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大帝

五嶽大帝

古代中國傳說中山神
五嶽大帝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山神,分别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其信仰源于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懼。于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
    中文名:五嶽大帝 外文名:Yue emperor 來源出處: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所屬:中國文化 象征:高大雄偉,神秘莫測 含義:東南西北中五嶽的大帝

簡介

五嶽大帝是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

《封神榜》五嶽大帝: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職責:掌人間賞罰、貴賤、冥司主事。《封神演義》中為黃飛虎,兵器為金攥提蘆槍,坐騎為五色神牛,有神禽金眼神莺。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職責:掌江河、湖海、走獸。《封神演義》中為崇黑虎,兵器為湛金斧,坐騎為火眼金睛獸,有法寶鐵嘴神鷹。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職責:掌土地、山川、林木。《封神演義》中為聞聘,兵器為托天叉,坐騎為青骢馬。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職責:掌五金、冶鑄,羽禽飛鳥之事。《封神演義》中為崔英,兵器為八楞錘,坐騎為黃彪馬。

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職責:掌星辰分野。《封神演義》中為蔣雄,兵器為五爪抓,坐騎為烏骓馬。

曆史記載

《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山川有能潤于百裡者,天子秩而祭之。”然對五嶽的祭祀,殷周以來便有之。《周禮·春宮·大宗伯》“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嶽,以狸沈祭山林川澤。”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渎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從漢代開始,對五嶽的祭祀開始形成制度,據《漢書·郊祀志下》稱,漢宣帝神爵(前61—前57年)元年(前61年),自是五嶽、四渎皆有常禮。然五嶽在人們心目中真正形成觀念卻在漢武帝前後,那時人們認為五嶽有通天地、興風雨、主萬物生長的功能,從此廟祀五嶽的制度曆代沿襲,形成祀典。

《重修緯書集成》卷三《禮含文嘉》天子祭天地宗廟六宗五嶽,得其宜,則五谷豐,雷雨時至,四夷貢物。

《風俗通義·山澤》稱東嶽泰山尊曰岱宗,岱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雲融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唯泰山乎!故為五嶽之長。王者受命易姓,改制應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岱宗廟在博縣西北三十裡,山虞長守之。十月日合凍,臘月日涸凍,正月日解凍,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穢疾,代行事。南嶽衡山“一名霍山,霍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廟在廬江,滿縣”。西嶽華山“華者,華也,萬物滋熟變華于西方也。……廟在弘衣華陰縣”。

北嶽恒山恒者,常也,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廟在中山上曲陽縣。中嶽嵩山名曰嵩,嵩者,高也,廟在颍川陽城縣。以後随着神仙信仰的發展和深入,五嶽不斷被神化,道教創立後,将五嶽視為洞天福地,如東嶽名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嶽名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嶽名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名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名為上聖司真洞天,并稱每山都有神仙居住。後來人們又将五嶽與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相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仰體系。這種觀念認為東方屬木,其色青,南方屬火,其色赤,西方屬金,其色白,北方屬水,其色黑,中央屬土,其色黃。

東晉葛洪《枕中書》則以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颛顼氏為黑帝,治太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

地位

五嶽之神在唐代被封為王,唐武後垂拱(685-689年)四年(688年)封中嶽為中天王。

唐玄宗先天中(712-713年)封西嶽為金天王。

開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封東嶽為天齊王。

天寶(742-756年)五年(746年)封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安天王。及至宋代,在加封王的基礎上又封為帝,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诏泰山天齊王,加号仁聖天齊王,四年(1011年)二月廿一加号西嶽為順聖金天王,廿六日诏加中天王為崇聖中天王,五月加中嶽曰中天崇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又加封五嶽後号:東曰淑明後,南曰景明後,西曰肅明後,北曰靖明後,中曰正明後。

自此五嶽之神有了帝号,但還不夠全面,元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元世祖加封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為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為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為安王大貞玄聖帝,中嶽為中天大甯崇聖帝。

然明太祖洪武(1368-1399年)年間不顧前代帝王定制,诏改神号,稱五嶽為: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恒山之神。

但五嶽大帝的信仰已深入中國民間,所以中國民間仍稱五嶽之神為五嶽大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