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功

陳建功

數學教育家
陳建功(1893-1971年),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另有著名作家陳建功(1949--),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第七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廣西北海市。1968年8月參加工作,1981年11月入黨,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從事專業創作,北京作協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會委員、第六屆副主席,現任中國作協第七屆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全國政協第十屆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陳建功主要從事小說、随筆、電視劇寫作。出版過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集《迷亂的星空》、《陳建功小說選》、《丹鳳眼》、《前科》等,随筆集《從實招來》、《北京滋味》等。作品曾多次獲全國重要的文學獎,部分作品譯有捷克、韓、日、法、英文版本,在海外出版。
    中文名:陳建功 外文名: 别名:業成 籍貫:浙江紹興府城裡(今紹興) 性别: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893年9月8日 去世年月:1971年4月11日 職業:教授,數學家 畢業院校: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 代表作品:翻譯戈盧津的《單葉函數論的一些問題》和《複變函數的幾何理論》;著作《複變函數論——30年來的蘇聯數學》。在他本人多年研究與教學積累的基礎上寫成的專著《直交函數級數的和》;《實函數論》;《三角級數論》。

人物簡介

陳建功,字業成,1893年9月8日生于浙江紹興府城裡(今浙江省紹興市)。父親陳心齋是城中慈善機構同善局裡的一名小職員,月薪僅兩塊大洋。陳建功是長子,有6個妹妹,家裡生活十分清苦。母親魯氏夫人賢淑勤儉,常為成衣鋪作活,幫助維持生計。陳老先生為人忠厚老實,供職20餘年,潔身自好,從無銀錢上的差錯,這不僅為人們所稱道,也給子女以身教。早年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20餘年,後入複旦大學執教,曾任杭州大學副校長。研究領域涉及正交函數,三角級數,函數逼近,單葉函數與共形映照等。是中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陳建功幼時,家貧無力延師。5歲時開始附讀于鄰家私塾。他聰穎好學,幾年後就進了紹興有名的蕺山書院。1909年又考入紹興府中學堂,魯迅先生當年就在那裡執教。1910年進入杭州兩級師範的高級師範求學。3年中他最喜歡的課程是數學。1913年畢業後,陳建功為了以科學富國強民,選擇東渡日本深造的道路。

1914年,陳建功取得官費待遇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習染色工藝,然其數學志趣不減,故同時又考進了一所夜校——東京物理學校。于是,他白天學化工,晚上念數學、物理,日以繼夜地在兩校辛勤學習。5年中,他不僅學業突飛猛進,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養成了珍惜時間的習慣。1918年他畢業于高等工業學校,翌年春天又畢業于物理學校,滿載學習成果回到祖國,任教于浙江甲種工業學校。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陳建功對數學的愛好有增無減;教學之餘,全用力鑽研數學,并指導着一個數學興趣小組。

1920年,陳建功再度赴日求學。他告别新婚之妻李國英(甯波人,1930年病故),來到日本仙台,考入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從此他開始了近代數學的研究。1921年,陳建功的第一篇論文在《東北數學雜志》發表了。這是中國學者在國外最早發表的一批數學論文之一。1923年,陳建功在東北帝國大學畢業後,回國任教于浙江工業專門學校,次年應聘為國立武昌大學數學系教授,從此開始了他的大學教學生涯。

1926年,陳建功第三次東渡,考入東北帝國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導師藤原松三郎先生指導他專攻三角級數論。當時,作為傅裡葉分析主要部分的三角級數論,在國際上處于全盛時期。陳建功在兩年多的研究中獲得許多創造性成果。1929年,他通過答辯取得在日本極為難得的理學博士學位,這是在日本獲得此殊榮的第一個外國學者。日本各報紙都在首版刊登了這一新聞。正如蘇步青教授所說:“長期被外國人污蔑為劣等人種的中華民族,竟然出了陳建功這樣一個數學家,無怪乎當時舉世贊歎與驚奇。”導師藤原先生在祝賀會上說:“我一生以教書為業,沒有多大成就。不過我有一個中國學生,名叫陳建功,這是我一生之最大光榮。”為感謝恩師的教誨,陳建功在自己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綜合當時國際上最新成果,用日文撰寫了專著《三角級數論》,著名的岩波書店出版了這本書。該書不僅内容豐富,而且許多數學術語之日文表達均屬首創,數十年後仍被列為日本基礎數學之參考文獻。

1929年,陳建功婉言謝絕了導師留他在日本工作的美意,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國,衆多大學争相延聘。浙江大學邵裴之校長請到了這位雄才,并委以數學系主任之職。1931年,在陳建功建議下校長請來了中國的第二位日本理學博士蘇步青,接着又請蘇步青擔任數學系主任。從此兩位教授密切合作積20餘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形成了國際上廣為稱道的浙大學派。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浙江大學從杭州出發,不斷西遷,曆經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廣西宜山,輾轉跋涉五千裡,于1940年2月先後抵達貴州遵義、湄潭,并在兩地分别建立起浙江大學工學院與浙江大學理學院。陳建功把家眷送往紹興老家,自己隻身随校西行,沿途日機轟炸,生活極端困苦,但他的數學研究與教學仍然弦歌不辍。他表示“決不留在淪陷區”,“一定要把數學系辦下去,不使其中斷”。

1945年抗戰勝利,浙江大學遷回杭州。生物學家羅宗洛邀請陳建功同去接收台灣大學,臨行前陳建功對同事說:“我們是臨時去的。”次年春天,他果然辭去台灣大學代理校長兼教務長之職,又回到浙江大學任教,并在當時由陳省身教授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1947年他應邀去美國普林斯頓研究所任研究員。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并沒有打動他的心,一年後他又回到浙江大學。

杭州一解放,陳建功便意識到與蘇聯的學術交流将日益頻繁,當年夏天便率先學習俄文,不久即帶領學生深入對蘇聯數學之研究。正當他全力為新中國培養第一批研究生時,朝鮮戰争爆發,為了保衛祖國,他毅然送子參軍,社會為之轟動,人們争相學習。

1952年院系調整,浙江大學文理學院部分并入複旦大學,陳建功、蘇步青等教授都調至複旦大學。校長陳望道特别器重他們,為之安排了較好的工作條件,從此浙江大學學風在複旦大學弘揚。年過花甲的陳建功的工作量仍然大得驚人,他常常同時指導三個年級的十多位研究生,還給大學生上基礎課,而且科研成果和專著不斷問世。為便于國人學習蘇聯,他又翻譯了戈盧津的《單葉函數論的一些問題》和《複變函數的幾何理論》,以及《複變函數論——30年來的蘇聯數學》。在他本人多年研究與教學積累的基礎上寫成的專著《直交函數級數的和》,以及《實函數論》也相繼出版。

1958年,浙江新建杭州大學,請陳建功擔任副校長。杭州大學是一所綜合大學,行政工作極為繁忙,但陳建功依然不知疲倦地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還兼任複旦大學教授,同時在兩校指導研究生。在他指導下,杭州大學數學系有了長足的發展,函數逼近論與三角級數論等方面的研究隊伍也在迅速成長。古稀之年的陳建功還應上海科技出版社之約,将自己數十年在三角級數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國際上之最高成就,寫成巨著《三角級數論》,1964年12月該書的上冊出版。

正當陳建功送出《三角級數論》下冊手稿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專家學者在劫難逃。陳建功這位公認的學術權威首當其沖,卓越的貢獻也無法使他幸免于難,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1971年初,陳建功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胃出血嚴重,心肺等方面的并發症同時出現……1971年4月11日20時28分,一代學者陳建功教授與世長辭。

研究貢獻

本世紀20到40年代,陳建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三角級數論方面。早在20年代,由于在三角級數論方面的卓越貢獻,他已譽滿東瀛。19世紀開始發展起來的傅裡葉分析,起源于對熱傳導問題的研究。到了本世紀20年代,傅裡葉分析的主要部分——三角級數論的研究進入了全盛時期。從那時開始,陳建功就抓住這一當代分析數學發展的主流,從多方面進行探讨,在三角級數的收斂,絕對收斂,求和,絕對求和等問題上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值得指出的是,對于傅裡葉分析的研究是經久不息的,至今還有許多重要的研究結果出現,特别是對于R上的情況,人們還知之不多。至于傅裡葉分析與Hp空間,鞅論,多複變函數以及函數逼近論的結合,仍然是在繼續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可以說,陳建功早年所從事的研究課題,如今仍是個重要的數學分支。

在傅裡葉分析的發展史上,一開始就對于函數展開為傅裡葉級數的收斂性有極大的争論。傅裡葉本人在形式地得到函數的三角級數展開(現在稱為傅裡葉級數)後,曾認為這個級數總是收斂到函數本身的。19世紀初葉的人,大都相信,連續函數的傅裡葉級數是到處收斂的。但到了1876年,杜布瓦-雷蒙證明這個結論不真。引入勒貝格積分理論之後,可積分函數完全可以在一個零測度集上不加規定,于是傅裡葉級數的概(即幾乎處處)收斂問題便油然而生,并引起了不少數學家的關注。1913年,盧津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測:平方可積分函數的傅裡葉級數是概收斂的。當時,人們已經發現有這樣的連續函數,其傅裡葉級數在一個到處稠密的集上發散,當然這個稠密集是零測度的。1926年,柯爾莫哥洛夫又給出一個可積函數,其傅裡葉級數處處發散,然而此函數并不屬于Lp(p>1)。直至1946年,盡管在正反兩個方面都有不少進展,然而對于這個猜測究竟是肯定還是否定,仍然是個懸案。當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成立200周年國際學術讨論會上,還是否定的看法占優勢。又過了20年,瑞典的數學家卡爾森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一問題的深刻性是世所公認的。

研究方向

本世紀50年代,随着國際上複變函數論研究的發展,陳建功在中國也相繼開拓了單葉函數論、複變函數逼近論以及拟似共形映照等3個新的研究方向,在複旦大學培育了一支複變函數論的研究隊伍。

40年代末,國際上有關單葉函數論的文獻很多,系數問題也有不少進展,陳建功為了在國内開展單葉函數論的研究,于1950年發表了題為《單位圓中單葉函數之系數》的論文,全面評述了國内外關于此問題的進展。此後,他又在浙江大學和複旦大學組織了這方面的研究。國内關于單葉函數論的研究成果與日俱增。1955年和1956年,陳建功又相繼發表了《單葉函數論在中國》與《複旦大學函數論教研組一年來關于函數論方面的研究》的綜合性論文,介紹和評述了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

複變函數逼近論從其發展曆史來看,可以追溯到1885年的龍格定理:複平面上其餘集是含有無窮遠點的區域的閉集上之解析函數,可以用多項式來一緻逼近。由于複平面上集合的複雜性,複變函數類的多樣性,給研究帶來種種困難。本世紀50年代,經梅爾捷良等人的研究,使它發展成為函數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建功在1956年開始了複變函數逼近論的研究。對于具有極光滑的境界曲線之區域上的解析函數,他用費伯級數之切薩羅平均來一緻逼近它。在一定條件下,逼近偏差可以為函數的連續模所控制,從而推進了阿爾佩爾1955年關于複變函數逼近中的定量理論。1957年,陳建功對于用ρ級整函數逼近無界區域上的函數取得相當廣泛的結果,僅這一結果在ρ=1時的特例,就已改進了柯伯關于帶形域的相應定理。1958年,陳建功又拓廣了闵科夫斯基不等式,然後把上述逼近定理推廣到平均逼近方面去。應該提到,陳建功在自己研究複變函數逼近論的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函數逼近論的研究生,這批研究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50年代末,根據當時科學發展的形勢與國家的需要,陳建功又在中國率先開拓了拟似共形映照方向的研究,這是與一階橢圓型偏微分方程組的研究密切相關的一個數學分支。這個分支是由德國的格勒奇于1928年開創的。拟似共形映照有着幾何與分析兩種獨立的定義,在近乎30年的歲月中,這兩種意義的拟似共形映照的理論彼此獨立地發展着。直到1957年才為L.伯斯等人統一起來,從而使拟似共形映照的理論進入新的階段,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有鑒于此,陳建功立即大力倡導,組織研究。1959年和1960年,他連續發表了關于拟似共形映照函數的赫爾德連續性論文,發展了法因塞林于1958年所得到的成果。他還對于線性橢圓型偏微分方程組的解的赫爾德連續性,作出有價值的結論。在陳建功的指導下,複旦大學與杭州大學拟似共形映照的研究隊伍也逐步形成。

在這短短的10年中,陳建功為發展新中國的科學事業,毫不囿于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三次開拓新的研究方向,既出了成果又出了人才。

曆史年表

1893年9月8日 生于浙江省紹興府(今紹興市)。

1914—1918年 取得官費資助入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習染色。

1919—1920年 任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教師。

1920—1923年 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學習。

1923—1924年 任浙江工業專門學校教師。

1924—1926年 任國立武昌大學教授。

1926—1929年 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并獲得日本理學博士學位。

1929—1952年 任浙江大學教授。其間任數學系主任多年;在1945—1946年接收台灣大學時,任台灣大學代理校長兼教務長;1946-1948年在美國普林斯頓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1952—1958年 任複旦大學教授。其間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并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1955年 開始擔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學部委員;曆任中國數學會理事、副理事長,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9—1971年 杭州大學教授、副校長。其間擔任浙江數學會理事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主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1年4月11日 逝世于杭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