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學院

肇慶學院

綜合類大學
肇慶學院是在原西江大學和原肇慶教育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原西江大學的前身是肇慶地區師範學校,由廣東教育行政學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慶地區新興縣辦學而得名。1977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肇慶師範專科學校,1979年,遷至現址辦學。198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提請國家教委備案,在肇慶師專的基礎上成立西江大學。原肇慶教育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慶地區師範學校,1980年更名為肇慶地區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更名成為肇慶教育學院。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兩校合并成立本科層次的肇慶學院。[1]
  • 中文名:肇慶學院
  • 外文名:Zhaoqing University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别:綜合類
  • 學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廣東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6年入選)省市共建高校(2016年入選)
  • 主管部門:廣東省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曾桓松校長:吳業春
  • 本科專業:70個
  • 院系設置:政法學院、教育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大數據學院等
  • 校訓:厚德 明智 博學 力行
  • 校歌:《明天更加輝煌》
  • 地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肇慶大道(主校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硯都大道北(星湖校區)
  • 院校代碼:10580
  • 主要獎項: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1-2012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度)
  • 知名校友:李水華、吳穗章、李勁堃
  • 校慶日:每年公曆3月16日

曆史沿革

前身溯源

西江大學

1970年3月,肇慶地區師範學校創建,由廣東教育行政學院下放到肇慶地區新興縣辦學而得名。n

1975年5月,該校更名為肇慶地區五·七師範學院。

1977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肇慶師範專科學校。n

1979年,肇慶師範專科學校,遷址廣東省肇慶市東崗七星岩旅遊度假區内。n

1985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在肇慶師專的基礎上成立西江大學。n

1990年12月,撤消肇慶師專,并入西江大學,成為西江大學師範部。n

肇慶教育學院

1976年,肇慶地區師範學校創建,校址為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仙女湖景區内。n

1980年10月,該校更名為肇慶地區教師進修學院。n

1983年4月,該校更名為肇慶教育學院。

合并發展

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西江大學、肇慶教育學院兩校合并,組建成為本科肇慶學院。肇慶學院兩校區辦學,原西江大學校址為主校區,原肇慶教育學院校址為星湖校區。n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n

2016年,肇慶學院入選廣東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省市共建高校。n

2017年6月,肇慶學院入選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

2018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大力推進省市共建學科建設和“沖補強”提升計劃,目前設有11個省級各類重點建設學科,學校已被省教育廳推薦為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單位,教育、電子信息、藝術三個學科獲“新增碩士學位授予權點”推薦學科。按照“做優新師範、做強新工科、提升新文科、發展新農科”的建設思路,學校設立了70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特色專業13個,省級以上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通過IEET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漢語言文學專業2020年接受了教育部師範專業二級認證的專家實地訪評。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近17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多人,高級職稱500多人,具有博士學位400多人,雙聘院士1人,一批享譽海内外的專家、學者受聘擔任學校的教學、科研職務。學校重視“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選送近300名教師到企業、行業接受培訓、挂職和實踐鍛煉,提高了教師的應用能力。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肇慶學院擁有1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3個省市共建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市級重點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到2018年9月,肇慶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教學重點實驗室,11個省級實踐教學基地,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市級特色專業。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到2018年5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農業綜合試驗站,2個省級工程開發中心,1個省級綜合示範站,4個校級研究所,4個校級研究中心。

國家級農業綜合試驗站(1個):國家柑桔産業技術體系肇慶柑桔綜合試驗站

省級工程開發中心(2個):粵西林産化學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廣東省水土污染管控與裝備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綜合示範站(1個):西江北岸優質柑桔推廣示範站

校級研究所(4所):音樂研究所、池田大作研究所、果樹研究所、嶺南曆史文化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17年,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立項291項,其中橫向項目達137項,首次突破百項,比去2016年增長45.7%。立項合同經費達到6153.6萬元,首次突破6000萬元,比上2016年增長22%,其中橫向經費達2479.2萬,縱向經費達3674.4萬。

2017年,學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876篇,其中核心期刊308篇,SCI55篇,EI40篇。其它成果488項。在知識産權及成果轉化方面共獲得知識産權319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98項,外觀設計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155項,作品登記證書55項。

2017年,學校科技人員創業項目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研究開發投入超過100萬元,為社會提供了超過100個就業崗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4月,肇慶學院圖書館有館藏紙質文獻180.6萬冊(含紙本圖書和期刊合訂本),電子圖書108.3萬種,中外文報刊約1500種,光盤音像等資料20000多件,擁有《中國期刊網》、《中國數字圖書館》、《Springer Link》、《TKBS師範教育專題數據庫》等30多個數據庫及一批試用數據庫和開放存取資源。 

學術期刊

《肇慶學院學報》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收錄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第二屆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 

《珠江教育論壇》主要發表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教師教育教研論文,刊載内容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全文收錄。

合作交流

肇慶學院先後與英、美、日、澳、意、蒙古、印尼等多所高校開展學術交流。

2007年,肇慶學院與意大利那不勒斯帕特諾普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2008年,肇慶學院與日本姬路獨協大學簽訂新的學生交流協議;2010年,肇慶學院與美國的海勒姆學院、埃奇伍德學院、北伊利諾斯大學、德克薩斯大學泛美分校等開展合作交流;2018年,肇慶學院和英國林肯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

文化傳統

形象标識

校徽

學校校徽為圓形圖案,内圓中間為校門牌坊和建校年份,周圍是中英文校名,中文字取自書法家啟功手書。校徽顔色為深藍色。

校旗

校旗旗面為白色,旗上圖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組成。校徽位于旗面上部左上方,中英文校名橫排位于校徽下方居中。校旗形狀為矩形,長、寬比例為3:2,一般旗面标準尺寸為240cm×160cm。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明智、博學、力行”

厚德出自《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心胸寬廣,重公輕私,不以個人得失為主。厚德載物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曆來是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德為才之帥,厚德乃學生成才的基礎。孔子從“仁學”思想出發,認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論語·為政》),強調了德行在人性改造、做人做事及施政治國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将“厚德”放在校訓的首位加以強調,在于明确表明,學校把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放在首要位置,強調道德修養是人才培養的關鍵。n

明智出自《墨子·耕柱》:“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意指超出常人的智能,有非凡的見識,能洞察人間一切,做出符合事實和規律的決策。明智是人才的根本,是衡量人才優劣的主要指标,也是現代人才思維方式和認識能力的體現。“明智”是“厚德”實現的重要條件,具有高明的智慧,應該是提升道德水準、實現道德完善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亞聖”的孟子,從其人性論觀點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仁義禮智”的人性基本構成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醜》)。大學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啟學生的智慧,但智慧的培養,并不僅僅是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傳授上,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傳授,去培養學生的人生智慧,尤其是那種關乎社會、關乎人生的大智慧。n

博學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為學識淵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廣,學問豐富。博學是實現道德修養與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徑。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他将學與智聯系起來,表示對學習的高度重視。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場所,綜合性大學的特點就是博,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進而達到“博學”之境。n

力行出自《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力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揭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踐的重要性,也是對學校辦學特色的表述。如果說“厚德”、“明智”、“博學”是在“學”的層面上的強調,那麼學習的進度、效果,最終是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這就是“行”的功夫。沒有“行”,所言的道德、智慧、知識等内容都是一句空話。孔子說:“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論語·裡仁》)。充分說明孔子對實踐的高度重視。學校校訓中強調“力行”,這與學校辦學理念相應,希望學生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檢驗學習的成效和能力的表現。

校歌

《明天更加輝煌》

我們大家一起n

大家一起來n

一起縱情把歌唱n

啊親朋好友n

相聚一堂多呀多歡暢n

大地啊灑滿春光n

啊幸福在你我身旁n

美麗的青春在蕩漾

歌詞第二部分

唱吧朋友跳吧朋友n

我們大家一起共同祝願n

啊祝願親愛的朋友n

前程多麼寬廣n

啦啦啦n

我們相聚難忘n

珍重青春好時光n

我們舉杯放聲歌唱n

祝福明天的世界更輝煌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曾桓松

黨委副書記、校長

吳業春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黃勁松

黨委副書記

謝冠華

副校長

林俊睦、肖起清、李新昌、唐冬冬

現任領導

曆屆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黨委書記

謝練高

2000.9—2002.6

陳優生

2002.6—2006.12

鄭彬濤

2006.12—2013.12

院長

邝邦洪

2000.9—2006.9

和飛

2006.9—2018.3

優秀校友

姓名

行業職務

吳穗章

肇慶學院附屬中學校長

周碧庫

現任職于東莞市鳳崗鎮宣傳教育文體局,任東莞美術家協會鳳崗分會會長。

李水華

廣東省委副秘書長

劉興強

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總經理

張森才

四會市玉鼎記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偉明

現為深圳市順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高要市順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優秀校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