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

美國夢

诠釋美國人生活理想的專有名詞
美國夢(American Dream)廣義上指美國的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指一種相信隻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美國體育是美國文化的重要形式,美國夢則是美國體育文化宣揚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中文名:美國夢 外文名:American Dream 廣義:指美國的平等、自由、民主 狹義:相信在美國奮鬥就能獲得更好生活

名稱釋義

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美國的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是一種相信隻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關于美國夢的明确内涵,參見《劉植榮:解讀美國夢》

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号”載着102名乘客從英國普利茅斯啟航前往北美創建殖民地。當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在今天美國的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抛錨,船上的清教徒主持制定了《“五月花号”公約》,41名自由成年男子在公約上簽字,然後船繼續航行,于12月21日達到殖民定居點,也就是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這批殖民者依據《“五月花号”公約》組建“公民自治體”,公約規定:“為了更好地管理、維護和發展這個自治體,将來,為公共利益随時制定和履行的公正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五月花号”公約》的偉大意義在于,它奠定了美國法治的基礎,勾勒出立法的總體框架。人還沒上岸,大家先約定在北美建設一個法治而不是人治的社會制度,根據大多數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少數統治者或強權的意志來管理社會。《“五月花号”公約》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可比肩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

美國學者普遍認為,《獨立宣言》是美國夢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國夢的象征。“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句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來到美國實現自己的夢想。在《獨立宣言》之後制定的憲法等各種法律為美國夢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好的制度,個人再好的夢也難以實現。

在美國曆史上,本傑明·富蘭克林、馬克·吐溫等無數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作家使用過“美國夢”這個字眼。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時,他的一本暢銷書《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感召了衆多美國人,為他赢得了不少選票。奧巴馬,這個跟着母親長大的非洲裔平民百姓,通過個人努力攀登上美國權力的頂峰,這就是美國夢的一個例證。

形形色色的個體的夢孕育着美國夢的普遍性,那就是不管你出身如何,也不管你有何背景,隻要你努力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正如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Thomas Wolfe,1900-1938)對美國夢解釋的那樣:“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種得天獨厚的機遇……他有權生存,有權工作,有權活出自我,有權依自身先天和後天條件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美國夢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遠遠勝過對物質的追求。美國曆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在《美國史詩》(Epic of America)中寫道:“美國夢遠遠超過物質範疇,美國夢就是讓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實現自我。”他認為:“美國夢不是汽車,也不是高工資,而是一種社會秩序,在這種秩序下,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實現依據自身素質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并得到社會的承認,而與他(她)的出身、社會背景和社會地位無關。”

綜上所述,盡管每個人的夢想不盡相同,但美國夢的共性就是“民主,自由,人權”。“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它是美國夢的土壤;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制度,那國民隻能做“白日夢”,任何美好的夢想就很難實現。“自由”是實現美國夢的方式,體現了美國夢對公民個體的尊重以及“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沒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遊行自由、示威自由、罷工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這些自由,就斬斷了由夢想通向夢想成真的橋梁。“人權”是美國夢的内容,它包括生存權、受教育權、工作權、自由遷徙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批評政府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等。

當然,美國夢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美國雖然在1776年宣布獨立,但直到1865年才廢除奴隸制,直到1870年才明确賦予黑人男子投票權,直到1920才規定各州不得剝奪婦女的選舉權。随時時間的推移,随着人類自我認識的不斷提高,随着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模式也在不斷變化。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的演講中道出了美國夢的真谛:美國夢就在憲法裡,實現美國夢就是實施憲法,如果制定了憲法不實施,那就亵渎了憲法的尊嚴,那就相當于給人民開出一張“空頭支票”,任何夢想都是“黃粱美夢”。

盡管有些人批評美國夢過度強調了物質财富在衡量勝利和快樂上所扮演的角色,

但許多美國人的确認為,這種獲得成功的機會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

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在美國擁有的經濟自由相當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極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邁向巅峰。從美國獨立直至19世紀末期,廣大的土地都無人居住和擁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據并投資和開墾。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美國龐大的自然資源和先進的工業技術則使得快速的社會流動變的可能,而且這種趨勢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

辨證分析

但中國還有一句古語:勤能補拙,天道酬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去世前,在病榻上告誡自己的兒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世間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才會真正地尋到屬于自己的财富和幸福。在對信仰的堅持下,美國夢将作為燈塔指引着美國人奮勇前進,創造美好生活。

曆史沿革

300年前,當英格蘭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橫穿大西洋來到馬裡蘭,尋找一塊清教徒能居住的“淨土”時,“美國夢”(American Dream)已開始悄然萌芽——美國給了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隻要努力奮鬥,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過一般而言,“美國夢”包含幾個要素: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原始淘金夢

18~19世紀的歐洲,貴族尚未退出曆史舞台、社會等級森嚴、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視嚴重……孟德斯鸠、笛卡爾等啟蒙運動的先驅,開始對美國這塊神奇的土地贊頌不已,這也燃起了弱勢群體的“美國夢”。

18世紀來到美國的移民都是歐洲的弱勢者,最典型的是英格蘭的清教徒和德國的破産小農民,當他們來到還是殖民地的美國時,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強烈,也自發地落實了民主。于是,“平等權利”成了“美國夢”的一個内涵。

“人人都能成功”,緣于早期美國土地廣袤而人口稀少,移民都能獲取大片肥沃的土地。當時的美國還是農業經濟為主,土地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成功。随着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西部發現多處金礦,有些幸運兒開始因掘金而一夜暴富,這波“淘金潮”的傳奇,推動了移民西進的浪潮,也為“美國夢”抹上了濃厚的金黃色彩。

不過,這般“美夢”的背後,也是一部血淋淋的曆史:歐洲移民的大片土地,是屠殺了數百萬印第安人而獲得的“無主之地”;高産農田的耕種者,大多是從非洲劫掠來的黑奴;西進掘金的勞力,是血淚交加的華人苦工。

早期的“美國夢”,更多的是歐洲移民的夢。當代的美國曆史學界也有不少人在正視和反思這段曆史,這都是“美國夢”不義的一面。

個人成功夢

南北戰争前後,美國開始了工業化。歐洲來的移民更多地進入紐約、芝加哥、底特律等新興的工業城市。從此,“美國夢”有了新的内涵。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奮鬥起家的工商業巨子、比如依靠個人發明而創立通用電氣公司的愛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銀行的摩根,發明汽車生産線的福特。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起家寒微,但通過勤奮終于創立了自己龐大的事業,成為傳奇人物。

到了21世紀的信息時代,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微軟的比爾·蓋茨、雅虎的楊緻遠以及GOOGLE的三個創立者變成了“美國夢”的新偶像。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年紀輕輕就積累了數百億美元的龐大資産。他們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隻要有智慧,有才能,在美國就可以成功。

投資移民夢

投資移民到美國是很多人實現美國夢的又一途徑,據統計我國每年有上萬人通過投資移民到美國,美國投資移民僅50萬美金,無任何其它條件就可移民到美國,是要求最低條件最寬松的一種投資實現美國夢的方式。

興起原因

美國夢是一個被衆多美國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機會均等是美國夢的靈魂。聰明、勤奮與堅忍不拔是美國夢的必要條件,而幅度巨大的社會階級縱向流動,尤其是由下層階級至上層階級的社會流動是美國夢表現出來的最為顯著特征。400年前,一群理想主義的清教徒們離開了繼承和世襲制度盛行的歐洲大陸,将自己放逐到了美利堅。從建國一開始,美國人就相信機會的平等是他們的國家與歐洲舊大陸的不同之處。100多年來,來自全世界的民衆懷揣着夢想踏上美國,當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無不肅然起敬,高聲歡呼,美國夢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由得想起好萊塢經典影片《教父》中一位成功移民的一句原話“我愛美國,美國給我帶來好運”。

時至今日,衆多的美國人仍然相信自己的國家是鼓勵社會等級縱向流動的化身與代言人,相信一個人可以憑個人能力,而不是家族關系而取得成功,即使是婦女與黑人也不例外。

形成原因

北美發現

北美大陸發現以前,土著民族印第安人沿着曆史發展的正常規律正在緩慢地邁進文明。歐洲人的到來則徹底打亂了北美文明的緩慢進程,也徹底地改變了北美大陸,從而使這塊新大陸變成了“希望之鄉”和可能實現一切夢想的理想天國。這一切首先應歸功于地理大發現的興起和北美大陸的發現。正是由于海上航道的開辟,新大陸的發現推動和促進大量的殖民者和移民湧人這塊希望的田野,才為美國民族的形成和美利堅民族文化精神的鑄造提供了前提條件。

思想啟蒙

北美新大陸的曆代精英創造性地移植了歐洲的進步思想,并将其付諸實踐,從而歐洲進步思想的火花在新大陸結出了豐碩的現實之果。為了保證民主自由理想的實現,美國開國元勳力排一切阻撓,将這些思想寫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也建立了聯邦制的民主共和國。對于美國人來說,自由平等不僅是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也成為一種制度和生活方式。

資本經濟

早期移民向新大陸湧進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既有經濟利益的促動,又有森嚴宗教制度迫害的無奈。清教徒相信北美大陸是上帝規劃的最後一塊福地。他們堅信通過個人的誠實勞動和道德水準的完善,一定能實現自我的理想主義信念。通過道德操守的完善和辛勤的勞動獲得經濟上的成功是他們主要的奮鬥目标,同時也是清教思想的精髓。這種強調經濟成功的清教思想正好與當時興起的資本主義精神相合拍。從一開始,資本主義的種子就在北美大陸紮根。

西進運動

美國夢是美國文化精神的縮影。對于白人來說,美國夢就是個人至高無上的各種價值的實現和實際利益的滿足。這種對個人價值和成功高度肯定的觀念集中體現為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歐洲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對個人價值的肯定,清教徒帶到美洲的清教主義思想等都與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西進運動雖沾染了印第安人的血淚,但在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異常重大的作用。

代表人物

美國夢的代表: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美國第44任美國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鮑比·金達爾;布什政府的勞工部長趙小蘭;美國商務部長卡洛斯·米格爾·古鐵雷斯;奧巴馬政府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原美國商務部長、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奧巴馬政府内閣秘書盧沛甯;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前百人會會長傅履仁。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美國流行女歌手布蘭妮·斯皮爾斯。好萊塢女明星瑪麗蓮·夢露。

“美國夢”背後的真正動力是什麼?一些曆史學家認為,就是對财富的渴求和追逐。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曆史學教授馬修·沃肖爾指出:“對金錢的追求,是‘美國夢’中不變的成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