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詠足

菩薩蠻·詠足

宋代蘇轼創作的詞
《菩薩蠻·詠足》是宋代蘇轼創作的詞。該詞是蘇轼站在欣賞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場上,通過寫侍妓、歌妓,披露纏足給婦女帶來痛苦,對北宋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該詞有些庸俗,近乎遊戲文字,不完全是“惡谑、惡趣”之詞。
  • 作品名稱:菩薩蠻·詠足
  • 作者:蘇轼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菩薩蠻·詠足

蘇轼〔宋代〕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婦女纏足始于南唐而盛行于宋代,人們認為婦女的腳纏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漸成風氣。宋英宗熙甯六年(1073年)春,蘇轼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杭州通守任上,作該詞披露北宋社會這一陋習。

注釋譯文

譯文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腳步,久久斂束着絲羅襪如在水波上走。隻見她那舞步如旋風,都不留下步履蹤迹。

暗暗地穿着宮廷樣式的鞋适合走路穩健,而并立兩腳行路就困難。你說纖細美妙到何種程度,該是很難。要說“纖妙”,必須把婦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腳。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詠足:詠婦女的小腳。

塗:道路,通途。

蓮承步:《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後世稱婦女之小腳為“三寸金蓮”。

羅襪:絲羅制的襪。

淩波:起伏飄浮于波濤之上。

風:旋風。

行處蹤:行經場所的蹤迹。

偷:暗暗地。

宮樣:宮廷樣式的衣裳,這裡借指小鞋。

雙趺(fū):腳。

纖妙:纖細美妙。

應:該。

作品鑒賞

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态。“審美理想滲透于審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審美趣味、風尚和趨向。。”蘇轼寫作該詞所帶的審美傾向也不例外。“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特寫侍妓或歌妓輕飄的步姿。蓮上“承步”,“羅襪淩波”,如洛水女神飄在水面上。中國古代愛戀民歌就是承襲這種小腳美的審美觀來吟詠“蓮承步”,“羅襪淩波”的。“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特寫輕飄的舞姿。正因為腳小舞起來就顯得輕盈多了。飛舞起來如“回風”一般,且不留下腳印。對于這種迅疾輕盈的舞姿,蘇轼是帶着贊美的态度來評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腳的痛苦與慰藉。“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描寫侍妓或歌妓纏足所帶來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換穿宮廷貴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站起來,走路更困難。宋代這種殘忍的纏足審美觀,使很多婦女痛苦一生,蘇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這種痛苦與困難。“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纖妙是指人們以習慣的審美觀為準繩,腳是纏得越小越“纖妙”。“說應難”,意思是用語言難以表達。“須從掌上看”,反映了蘇轼雖然反對婦女纏足,但是存在着時代的局限性與審美上的局限性。

該詞是蘇轼站在欣賞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場上,通過寫侍妓、歌妓,披露纏足給婦女帶來痛苦,對北宋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該詞有些庸俗,近乎遊戲文字,不完全是“惡谑、惡趣”之詞。

作者簡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潇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