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

大決戰

2021年唐國強、王勁松主演的電視劇
《大決戰》是2021年唐國強、王勁松主演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黃劍東編劇。參與該劇的有劉濤、蘇青、于和偉、劉勁、王伍福、郭連文、王健、邵兵、劉之冰等。該劇主要講述了解放戰争時期,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故事。該劇于2021年6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并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央視頻同步播出。
    主标題:劉少奇 副标題1:演員 郭連文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央書記處書記,解放戰争時期,他以很大精力參與領導土地改革運動,指引億萬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剝削壓迫,為共産黨領導人民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群衆基礎。受毛澤東同志委托,他對新中國經濟構成和發展道路進行系統研究,提出比較完整的設想,繪制新中國的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準備。 主标題:蔣介石 副标題1:演員 王勁松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總裁。1946年公然發動内戰,在陝北和山東解放區屢遭失敗後,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經過1948年秋冬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戰略決戰,使他賴以發動内戰、維系統治的主力部隊基本上被消滅。1月21日,他被迫宣告“引退”,回到浙江奉化,但仍幕後操縱黨政軍大權,破壞和平談判。 主标題:胡奇才 副标題1:演員 徐僧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民主聯軍四縱副司令員、四野41軍副軍長等職務,與司令員吳克華珠聯璧合。他人如其名,作為山東軍區的一員虎将,被派往東北的黑土地。他在指揮作戰喜歡身先士卒,作風相當勇猛,先後指揮了塔山阻擊戰,和新開嶺戰役。後來導緻他在曆次戰鬥中多次負傷,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因為身體難以支撐,被迫前往後方養病。 主标題:劉峙 副标題1:演員 劉斌 副标題2: 副标題3:1946年元旦,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統率河南、陝西兩省第一、五戰區部隊。他名義上是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的最高指揮官,但實際上隻是挂名司令。在淮海戰役爆發後,他借口“不掣肘具體指揮”,開始被國民黨領導委以重任,經蔣介石同意,讓他擔任徐州剿總總司令一職,從徐州飛抵蚌埠坐鎮,卻引起了國民黨内部多數人的不瞞。 主标題:彭德懷 副标題1:演員 姚居德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時期,任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16日,被任命為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他率領2萬孤軍弱旅轉戰陝北,牽着胡宗南20萬大軍到處遊行,出其不意予敵以痛擊。他用兵套路多變,銳氣淩人,敢于斷敵一指,指揮部隊積小勝為大勝,先後打垮了強勁的胡宗南和馬步芳兩大軍事集團軍。 主标題:林彪 副标題1:演員 于和偉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野戰軍司令員,不苟言笑,愛獨自思考。中央軍委提出攻占錦州時,他在一段時間内未予接受,中央軍委同意了東野先打長春。但長春久攻不下,他決定率軍南下北甯線。接到葫蘆島增兵的敵情報告,他又向中央建議再回頭打長春。他命令解放軍速戰速決拿下錦州,并斷然放棄原錦葫作戰方案,回揮東進,全殲廖耀湘兵團。 主标題:朱德 副标題1:演員 王伍福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作為解放戰争時期中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之一,他參與決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為解放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九四七年到西柏坡後,他受中共中央委托,幫助晉察冀野戰軍打開戰略進攻局面。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主标題:陳毅 副标題1:演員 谷偉 副标題2: 副标題3:山東解放區的野戰軍和華中解放區的野戰軍合并後,成立了華東野戰軍,擔任司令員兼政委。1948年4月被中野的劉鄧向中央請示調到中野參與領導工作,到中原任職後, 他為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中原野戰軍司令員、軍區與野戰軍第二政委、第二政委兼野戰軍政委,并在中原野戰軍新組建的中原局擔任第二書記。 主标題:陳赓 副标題1:演員 邵兵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時期,他被劃分到劉伯承的第二野戰軍,率領受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淮海戰役中,參與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對黃維兵團的作戰,打亂黃兵團突圍計劃,并連續攻取敵設防村莊,包圍黃維兵團,挫敗黃維兵團,并發起追擊。在敵完成縱深設防後,對敵堅固設防村莊發起野戰攻堅,最後全殲國民黨精銳的黃維兵團,活捉黃維。 主标題:黃維 副标題1:演員 朱鐵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民黨軍第12兵團司令官,解放戰争爆發後,蔣介石出現了無人可派的窘境。194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長官。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随着戰局的不斷變化,黃維兵團也漸漸被解放軍包圍,經過幾天的血戰,1948年12月15日,整個十二兵團徹底覆滅,後被人民解放軍俘獲。 主标題:傅冬菊 副标題1:演員 安冬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民黨高級将領傅作義的女兒,從小生活優越。作為天津大公報的編輯,她知性溫婉,思想獨立又堅定勇敢。她是中共地下黨員,忠于自己的信仰,堅定地接受了中共地下黨交給的重要工作,用一句句溫柔且堅定的話語,慢慢化解着父親心中的不甘與懷疑。最終成功勸解父親傅作義與共産黨簽署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并加入中國共産黨。 主标題:房天靜 副标題1:演員 陳月末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第20團9連3排戰士。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一直三番兩次想逃離解放軍隊。武雄關戰場犧牲的英勇大義震懾了他,以及老哥哥王福民為救他而犧牲。後在“訴苦教育”真正成長,在戰場上勇敢無畏,成為沖在戰鬥一線的先鋒。在第一次保衛臨江作戰中隻身追擊敵人一個排,殲敵一個班,縱隊給他記了特等功等等。 主标題:鄭洞國 副标題1:演員 石涼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保安副司令,東北行轅副總司令。面對東北野戰軍的進攻,他提出了許多意見,但沒得到南京方面的同意,最後被任命為第一兵團司令,統帥新編第七軍和60軍以及兵團直屬部隊共十萬人駐防長春。錦州解放之後,蔣介石慌亂之下命令他率部突圍,他也立刻命令部隊突圍,但是卻發現自己指揮不了部隊了,在最後關頭宣布起義。 主标題:陳誠 副标題1:演員 邢岷山 副标題2: 副标題3:以參謀總長兼任“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去接替熊式輝主持東北戰局。1947年9月,他飛抵沈陽就職,到職後聲言“要消滅共匪,建設三民主義的新東北”。10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秋季攻勢”,他指揮頻頻失誤,50天内被殲六萬九千餘人。1948年2月5日悄然飛回南京;5月20日,他請辭參謀總長本兼各職。 主标題:郭汝瑰 副标題1:演員 趙麒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共地下黨員,國民政府國防部作戰廳長。因獲得陳誠的賞識,納為心腹。解放戰争期間一年三遷升為國防部作戰廳長,并重新與中共建立了聯系,從此即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之下,投入了隐蔽的情報戰線,不畏艱險地在國民黨心髒部門進行一場特殊的戰鬥,源源不斷地将絕密軍事情報提供給中共中央,并在敵人堡壘内部瓦解國民黨軍隊。 主标題:林稚文 副标題1:演員 張雲龍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民黨在東北的戰事吃緊,軍隊損失嚴重,作為學生兵的他,也将被派上戰場。他與張婉心經常書信往來,但是張婉心勸他棄暗投明的書信被人發現。因此,被捕入獄,并時刻有被處決的危險。在母親變賣家産救回他後,決定将他送往美國。臨走時,發現曾經的同學、戰友被反動派長官拿槍逼着去槍斃“逆黨分子”,毅然決然地留在國内 主标題:黃克誠 副标題1:演員 鮑大志 副标題2: 副标題3:在東北解放戰争期間,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建立起較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規章制度。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領導當地軍民全力支援主力部隊決戰遼沈。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主标題:韓先楚 副标題1:演員 王挺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時期,1946年2月,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4縱隊副司令員。10月,他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戰役前夕,由于發現敵兵力增加,他率縱隊第10師從200裡外日夜兼程趕回,力主下達戰役決心。1947年東北夏季攻勢中,他指揮五個團攻克梅河口,殲敵重建的第184師,打通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南北聯系。 主标題:武雄關 副标題1:演員 陸思宇 副标題2: 副标題3:山東3師某連班長,後被編入三縱7師20團3營9連。在一次四平戰役沖鋒作戰中,他的那個排全部都犧牲了,唯獨他一個人活着回來,成為英雄。在戰場上,面對不敢沖鋒的俘虜兵,為了鼓勵戰士,他身先士卒,單腿拿旗,視死如歸的沖向敵人的陣地,場面讓國民黨的士兵喬三本很是震撼,最後死在了喬三本所屬的反動派軍隊槍下。 主标題:黃百韬 副标題1:演員 王強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官,是為數不多的出身雜牌軍将領,卻深得蔣介石信任的國軍将領。他善于同士兵打成一片,甚至同士兵一起訓練,很受士兵愛戴,且對蔣介石和國民黨忠心耿耿。1948年淮海戰役中,在戰役中指揮得當,不畏生死,奮勇殺敵而拿到了很大的戰功。國民黨第七兵團在碾莊被解放軍合圍全殲,他在此戰中身亡。 主标題:任弼時 副标題1:演員 王健 副标題2: 副标題3:在解放戰争時期,他作為中央五大書記處書記之一,參與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訂與決策,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争。協助毛澤東分擔着由戰事勝利推進而産生的亟待解決的種種政策問題。他完善、細化土改政策,糾正"左"傾錯誤,尖銳地指出土改中"左"的偏向的具體表現,鮮明地提出若幹政策界限,比較系統地提出相關解決。 主标題:喬三本 副标題1:演員 韓鵬翼 副标題2: 副标題3:原為國民黨東北籍遠征軍老兵,學過二人轉。在他的心目中,當兵吃響天經地義,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莫名其妙地死,在屢次戰鬥中能夠幸免于難,更是怕充當腐朽之人們的炮灰而死。因國民黨的土地改革害死了親人,後加入東野9縱25師73團1連,成為解放軍的解放戰士。與王翠雲成為戰友,并肩作戰殺敵,後為了掩護王翠雲犧牲。 主标題:傅作義 副标題1:演員 陳逸恒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堅毅果敢。平津戰役是軍事攻勢與争取和平相結合。在平津被解放軍團團圍住,他還在為個人利益得失計較,左右為難,他想要投誠,但懷有一己私欲,始終不肯開誠布公的與解放軍談判。他在搖擺不定時,解放軍切斷了他的退路,消滅了他的嫡系部隊,促使他選擇了和平之路,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主标題:毛澤東 副标題1:演員 唐國強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共中央主席,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對蔣介石公然發動的内戰進行審時度勢,與周恩來等讨論了當時形勢後。他善于集中集體智慧提出指示,并對三大戰役進行戰略部署。他憑借着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巧妙的鬥争策略,對人民解放軍發布作戰命令, 先後取得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最後勝利。 主标題:衛立煌 副标題1:演員 趙亮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剿總”總司令。蔣介石公然發動他内戰後,他很早看清了國内的大形勢,不願意自相殘殺讓國内再亂下去,所以一直消極應戰,還公然違抗蔣介石的命令。在遼沈戰役中,暗中拖住了蔣介石的戰略部署,為中共赢得解放戰争貢獻了一份力量。1948年,中共為保護他,不得不将其設立為“一級戰犯”。倉皇之下,乘機逃往香港。 主标題:孔守法 副标題1:演員 李思博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第28團6連1班班長,曾經外号孔小膽。剛參軍入伍上戰場時,吓得直哭且尿了褲子。後來經曆了多個戰鬥場面,轉變成了孔大膽,也當上了班長。面對自己的過去沒有回避,還對新兵拿自己舉例,鼓舞新兵。在塔山阻擊戰中,察覺到不對勁,深入敵後,甯死不屈,端掉敵軍炮兵觀測點,并炸毀炮兵陣地。 主标題:宋美齡 副标題1:演員 劉濤 副标題2: 副标題3:蔣介石夫人,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她從小接受最優質的教育,言談舉止非常得體,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女性。她曾代表中國,在外交領域開展了許多國際活動。國共内戰期間,為了鞏固自己丈夫的在國民黨的地位和統治,多次出訪美國在美國演講,隻為在美國尋求得資助。1949年,國民黨徹底敗退後,她随蔣介石逃離大陸到台灣。 主标題:範漢傑 副标題1:演員 胡亞捷 副标題2: 副标題3:1946年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徐州“剿總”副總司令。1948年,任陸軍副總司令,山東第一兵團司令官,熱河省政府主席。48年7月,将駐錦州、山海關的國民革命軍部隊重新整編成新8軍和新5軍;9月被蔣任命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1948年10月14日,在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中被解放軍所俘。 主标題:鄧小平 副标題1: 盧奇 副标題2: 副标題3: 中原局書記和擴大的中原局第一書記。與劉伯承等率部挺進中原,開辟中原戰場,領導中原人民解放戰争。1948年4月劉鄧大軍從大别山區出來,進入河南中西部地區。5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加強中原局,任第一書記。11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組成由他任書記的五人總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 主标題:梁士英 副标題1:演員 鄭偉 副标題2: 副标題3: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8連2排5班戰士。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打響,連隊擔當尖刀連任務。戰鬥中, 他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敵暗堡裡的兩挺重機槍封鎖了前進的道路,他不顧自身安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彈,艱難的爬行到敵堡下,縱身一躍,刹那成永恒。 主标題:陳潔 副标題1:員 邢雨靜 副标題2: 副标題3: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2師文工團員。作為一名文工團的戰士,在部隊裡,她用歌聲激勵戰士們的鬥志,鼓舞士氣;在舞台上,她扮演的“喜兒”更是被戰士們口口相傳,深受大家喜愛。除此之外,在娛樂戰士的同時,還幫助了野戰醫院的同志救治了很多傷員。她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運送國共雙方的傷員時,犧牲于敵機的報複轟炸中。 主标題:魯銳 副标題1:演員 王同輝 副标題2: 副标題3: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6師第16團3營營長。他職務不高,戰鬥經驗很豐富,指戰能力很強。1948年初春,中央軍委命令華野第二縱隊從山東南下,與堅持蘇北鬥争的第十一、第十二縱隊組成蘇北兵團,擔負蘇北戰場的作戰任務。1948年11月,與教導員劉建德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負責攻打王塘的守敵,後被敵擊中頭部犧牲。 主标題:杜聿明 副标題1:演員 李強 副标題2: 副标題3:放戰争時期,先後被蔣介石派往東北、徐州擔任“剿總”副總司令。他雖然有心救國,有心挽救這個千孔百瘡的國民黨,瞬間變成了“救火大隊長”。國軍在東北戰役後急轉而下,面對用兵如神的解放軍首領,他束手無措,一敗再敗,在外無援軍、内無補給的情況之下,選擇帶領副官及衛士突圍,可是,卻成為了解放軍戰士的俘虜。 主标題:朱瑞 副标題1:演員 李健 副标題2: 副标題3:1948年1月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他指揮炮兵縱隊參加攻克錦州以北國民黨軍堅固據點義縣縣城的戰鬥。他率領炮兵以猛烈的炮火,拉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10月,在攻取義縣的戰鬥中,人民解放軍第一次使用繳獲美國的榴彈炮。為了解這種火炮的性能,戰鬥還沒結束,他就從指揮所出來,途中不幸觸雷,壯烈犧牲。 主标題:劉伯承 副标題1:演員 劉之冰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内戰全面爆發後,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指揮所部以大踏步的運動戰。1948年5月起任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1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同徐淮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進行戰略決戰。 主标題:劉亞樓 副标題1:演員 王亞楠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中,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在遼沈戰役中,他積極協助林彪、羅榮桓等,指揮部隊作戰,殲滅大量國民黨的精銳兵團。平津戰役中,指揮了東野部隊攻打天津,為了能拿下天津,他在戰前做了很充足的準備。因為他的精密部署和正确指揮,創造了一個攻堅戰奇迹。 主标題:張婉心 副标題1:演員 陳都靈 副标題2: 副标題3:國立東北大學學生,林稚文女友。她思想進步,受共産黨影響較深,反對内戰,後來秘密加入共産黨。在東北的嚴峻形勢,對林稚文更是多次相勸不要參加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充當炮灰,但是沒能成功阻止林稚文。在北平解放前夕,是中共地下黨傅冬菊的聯絡人,為北平解放做出貢獻。在解放戰争勝利後,與林稚文重新回到校園繼續學習。 主标題:王翠雲 副标題1:演員 蘇青 副标題2: 副标題3:山東軍嫂,武雄關的未婚妻。以未婚妻的身份去尋找丈夫,在尋找丈夫的過程中接觸到了部隊,後來,她奔走在前線戰場上,成立了擔架小分隊,幫助運送傷員。 開始認識并了解部隊,從此作為部隊後勤的一員,她對現實認知的提升,逐漸變得堅定、開始覺醒。 她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女孩到成為革命者的一份子。 主标題:焦裕祿 副标題1:演員 柳明明 副标題2: 副标題3:河南尉氏縣彭店支前大隊大隊長,精于制造石雷,思想覺悟和膽識都非常優秀,被任命為區武裝部幹事。1947年7月, 為配合解放軍挺進中原,華東局在山東解放區抽調幹部随軍南下,崮山區武裝部選送了焦裕祿。1948年元月 ,焦裕祿随南下大隊到達豫皖蘇區,分配到尉氏縣,在彭店區搞上改,焦裕祿任區隊指導員。 主标題:顧祝同 副标題1:演員 霍青 副标題2: 副标題3:1947年3月,他肩負指揮所重任,坐鎮徐州,重新配置兵力。1948年秋,調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參與蔣介石謀劃挽救軍事失敗的部署。10月,在召開參謀總部各廳長會議上,制定挽救敗局的全盤計劃,并以參謀總長身份,親自指揮武漢、徐州兩大軍事集團的軍事行動。1949年1月初,他直接指揮的主力部隊,基本被消滅 主标題:周恩來 副标題1:演員 劉勁 副标題2: 副标題3: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作為久經戰争考驗的卓越的軍事戰略家,始終輔佐毛澤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解放戰争中,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争,同時指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運動。他深刻分析了戰場态勢,披肝瀝膽、處變不驚,領導着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地下黨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政治鬥争。 主标題:粟裕 副标題1:演員 郭廣平 副标題2: 副标題3:1948年5月,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辭後任代司令兼代政委。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9月11日,被任命華東野戰軍總指揮。11月6日,他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在戰役中,他指揮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 主标題:羅榮桓 副标題1:演員 何政軍 副标題2: 副标題3:解放戰争時期,他率領山東軍區的軍隊向東北進發,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調整,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壯大了東北野戰軍的力量,成為最強的野戰軍。在遼沈戰役中,他堅決執行先打錦州把國民黨困在東北的戰略決策,對遼沈戰役的勝利起着決定性的作用。1949年又參與指揮平津戰役,積極主持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 中文名:大決戰 外文名: 别名:決勝 類型:革命、曆史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制片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河北張家口、北京懷柔、浙江橫店 發行公司: 導演:高希希 編劇:黃劍東、翁良平、鄭憶甯 制片人:梁仁紅 主演:唐國強、王勁松、劉濤、蘇青、于和偉、劉勁、王伍福、郭連文、王健、邵兵、劉之冰 集數:49 每集長度:45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央視頻 首播平台: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劇情簡介

1945年抗戰勝利後,人們期待已久的和平卻未到來。蔣介石一面與毛澤東在重慶進行着關于“和平建國”的談判,一面卻在調遣全國的軍隊開始秘密備戰。1946年解放戰争爆發,東北成為了國共兩黨争奪的焦點。1947年8月,戰争局勢扭轉,中共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1948年9月,決定中華民族命運走向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也迎來了決勝時刻

主創團隊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唐國強 

毛澤東

王勁松 

蔣介石

劉濤

宋美齡

蘇青 

王翠雲

于和偉 

林彪

劉勁

周恩來

王伍福

朱德

郭連文 

劉少奇

王健

任弼時

邵兵

陳赓

劉之冰 

劉伯承

王亞楠 

劉亞樓

郭廣平

粟裕

何政軍 

羅榮桓

李健

朱瑞

王挺 

韓先楚

谷偉

陳毅

陸思宇

武雄關

韓鵬翼 

喬三本

安冬 

傅冬菊

李強

杜聿明

陳逸恒

傅作義

霍青 

顧祝同

朱鐵 

黃維

趙麒

郭汝瑰

王強 

黃百韬

趙亮

衛立煌

米學東

陳長捷

薛奇 

楊伯濤

徐光宇

邱清泉

王雷 

習仲勳

林永健 

聶榮臻

張雲龍 

林稚文

陳都靈 

張婉心

何晟銘

蔣經國

甯理

戴笠

姚居德 

彭德懷

盧奇

鄧小平

陳奕丞 

房天靜

胡亞捷 

範漢傑

章申

白崇禧

邢岷山

陳誠

劉斌

劉峙

譚凱

毛人鳳

于慧

林稚文母親

趙秦

丁志輝

邵峰 

周至柔

畢彥君 

何應欽

趙曉明 

陳布雷

于濱 

張震

王輝 

李宗仁

柳明明 

焦裕祿

鮑大志

黃克誠

劉昀

譚震林

李思博

孔守法

鄭偉

梁士英

戰衛華 

熊绶春

吳曉東 

張治中

李藝科 

陳學良

姚金飛 

王福民

封新天

王繼芳

高強 

楊再發

石涼

鄭洞國

周帥 

杜廣生

喬晟一 

葉子龍

張喜前 

胡宗南

王今心 

郭景雲

李夢男 

胡琏

曹磊 

李文

徐僧

胡奇才

王同輝 

魯銳

邢雨靜 

陳潔

MICHAEL JOSEPH JOSEPH ROSENTHAL

赫爾利

曹克難

王若飛

王虎城 

張瀾

黃甯生 

鮮英

JOHN FRED CRUZ

魏德邁

劉雲龍 

王翠山

OLEKSANDR IAKOVLEV 

阿洛夫

趙耀興

張文祥

RAFAEL ORTIZ RIO CARRIZOSA

馬歇爾

劉源 

趙緒珍

李海兵 

趙興元

楊俊勇 

陳雲

寒青 

喬木

DANNY FRANKLIN SMITH

司徒雷登

齊紀深

熊向晖

張金成

王石堅

孫金良

羅舜初

李建新 

張群

郭宏傑

許世友

李鵬飛 

田廣文

梅洋 

魏友明

夏振嚴

曾澤生

李甦

羅奇

柳彬 

阙漢骞

李亞天 

吳克華

李泓瑞

林偉俦

金盛宇 

李大江

史恩旗 

苟在松

李闊 

高玉寶

王鲲

馬慶

鄧捷 

林銳章

夏俊

潘朔端

李威

廖耀湘

王運生

李德章

楊凱文

侯鏡如

康楷 

鄭挺鋒

師鵬

李彌

王洪飛

馮治安

葛劍光

魏翺

崔根栓

彭真

白海濤 

劉鎮湘

周建鵬 

王震

周旭奇 

葉劍英

楊晉恒 

馬選雲

侯培傑 

何基沣

陳金晔 

楊斯德

李燕生 

張東荪

張日輝 

張克俠

許金言 

李銀橋

李鎮澤

王元章

單冠朝 

丁大勝

MISHURIN VICTOR

巴大維

羅一涵

李讷

彭振中 

李濤

呂繼鋒

陳士榘

林津鋒 

鄭介民

馮筱童 

陸覺民

王正佳

王近山

張熙雄

陳錫聯

伏天宇

憨娃

李亞楠

蔣緯國

美濃輪·泰史

佐藤

孫玮

廖運周

徐白曉 

崔月犁

張露

段鵬飛

劉欣 

王克俊

彤 

石覺

魯玉傑 

劉厚同

陳啟國

符定一

宗平 

何思源

李躍民 

鄧寶珊

王成

安春山

李海山

孫元良

康福震

楊繼山

董亮

李天煥

朱傑

馮梓

王歡

田士吉

譚洋 

杜建時

耿睿

楊得志

劉傑毅 

信子

郭犇

崔載之

侯佳偉

李炳泉

項斌 

楊成武

MICHAEL VINCENT HEISTER

白吉爾

王季明珠

陳琏

李晨浩

陳龍

奧爾蒂斯·裡奧·卡裡佐薩·拉斐爾

馬歇爾

演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

慎海雄(總)、薛繼軍、龔宇(聯合)、孫忠懷(聯合)、戴玮(聯合)

制作人

梁仁紅(制片人)、馬駿(制片人)、楊蓓(制片人)、王曉燕(聯合制片人)、林威(責任制片)、李小東(責任制片)、楊曉明(執行制片人)、吳雨晴(執行制片人)、祝藝文(執行制片人)、趙然(執行制片人)、韓愛甯(執行制片人)

監制

莊殿君(總)、王曉晖(總)、夏曉輝、劉紹勇(聯合)、張軍(聯合)

導演

高希希(總)、黃楠(聯合)、杜林(執行)、李經緯(執行)

副導演(助理)

成海上(現場)、白浩赟(現場)、徐飛鵬(現場)、潘安康(現場)

編劇

黃劍東(總)、翁良平、鄭憶甯

攝影

于學軍(指導)、劉峣、楊仕偉、陽湘華、黎琳、李京永、陳喜洋、楊尚軍、王懷剛、王耀峰、劉帥、王明明

配樂

張征

剪輯

林陽(指導)、林秉哲、白岩松

道具

李會平(組長)、曹忠朝(副組長)、扈長峰(副組長)、盧懲勇(戲用道具)、張新峰(戲用道具)

選角導演

劉興洲、姜丹(統籌)、曹占軍(統籌)、黃健(統籌)、李志勇(副導演)、張建歸(副導演)、張洋(副導演)

配音導演

廖菁、張偉

美術設計

張國月(指導)、王剛(指導)、梁文巧(執行)、蔣鵬(執行)、許峰(執行)、王小衛(執行)、吳睿凡(執行)、徐濤(副美術)、孔江龍(副美術)、劉永軍(副美術)、梁月(副美術)、王明梅(副美術)

動作指導

孫文治(動作導演)、劉振生(指導)、孫文靜(指導)、孟銀行(指導)

造型設計

楊樹棟(指導)、楊曉海(指導)、紀麗(梳化組長)

服裝設計

李萌(指導)、辛語(監制)、高玉升(組長)、高承家(組長)

視覺特效

王磐(視效導演)

燈光

張強(指導)、王俊旗、曾現錄

錄音

劉濤(聲音指導)、高藝茗(同期錄音)、張國宏(同期錄音)

劇務

彭正明(主任)、李家樂、董仕澤

場記

鄭志芳、李佳寶、喬琳

布景師

吳迎春(組長)、徐廣(副組長)、杜磊(副組長)

發行

肖蕭(總監)、楊曉軍(總監)、賈梓(宣傳發行)

職員表

角色介紹

以上參考資料來自

音樂原聲

歌曲名稱

演唱

《寸心》

王力宏、譚維

音樂原聲

2021年12月19日,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大決戰》中,原本王力宏與譚維維合唱的片尾曲《寸心》,改成女聲獨唱。在字幕上也模糊掉王力宏的名字。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情況

2021年8月5日

首屆涞塢國際電視節金萱獎年度大獎

大決戰(獲獎)

獲獎信息

幕後花絮

該劇涉及人物衆多,主要角色有240人,特約演員達到550人。

劇組在北京、張家口和橫店分别設置了3個主要拍攝地,總拍攝場景超過700餘處,挖掘的戰壕總長度達40多公裡。

從開機到殺青,劇組共使用大炮107門、坦克6輛、各類槍支1400餘支,道具子彈10萬多發,道具總計50000餘件,隻為還原真實的曆史場景。

在拍攝過程中,蘇青以瘦弱身體背起犧牲的未婚夫時,撇開了輔助的闆凳,自己用盡力氣背起男演員。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主創人員在前期進行了大量資料查閱整理工作,邀請了軍史黨史專家和軍事顧問全程提供專業建議;在史實正确的前提下嘗試創新性和年輕化表達,為避免年代戰争劇常見的人物形象刻闆單薄的短闆,該劇以偉人背後的動人故事、小人物的蛻變為引,最大限度地拓展與觀衆的互動空間。

演員場次

該劇主要演員350人,特約演員800人,群衆演員60000人次。主要角色都選擇了形神兼備的實力派演員出演,使表演更加真實。

拍攝過程

2020年11月26日,該劇正式開機。2021年3月16日,該劇在橫店殺青。

美術場景

為了武戲和攻城、轟炸、水戰等大場面逼真驚豔。該劇采用8K電影級拍攝設備,實景拍攝、3D建模、AI修複與特效制作相結合。全劇真實還原了85場戰役和戰鬥,拍攝跨越五省市,場景超過570個,建模重型資産300個。

道具

該劇挖掘戰壕40公裡;使用大炮107門、坦克6輛、道具子彈10萬發,道具總計5萬餘件。

制作出品

參與項目

單位名稱

出品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聯合出品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

攝制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

聯合攝制

八一電影制片廠

承制

鹿鳴影業有限公司

聯合承制

東陽三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出品

播出信息

前期宣傳

2020年11月26日,“大劇看總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1年電視劇片單發布活動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并為該劇開機。

2021年6月12日,該劇首發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總站“中國影視之夜”,導演高希希等代表劇組出席;6月16日,該劇發布全陣容海報;6月21日,該劇發布主題曲MV《寸心》;6月24日,該劇開播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并發布定檔預告,宣布于6月25日起在CCTV-1黃金時間播出;8月10日,該劇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基本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平台

2021年6月25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

2021年7月31日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CCTV-8)

基本信息

收視率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排名

2021.06.25

0.795

9

2021.06.26

0.964

7

2021.06.27

1.086

6

2021.06.28

0.953

10

2021.06.29

0.935

9

2021.06.30

1.261

7

2021.07.02

0.834

6

2021.07.03

1.059

6

2021.07.04

1.134

7

2021.07.05

1.228

7

2021.07.06

1.177

7

2021.07.07

1.184

7

2021.07.08

1.243

7

2021.07.09

1.355

6

2021.07.10

1.371

6

2021.07.11

1.329

6

2021.07.12

1.371

6

2021.07.13

1.459

6

2021.07.14

1.287

6

2021.07.15

1.376

6

2021.07.16

1.416

6

2021.07.17

1.637

4

2021.07.18

1.641

5

2021.07.19

1.578

4

2021.07.20

1.598

4

2021.07.21

1.670

5

2021.07.22

1.846

4

2021.07.24

1.677

4

2021.07.25

1.706

3

2021.07.26

1.342

5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SM63城收視

劇集評價

《大決戰》首次以電視劇的形式全景展現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曆史,該劇從多個視角精寫解放戰争,讓重大題材創作耳目一新。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戰争在全國勝利的堅實基礎,該劇史詩般呈現了這場波瀾壯闊的中國命運大決戰。相比觀衆熟悉的電影《大決戰》三部曲,該劇以1945年8月抗戰勝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為背景,49集的篇幅用更豐富的内容、更宏闊的視角展開叙事。比如,電視劇開篇就把三國四方的利益糾葛交代得很清楚,在二戰後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視野下,曆史的來龍去脈在劇中講述得更加清晰明了。該劇作的亮點是追求真實,達到一種真實呈現曆史真相,真誠打動觀衆内心的觀劇效果,上到領袖、将領,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夠真實的細節表達。劇中揭露了國民黨官員的醜惡行徑。面對内部朽壞坍塌式的貪腐,蔣介石雖明了于胸,卻選擇“用利益買忠誠”。與之對應的則是在解放區展開的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蘇青飾演的女戰士王翠雲,克服各種困難發動農民,讓農民獲得擁有土地的幸福感,調動農民保衛土地的積極性,跟着共産黨鬧革命。劇情的鮮明對比揭示了戰争走向的深刻原因和曆史必然。(《北京晚報》評)

《大決戰》作為重大題材作品,叙事手法,首先體現出“大”的特點。故事一開篇,就是大人物的大談判,即1945年的重慶談判。該劇叙事之“大”,更體現在戰役的呈現上。其包括三個層面,一個是戰略層面。比如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戰略談判暗藏機鋒、鬥智鬥勇,充滿語言上的較量。一個是戰術層面,雙方指揮官對多場重要戰役的謀劃與組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統攝全局、運籌帷幄、雷霆萬鈞,戰術部署的氛圍自信、民主、從容。反之,蔣介石格局狹小、任人唯親,國民黨高層各懷鬼胎、盲目自信,一遇到挫敗就亂成一鍋粥。一個是戰鬥層面。戰鬥場面的宏大震撼、慘烈悲壯,給觀衆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共産黨戰士的浴血奮戰、視死如歸也讓觀衆情感上深深動容。叙事之“大”,不僅呈現了戰争的勝利過程,也清晰地幫觀衆解答幾個困惑:好不容易抗戰勝利,國共為何還是走向兵戈相見。大決戰初期,無論兵力、裝備、财力、外援等均處于優勢地位的國軍,為何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答案已在劇情中浮現:一個隻有私利的政黨,是不會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的,也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小人物的塑造,是《大決戰》叙事上的突破之處。事實上,不少觀衆可能對這一段曆史已經熟稔于心,他們早已有理性的認識。但《大決戰》并不等同于曆史教科書,它需要虛構的存在;恰當的藝術創作能夠給觀衆帶來感性上的審美沖擊,也能成為理性認知的具象補充。偉大的人物、真實的戰争必須“大事不虛”,其給予創作者的虛構空間較小,但虛拟的、具有典型性的小人物,則給了創作者馳騁的空間,小人物身上亦可承載曆史必然性等重要信息。就當前播出的劇情而言,武雄關、王翠雲、喬三本、王福民、房天靜等小人物構成了劇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讓觀衆過目難忘。該劇以大手筆呈現了曆史進程中具有轉折意義、波瀾壯闊的大決戰,同時它以匠心獨運的小人物視角,深入社會肌理,體現民心所向,豐富劇情内涵,讓觀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曆史。它為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的寶貴經驗。(澎湃新聞評)

《大決戰》以電影制作級的标準、曆史教科書式的時間空間軸、紀錄片級的年代場景人物再現,為觀衆還原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揭示“大決戰”中制勝的秘訣,更以軍艦、飛機、大炮、戰機等特效制作及逼真場面讓觀衆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該劇在故事結構線中,貫穿着大大小小的“挑戰”任務,還有多重光影交織中的人物群像,戰略和戰術巧妙運用等。這樣的結構方式,非常容易激發觀衆的觀影興趣。真實呈現曆史真相,真情打動觀衆内心。《大決戰》裡,土辣椒、菜園子、窯洞、紡車,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讓故事和人物越發感人。塑造出光影交織中豐富立體的人物群像,是本劇人物塑造最大的特色。該劇涉及人物衆多,主要角色240人,生動感人的人物塑造,讓觀衆看劇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呼籲和平、珍愛和平,是《大決戰》一以貫穿的主旋律。(《廣州日報》評)

127萬人與430萬人的兵力對比,小米加步槍對坦克飛機大炮的裝備代差,從軍事力量看,解放戰争中的三大戰役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逆轉。曆史本身已然充滿曲折和戲劇性,該劇從豐富、立體、多維度的視角出發,精确還原了這場波瀾壯闊的逆襲故事,在乾坤扭轉的戲劇空間裡做足了文章。一開始,無論軍事層面還是社會層面,共産黨軍隊并無優勢可言,甚至處于被動之中。解放軍最初進入東北地區時,民衆并非竭誠歡迎,因為沒有建立過根據地,這裡缺乏群衆基礎,兵民關系稱不上融洽。因為戰鬥陷入僵局,解放軍補充的“新兵”士氣并不高漲,尤其是從國民黨部隊改編過來的戰士,有畏戰不前的現象。用這樣的筆觸拉開一場決定國家民族命運大決戰的帷幕,在以往的作品中并不多見,卻增強了可信度和真實感。劇情從共産黨人的信仰傳承入手,電視劇開篇武雄關這個英雄人物的作用,正像困境中的一道光,用信仰的力量照亮身邊的人。無論是一出場就蜷縮在戰壕裡的落後戰士房天靜和王福民,還是在軍隊中混飯吃的老兵油子喬三本,他們都在這道信仰之光的照耀下,逐漸實現了成為一個真正解放軍戰士的熱血逆襲。在解放軍中,訴苦運動解決了“為誰當兵”“為什麼而戰”的問題。在農村,土改運動解決了群衆基礎的問題,廣大民衆認識到共産黨是為窮人打天下,軍民一片其樂融融。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争的勝利。該劇在展現統帥人物運籌帷幄、扭轉乾坤的同時,更展現了千千萬萬普羅大衆對曆史的選擇和推動。劇中借由平凡英雄的經曆和成長,刻畫基層戰士的蛻變,塑造了具有真實感的人物群像,描寫了人民軍隊的建設過程。遼沈戰役最為關鍵的錦州一戰,劇情反映了國民黨軍隊派系複雜,不聽調遣,争功诿過,而共産黨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長,國民黨部隊也被解放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震懾,戰争走向漸趨明朗,解放戰争一步步轉入全面反攻的階段。劇中實現逆襲的,還有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該劇描寫了解放戰争時期社會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的生活和心态。張雲龍在劇中飾演的青年學生林稚文,一開始對這場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決戰有一種自己能夠置身事外的錯覺,直到後來他發現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逐漸意識到自己應該為國家的救亡付出一份努力,雖然家人傾盡财産打點他去美國,但林稚文最終決心留下來,讓這個世界有所改變。這樣的角色雖然是沒有曆史原型的虛構人物,卻代表着在大時代背景下,一群從書齋裡走出來的年輕人逐漸醒悟的過程,這種曆史劇中的小人物也具有映照當下的穿透力。随着劇情推進,觀衆還認識了很多隐蔽戰線上的英雄。中共插入國民黨内部的紅色間諜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身份經常給蔣介石分析軍情。他不但為中共方面提供絕密情況,還助長蔣介石的瞎指揮,一面為國府“運籌帷幄”,一面卻讓中共決勝千裡之外。淮海戰役中,粟裕和劉鄧大軍已經對杜聿明率領的十二兵團形成了包圍态勢,蔣介石無奈做出了撤退的決定,郭汝瑰作為國民黨作戰廳廳長制定了撤退計劃,并且秘密報給了我方。然而“戰神”粟裕憑借對杜聿明的了解,卻放棄了郭汝瑰的情報,堅持自己的判斷,沒想到反而識破了杜聿明試探郭汝瑰的詭計,救了郭汝瑰一命。這段戰争劇中插入的諜戰逆襲片段,同樣講得跌宕起伏。客觀叙事是電視劇《大決戰》繼承電影《大決戰》創作思路的鮮明特征。劇中,杜聿明等國軍将領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更多是以悲劇人物來刻畫,構成了曆史洪流中的鏡鑒和省思。電視劇尾聲,平津戰役的劇情主線一方面集中在敵我對抗的演變過程,同時着重刻畫了傅作義的轉化,劇情細緻描寫了這個人物思想鬥争的複雜過程。平津戰役過程中,傅作義雖然不斷和解放軍和談,但又出于自己一方的考慮,始終猶猶豫豫,抱着保存實力的想法。毛澤東洞察傅作義的想法,從打掉傅作義經營多年的嫡系35軍到解放天津,一步一步擊垮傅作義。經曆這一切之後,在和女兒的對話中,傅作義終于意識到自己追求的隻是自家的幸福,而共産黨要實現的是全中國的幸福,由此邁出了人物思想轉化的關鍵一步。在創作上,該劇把“以人帶史”作為藝術架構的核心,将大大小小的人物落實到曆史情境中去引發思考,不僅梳理了人物命運與曆史軌迹,更能讓人感受到信仰的感召力,以及人心向背對戰争走向的巨大意義,讓觀衆對共産黨人憑借心中信仰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實現逆襲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入的認知。(《北京晚報》評)

《大決戰》是第一次以電視劇的藝術形式,全景展現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曆史。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相比,該劇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創作視角新廣度、藝術創作新高度、總台制作新力度。該劇不同于以往同類題材影視創作的風格,它更多聚焦于戰争本身,對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在廣度上進行了多維拓展,為長達四年的戰争提供了更為深厚的背景挖掘。首先是在政治層面,對國共雙方的政治背景進行了更為深入地挖掘與呈現。代表廣大工人、農民、社會勞苦大衆利益的中國共産黨人,和代表大地主、大資本家、解放戰争時期社會上層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政治集團,進行了殊死決戰。中國共産黨最終赢得了勝利,而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人心向背是赢得這場戰争勝利的關鍵。該劇在文化層面,中國共産黨的報紙、廣播等媒體和宣傳隊、文工團等文化團體,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對峙,也貫穿了全劇始終,體現了新舊兩種文化的大決戰。中國共産黨秉持的思想觀念和主張,體現了新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而國民黨反動派所堅持的傳統封建主義思想體系,恰恰是被時代所淘汰的重要因素。該劇不僅從國内的視角進行了廣闊的拓展,也把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複雜變化的背景之上。中國共産黨所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普通勞苦大衆要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強烈呼喚和期盼,而且同時也是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人民追求國家解放、人民自由的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呐喊。該劇不僅對戰争本身有着紮實深刻的認知,同時還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新高度。該劇通過49集的體量對這場戰争的來龍去脈進行紮實厚重地呈現,把這場戰争放在中華民族解放的進程中,放在中國建立一個獨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的意願和追求中,放在中國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曆史背景中。劇中的人物都沒有做簡單化、臉譜化地呈現,而是從他們所代表的思想、立場和觀點,進行了深入的描述。其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新高度。正是有了對這場戰争的精準認知和深刻把握,才有了對整個劇情當中重要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無論是中國共産黨的關鍵人物,還是國民黨集團的高層人物,他們都各具特點,都有着精細且生動地刻畫。該劇不僅對這些影響曆史的大人物做了豐富多樣地呈現,同時也塑造了很多精彩生動的小人物。比如“孔大膽”從“孔小膽”成長為“孔班長”,從一個東北普通農民,最後成長為一個勇敢的将士。這種成長讓我們感受到共産主義的感召力。最後,該劇對史料的發掘達到了新高度。該劇采用了這場戰争的黨史、軍史和中國革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的數據材料、史實事件、曆史細節都被運用到整部劇當中。包括中、美、蘇三方的角逐,國共雙方對決的細節等,都是以往的電視劇當中較少觸及的。該劇在制作和創作上體現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高水準和高站位,既準确把握了宏大的曆史背景,又深入史實細節進行藝術表達。在視覺效果上,該劇有323場武戲,還有攻城、轟炸、水戰等85場大場面,逼真驚豔、震撼人心。通過全新的技術手段對雨景、雪景和大量的戰争場景進行了豐富多樣地呈現,給觀衆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全劇将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曆史洪流與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有機融合,形成史與詩的恢宏交響。與此同時,“司令部視角”與“戰壕視角”平行展開;“軍事視角”與“社會視角”交相輝映,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民生等多個層面來精寫解放戰争,讓重大題材創作變得耳目一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建黨百年的曆史背景下,重磅推出這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電視劇作品,在新廣度、新高度和新力度上積累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梳理和總結看。(《光明日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