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漢語漢字
特,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tè,最早見于春秋金文。特為形聲字,由“牛”和“寺”構成,“寺”字有官署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官署養的牛,本義即指體形龐大的公牛;後引申為雄性獸類之泛稱;又由大義引申出獨特、特殊義,由獨特義引申出特立、傑出、單獨等義。
  • 中文名:特
  • 拼音:tè
  • 部首:牜
  • 倉颉:HQGDI
  • 鄭碼:MBBD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十三職 入聲
  • 筆畫:10
  • 部首筆畫:4
  • 結構:左右
  • 注音:ㄊㄜˋ
  • 異體字:䗂、犆、?、?、?
  • 筆順編号:3121121124
  • 統一碼:基本區U 7279

字源演變

特,形聲字。由“牛”和“寺”構成。“寺”字有官署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官署養的牛。《說文》:“特,從牛,寺聲。樸特,牛父也。”《玉篇·牛部》:“特,牡牛也。”《楚辭·天問》:“焉得夫樸牛。”王逸、張揖皆雲:“樸,大也。”特之本義即指體形龐大的公牛。《史記·秦本紀》:“(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南山、豐均為地名)後引申為雄性獸類之泛稱。《廣雅·釋獸》:“特,雄也。”石鼓文《吾車》:“吾驅其特。”由大義引申出獨特、特殊義,由獨特義引申出特立、傑出、單獨等義。《汗簡》收一古文異體作“植”,從直聲,直古音屬職部,與特音近。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特

tè  ㄊㄜˋ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産。~權。~性。~征。~需。~技。~務。~區。~價。~例。~效。

單,單一:~為(wèi)。~設。~地。~惠。~輯。~使。~赦。~約。

隻,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

三歲的獸,一說四歲的獸:“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兮!”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馬和雄性的牲畜。

配偶,匹配:“不因舊姻,求爾新~”。

詳細字義

◎特 tè

〈名〉

1.(形聲。從牛,寺聲。本義:雄性的牛馬)

2.同本義 [bull]

唻特,樸臫頭樤特,牛父也。——《說文》

凡馬,特居四之一。——《周禮·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又如:特處士(賦予公牛以處士頭銜);特牛(一頭公牛)

4.泛指牛[ox]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綽《蠻書》

5.三歲獸[three-year old beast]

胡瞻爾庭有縣特兮?——《詩·魏風·伐檀》

6.敵特;特務[spy]。如:反特;特工

詞性變化

◎特 tè

〈形〉

1.獨特,特異;突出;特别[special;particular;out of the ordinary]

士之特立獨行,适于義而已。——韓愈《伯夷頌》

何其無特操與?——《莊子·齊物論》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臣超區區,特蒙神靈。——《後漢書·班超傳》

2.又如:特達(特别通曉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時朝廷發給軍士的特别賞賜);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絕(卓絕);特表(非凡的儀表)

3.[single-handed;by oneself]。如:特操(獨立的操守);特識(獨立的見解);特筆(獨特的筆法);特見(獨特的見解);特士(有獨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特 tè

〈副〉

1.單獨;單單;特地[alone;by oneself;specially]

夫國豈特為車哉?——《呂氏春秋·君守》

豈特為宮室哉?——《呂氏春秋·分職》

我特以三國城從之。——《戰國策·秦策四》

使韓信特将北擊之。——《漢書·張良傳》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莊子·逍遙遊》

且姑墨、溫宿二王特為龜茲所置。——《後漢書·班超傳》

特怪老人。——清·周容《芋老人傳》

特賞侍郎。——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特為天之所厚。——[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2.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彙上;特為此事而來;特加(特别給與);特遣;特約;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厲害);特生(孤獨生長,獨立生長);特為(獨個兒幹);特将(獨自統率指揮軍隊)

3.隻,僅,不過[only]

特以詐佯為。——《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特示故人。——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特為變至微。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樸特,牛父也。從牛寺聲。

說文解字注

樸特,牛父也。

按《天問》,焉得夫樸牛,洪氏引說文。特牛,牛父也。言其樸特。皆與锴本異。蓋言其樸特,乃注說文者語,铉本改竄上移耳。王逸、張揖皆雲:樸、大也。《玉篇》㹒訓特牛,《廣韻》㹒訓牛未㓺。此因古有樸特之語而制㹒字。特本訓牡。陽數奇。引伸之為凡單獨之偁。一與一為耦。故實維我特,求爾新特。毛雲:特,匹也。

從牛,寺聲。

徒得切,一部,亦作犆。

康熙字典

《唐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得切。并音棏。《說文》:樸特,牛父也。《玉篇》:牡牛也。《書·舜典》:格于藝祖,用特。傳:特,一牛也。《禮·郊特牲注》: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又《禮·内則》:庶人特豚,士特豕。

又《詩·魏風》:胡瞻爾庭有懸特兮。傳:獸三歲曰特。

又《爾雅·釋獸》:豕生,三豵,二師,一特。

又牡馬亦曰特。《廣韻》:特,雄也。《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注:三牝一牡。又:頒馬攻特。注:攻特,謂騬之。

又《詩·鄘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傳:特,匹也。

又《小雅》: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傳:新特,外昏也。

又《韻會》:挺立曰特。《詩·秦風》:維此奄息,百夫之特。箋: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又《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箋:菀然茂特之苗。《禮·聘儀》:珪璋特達。

又《儒行》:特立獨行。

又《禮·服問》:輕者包,重者特。注:特其葛不變之也。

又《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注:特揖,一一揖之。

又《爾雅·釋水》:士特舟。注:單船。

又《韻會》:但也。《史記·秦始皇紀》: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

又《廣韻》:亦姓。左傳,晉大夫特宮。《玉篇》:或作犆。《集韻》:或作?。

◎按廣韻。?與特音同義别,與集韻異。詳後?字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