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偵察記

渡江偵察記

1954年湯曉丹執導電影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湯曉丹執導的戰争片,由孫道臨、李玲君主演,于1954年上映。該片改編自“先遣渡江英雄連”的事迹,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
    主标題:李連長 副标題1:演員 孫道臨 副标題2: 副标題3: 解放軍偵察部隊的連長。身經百戰,幹練、精明、機警、沉着,堅強,對革命事業有着高度責任心,對人民有着深厚的愛。 主标題:劉四姐 副标題1: 演員 李玲君 副标題2: 副标題3: 美麗勇敢的女遊擊隊長,單純、樸素、潑辣、能幹。本是漁家女,在抗日戰争時期曾冒着生命危險救過李連長,八年後二人重逢時她已在鬥争中成長為堅強幹練的戰士。 主标題:敵情報處長 副标題1: 演員 陳述 副标題2: 副标題3: 受過完整的軍事教育和專門的情報訓練,敏銳、狡猾、陰險、奸詐,善于發現問題,講究軍容儀表,又好大喜功。雖然老奸巨滑,卻終究敵不過英勇機智的解放軍偵察兵,無法挽救失敗的結局。 主标題:吳老貴 副标題1:演員 齊衡 副标題2: 副标題3: 偵察班的班長,樂觀、機智、幽默,是戰士們的故事大王、心理醫生。他随身攜帶一個盛白酒的軍用水壺,以及他的妻子桂花做的布鞋,鞋子上繡着“渡江勝利”。他對妻子充滿溫情,向往幸福和平的日子,但為了戰鬥取得勝利毫不猶豫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主标題:小馬 副标題1: 演員 孫永平 副标題2: 副标題3: 偵察班的青年戰士,參軍前是一個放牛娃。活潑、稚氣、機靈,喜歡纏着吳老貴講戰鬥故事,雖然年紀很小,但在渡江時表現得堅強勇敢。 主标題:周長喜 副标題1:演員 康泰 副标題2: 副标題3:偵察班的戰士,跟随李連長渡江執行偵察任務。他頭腦靈活,英勇忘我,為了同志們的安全和讓他們更好地完成戰鬥任務,無私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主标題:楊威 副标題1:演員 中叔皇 副标題2: 副标題3: 偵察班的戰士,孔武有力,精力飽滿,鬥志旺盛,渴望早日打過江去,消滅反動派。但有時候表現得有勇無謀,性情急躁,常需要戰友周長喜給他做思想工作。 中文名:渡江偵察記 外文名:Reconnaissance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 其他譯名: 類型:戰争 出品公司:上海電影制片廠 制片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湯曉丹 編劇:沈默君 制片人: 主演:孫道臨、李玲君 片長:110 票房: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黑白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劇情簡介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響應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号召,砺兵秣馬,準備橫渡長江。大軍渡江之前,特派李連長(孫道臨 飾)帶領一個偵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敵人的江防情況。接受命令後,他帶領吳老貴(齊衡 飾)、周長喜(康泰 飾)、楊威(中叔皇 飾)、小馬(孫永平 飾)等迅速過江,并及時和遊擊隊劉四姐(李玲君 飾)取得了聯系。他們混入江邊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計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并及時彙報給上級。不久,他們得知敵人新增一個榴彈炮團,于是他們假扮敵人工兵混入敵炮陣地,出色完成了偵察任務,在返回的路上,周長喜為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軍事機密的再三洩露,令敵軍長(崔超明 飾)火冒三丈,他下令炮擊我遊擊隊根據地,正和上級通話的步話機被敵炮火擊中,怎麼辦,吳老貴和小馬臨危受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孫道臨 

李連長

齊衡 

吳老貴

孫永平 

小馬

康泰 

周長喜

中叔皇 

楊威

穆宏 

參謀長

王少奇 

偵察科長

李玲君 

劉四姐

莫愁 

陳老奶奶

李農 

陳老爹

陳述 

敵情報處長

崔超明

敵軍長

辛克 

敵連長

王鈞 

敵諜報隊長

石靈 

敵炮兵參謀

鄭敏 

侯登科

馬骥 

侯妾

李季 

侯七

演員表

職員表

制作人

江雨聲

導演

湯曉丹

副導演(助理)

葛鑫

編劇

沈默君

攝影

李生偉

配樂

葛炎

錄音

苗振宇

劇務

徐進

布景師

丁辰

軍事顧問

慕思榮

顧問助理

高錦堂

演奏

上海樂團交響樂隊

指揮

黃贻鈞

職員表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編劇沈默君到連隊搜集創作素材時,發現偵察連的幹部都在20歲上下。他擔心如果按真實情況去描寫,觀衆不會相信如此年輕的小夥子能智鬥經過專門訓練的國民黨高級将領。所以,考慮到觀衆的欣賞水平和接受心理,他塑造了年齡較大的“老班長”吳老貴這一人物 。

遊擊隊長劉四姐的原型本是安徽遊擊隊長毛和貴,為了讓劇情更生動,沈默君将片中的隊長改為女性,取名“劉四姐” ,又把當初安徽遊擊隊派去配合偵察工作的四位女隊員的事迹進行了概括,安放在劉四姐一人身上 。

為拍好吳老貴在江邊犧牲這場戲,演員齊衡天天在地上練爬,磨破了幾條褲子。在拍片過程中孫道臨得了重感冒,連續發高燒,但他堅持帶病拍攝,甚至發着四十攝氏度的高燒奔赴南京拍攝外景戲 。飾演敵情報處長的陳述解放前陳述在上海國際飯店當報幕員,對國民黨軍官的做派很熟悉,為突出人物的特點,他為敵情報處長設計了一個“歪脖子”的習慣動作 。

    拍攝該片時,正遇上長江發大水。湯曉丹帶劇組到達外景拍攝地安徽繁昌時,突發地震,兩天後江水倒流。為了不耽誤拍攝,湯曉丹租了一條小船在濁浪翻滾的江水中四處尋覓拍攝時機,找到了可以拍攝李連長帶偵察兵上船的地方。由于江水很猛,拍攝難度較大,大家長時間泡在水裡,腳都腫了,但所有人都堅持将戲拍完才休息  。在江北拍攝外景時,正值黃梅雨季,小路泥濘不堪,劇組人員下山吃飯時手撐着雨傘還要挎着道具,常常是飯還沒吃上先沾滿一身泥水。而且當時沒機械搬運設備,發電設備也全靠人力搬上山 。編劇沈默君偏愛劇本吳老貴捉松鼠的情節,在實際拍攝時堅持要求保留這場戲,但因為劇組抓不到松鼠而沒有拍成。

    1974年該片被翻拍成彩色片,演職人員大多被換掉,而扮演敵情報處長的陳述仍扮演同一角色 。五十八年時間,“黃河”和“長江”,還有陳述扮演的情報處長的奸笑、劉四妹撐杆跳上小船的那個動作,以及湯曉丹導演别的作品——《南征北戰》、《紅日》、《傲蕾·一蘭》、《南昌起義》、《廖仲恺》,都已進入時代記憶,也都已成為時代的密碼。2012年1月21日,創造了這些記憶、這些密碼的湯曉丹導演,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2歲。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57年

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

一等獎

《渡江偵察記》

幕後制作

創作背景

編劇沈默君在部隊當宣傳員時,經常和部隊中的偵察兵一起出發工作,因此和偵察兵們混得很熟,了解到不少戰鬥故事。1951年秋天,他開始搜集渡江偵察營的事迹,産生了要通過偵察兵的對敵鬥争來表現人民解放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品質的創作意圖。他搜集了約30萬字的材料。研究之後,他面臨着是否寫真人真事的問題,如寫真人真事,則事件複雜,人物不易集中,戲劇性不夠強烈。經過考慮,他決定不寫真人真事,這個想法得到了上影廠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然而,此時在他心中劇本中的人物形象十分模糊。他去請教渡江偵察營的領導之一慕思榮。慕思榮給子沈不少具體幫助,和他談十幾天其偵察工作中的親身經曆和聽見所聞的偵察兵性格、鬥争故事等等。沈将這些和過去與偵察兵一起生活的事情聯系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五個偵察兵的形象。

愛情描寫

劉四姐的身世和她與李連長的一段恩情,是沈默君有意加上的。他在皖南搜集材料時了解到在抗日戰争時期,很多漁民冒着極危險幫助新四軍。沈是皖南人,而且在皖南當過新四軍,他覺得應該間接地寫一下這些有功于革命的漁民。所以,他把劉四姐的出身寫成漁民,并安排她在抗日戰争時期與李連長發生一段恩情,試圖通過兩人的變化和發展表現革命的勝利和發展。最初,他沒有打算寫劉李之間的愛情,但寫着寫着就覺得二人有愛的基礎,也有促成他們戀愛的機會和條件。于是,他就寫了二人重逢後逐漸發生了愛情。

不過,影片完成後,由羅榮桓、周揚、陳荒煤等領導審看。陳荒煤認為影片結尾李連長與劉四姐告别的戲感情不到位,應将片中的愛情線索加強一點,但羅榮桓認為愛情戲有些過分了。導演湯曉丹采取折中的辦法,保留片尾分台詞中的“我永遠等着你”,配以二人無聲對望的鏡頭。

演員選擇

在李連長一角的選擇上,湯曉丹看中了孫道臨。劇組中人多不看好這個選角,因為孫道臨當時以扮演知識分子聞名,沒有扮演過軍人。但是湯曉丹與孫道臨在同一個小組學習過,認為他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形象好,戲路寬,相信他完全能演好李連長。

其他演員的人選也讓導演湯曉丹頗費躊躇。劉四姐,原本想用秦怡,但她懷孕了。湯曉丹想找秦文,但上影廠的廠長葉以群不同意。編劇沈默君不滿意孫永平演小馬,要換成牛犇,葉廠長反對。上影劇團則推薦李明和李萌兩人合演劉四姐一角。領導決定李玲君扮青年時代的劉四姐,李明演出八年後的劉四姐,小馬一角仍用孫永平。蔡楚生看了試片後,提出劉四姐與李連長第二次會面隻隔八年,如果讓兩個演員扮演恐觀衆難以接受,讓李玲君一人演即可。最後,上影決定由李玲君扮演劉四姐。

角色塑造

為了演好李連長,孫道臨到偵察部隊體驗生活,與戰士同吃、同住、同訓練。導演又請來渡江部隊的偵察科長和渡江英雄連的連長當顧問,他們為孫道臨講解了“李連長”執行任務時應具有的職業思維與性格特點,還安排參謀帶領孫和其他扮演偵察兵的演員一起出操練兵,熟悉偵察兵的動作行為。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充滿了緊張的情節、深刻的感情和詩意的場景的影片。它令人信服地展現偵察兵們的熱烈勇敢、緊張的鬥争生活,揭示了偵察兵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機智、堅毅、果敢的性格。通過偵察兵的活動,影片有力地表現人民解放軍革命性的本質,表現了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該片采取的是驚險片的樣式,但是在創作集體的努力下,影片整個描寫真實可信。該片對于偵察兵的描寫是成功的,它在激烈的鬥争行動中揭示了他們勇敢無畏的英雄性格,在一定生活情景中特意地描寫他們的内心生活,從而相當完整地創造了這些革命戰士形象。例如吳老貴這個人物創造得很鮮明。李連長和劉四姐的愛情描寫,基本上還是合情合理的,比起文學劇本來,影片導演的删節和處理基本是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李連長和劉四姐這兩個人物形象。影片也沒有簡單地把敵長描寫庸碌無能的人物。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點,但該片在基本方面是努力沿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道路前進的,因此獲得了較大成功,同時,該片也證明驚險片可以對人物性格做深刻的描寫,它完全可以創造出鮮明的富有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名譽會長梅朵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