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

白花菜

山柑科白花菜屬植物
白花菜山柑科白花菜屬植物,一年生草本。是低海拔村邊、道旁、荒地或田野間常見雜草及藥用植物。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腌食。種子碾粉功似芥末,供藥用。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白花菜性喜向陽溫暖,耐熱性強耐肥,抗逆性強,不怕暴雨,但不耐幹旱。
    中文名:白花菜 拉丁學名:Cleome gynandra L. 别名:羊角菜、屢析草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罂粟目 亞目:白花菜亞目 科:山柑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白花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白花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中國廣布,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1米内外,常被腺毛,有時莖上變無毛。無刺。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形,頂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兩面近無毛,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纖毛,中央小葉最大,長1-5厘米,寬8-16毫米,側生小葉依次變小;葉柄長2-7厘米;小葉柄長白花菜2-4毫米,在彙合處彼此連生成蹼狀;無托葉。

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花少數至多數;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有短柄或幾無柄;苞片中央小葉長達1.5厘米,側生小葉有時近消失;花梗長約1.5厘米;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毫米,寬1-2毫米,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色或淡紫色,在花蕾時期不覆蓋着雄蕊和雌蕊,有爪,連爪長10-17(-20)毫米,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毫米。

花盤稍肉質,微擴展,圓錐狀,長2-3毫米,粗約2毫米,果時不明顯;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毫米;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16)毫米,在雄花中長1-2毫米或無柄;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或無花住,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厘米,中部直徑3-4毫米,雌雄蕊柄與雌蕊柄果時長度近相等,約5-20毫米。

種子近扁球形,黑褐色,長1.2-1.8毫米,寬1.1-1.7毫米,高0.7-1毫米,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疣狀小突起,爪開張,但常近似彼此連生:不具假種皮。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生長習性

是低海拔村邊、道旁、荒地或田野間常見雜草,白花菜性喜向陽溫暖,較耐旱,生長季節短,且再生能力強。育苗地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方便的田塊。每畝施腐熟廄肥1500公斤、人畜糞肥1000-1250公斤作基肥。播後覆蓋濕潤細土和遮陽網。齊苗後在幼苗根際薄施一層細土,避免根部外露和幼苗倒伏。幼苗2-3片真葉時假植15天,株行距6.6厘米×9.9厘米。應用立體栽培技術,将白花菜與其他農作物間作套種,一年可播種3-4次,每種一次可采摘數次。

分布情況

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保護地育苗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種,苗齡不能超過35天。這階段,上海地區氣溫高,雨水多,因此要采取保護地育苗。即塑料大棚頂膜覆蓋,裙邊揭除,有條件的裙邊用防蟲網,既通風避雨又可減輕蟲害。

苗床要求

四周開好排水溝,前茬未種植甘藍類作物,播種前7-10天,深翻曬白,使土壤充分熟化。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厮肥100擔,商品有機肥20擔作面肥。

稀播

每畝播種量0.5公斤,作到稀而勻,不間苗。播種後用無紡布加遮陽網雙層覆蓋,保濕降溫,每天傍晚澆點水,保持土壤濕潤,保證3-4天齊苗。齊苗後應盡快揭除無紡布和遮陽網。

小搭秧

出苗後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見方。搭秧的苗床也應做好備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溝系要暢通。搭秧應在下午4點以後進行。拔苗前應先澆透水,盡量少傷根,搭秧後立即再澆上搭根水,遮陽網覆蓋,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澆水,蓋上遮陽網,傍晚再澆水,揭除遮陽網,三天之内同樣操作,澆水要均勻,保證活棵,活棵後可揭除遮陽網。

管理養護

肥水管理根據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點,定植後采用前促、中穩、後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後每畝施腐熟人畜糞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并松土中耕1-2次。10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确保植株穩健生長,增強越冬階段抗寒能力。當30%的植株出現直徑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應重施結球肥,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糞肥1000-1250公斤,以後看苗補施肥1-2次,以滿足結球期的肥水需求。

病蟲防治

花菜軟腐病、黑腐病、霜黴病為主要病害,高溫高濕發病嚴重,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和甘藍夜蛾等多種蟲害,菜農應及時做好防治工作,特别是苗期蟲害,一定要消滅。及時采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氣溫高,應及時采收。

主要價值

常見雜草及藥用植物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腌食。種子碾粉功似芥末,含油約25%,供藥用,有殺頭虱、家畜及植物寄生蟲之效;種子煎劑内服可驅腸道寄生蟲,煎劑外用能療創傷膿腫。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主治下氣,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制成混敷劑,能療頭痛,局部疼痛及預防化膿累積;因有抗痙攣作用,亦為産科臨床用藥。

食用價值

白花菜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人體必須的鈣、鐵等元素。這種菜具有獨特的風味,是聞名遐迩的地白花菜方特産。其莖葉腌制後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種腌菜,可炒肉、蛋炒或單炒。其味清香鮮美,能提神生津、開胃建脾、增進食欲。

統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獨特,口感豐富,回味無窮,是當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佐料。市場的白花菜産品開袋開瓶即食,它的生産、加工采用傳統和現代科技相結合腌制而成。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瘧疾,痢疾,白帶,痔瘡。

①《食物本草》:下氣。

②《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理蛇咬傷。

④《中國藥植圖鑒》:止下痢。

毒性

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後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後12小時左右,先後發生頭暈,惡心,嘔吐,多汗,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較重,發現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腹微隆起,腸鳴音減弱。經常規處理,3天後恢複。

安陸白花菜

安陸白花菜,湖北省安陸市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n

安陸白花菜栽培曆史悠久。康熙《安陸縣志》記載:"白花菜:夏月開小白花,可為齑,香味絕勝,有紅梗白梗兩種,紅梗尤美,他處皆不及亦土性異也。全市各地均産,以府河、漳水兩岸味道最為純正。1958年董必武來安陸品嘗後倍加贊賞。安陸白花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人體必需的鈣、鐵、鎂、鋅等元素,長期食用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全草作藥用,能散寒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n

2010年0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安陸白花菜"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