總參陸航局。現任軍長是裕粟之子粟戎生。

第39集團軍:(軍部駐遼甯省遼陽)屬滿編軍,武器配備優良,下轄四個師,即115摩步師,116混成師,117機械化師(已劃武警)和第3裝甲師(四平),以及裝備“小羚羊”的陸軍航空兵大隊、特種兵大隊、防空旅、工兵團、防化團等技術兵種,全軍現有7萬5千人。第39集團軍現屬沈陽軍區,軍部駐遼甯省營口市。

第40集團軍:(軍部駐遼甯省錦州),40軍被編為簡編集團軍,隻有下屬的第118師保留甲類師編制。在新一輪裁軍整編中,第40集團軍将要進行大的改編,第119師将精編為第119機械化旅,第120師将被撤銷番号,骨幹編入武警編制,技術兵種在第4坦克師(坦克5師)、地炮團、工兵團、防化團以外,還要組建防空導彈旅。第40集團軍現屬沈陽軍區,軍部駐錦州,擔負扼守東北咽喉的重任。

曆任領導

曆任司令員

登華上将:1927年參加革命,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任沈陽軍區代理司令;1955年3月至1959年9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陳錫廖上将:1929年參加紅軍,1959年10月至1973年12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李德生上将;1930年參加紅軍,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88年授予上将軍銜。

劉勁松上将:1951年參加解放軍,1985年6月至1992年11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中将軍銜,1994年晉升上将。

王克上将:1947年參加革命,1992年11月至1995年9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予中将軍銜,1994年晉升上将。

李新良上将:1953年參加解放軍,1995年9月至1997年11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予少将軍銜,1993年晉升中将,1998年晉升上将。

楊光烈上将:1958年參加解放軍,1997年11月至1999年12月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96年晉升中将。

錢國梁中将:1959年參加解放軍,1999年12月至今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予少将軍銜,1995年晉升中将。2002年晉升上将.

作戰任務

沈陽軍區的作戰任務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抵禦俄羅斯自北進犯之敵,主要作戰區域是在東北境内作戰。而且,一旦開戰,中國會放棄黑龍江廣大區域,放棄三江平原,誘敵深入,利用大興安林和長白山脈的有利地形兩面合擊與以殲滅。這是充分吸收二戰日本關東軍快速覆滅的經驗教訓的。

第二個任務就是援助朝鮮,對美軍形成遏制,和朝鮮共同與美韓軍隊造成軍事均衡。主要作戰區域将在朝鮮境内。從兵力的部署就可以看出,沈陽軍區的主要作戰部隊都部署在距離朝中超邊境不到300公裡的區域内,而且密度相當高。類似于遼沈戰役國軍的布防。其防禦的重點是東北東部的山脈。同時沈陽軍區也是,防止敵方從東北入關的最主要的屏障,錦州是最主要的軍事要地。

最後還有一個次要任務,鎮守東北三省,東北三省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在解放戰争時期就曾為全國的解放提供了重要的軍工産品支持。建國後,國家更是在東三省建設了一批重工業企業,如一汽,沈飛等這批企業基本上能夠為我國的軍隊提供包括坦克,飛機在内的一大批重型武器,這些企業在戰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保衛好這些老牌企業,為軍隊看護好一個生産裝備的“大廠房”,國家提供一個穩固的後方。

海外維和:2013年12月3日,沈陽軍區135名官兵作為中國首批赴馬裡維和部隊先遣隊出征,飛赴位于非洲西部的馬裡共和國,執行維和任務。這是中國軍隊自1990年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首次派出作戰部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