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

綿

漢語漢字
綿(拼音:miá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根據現有材料,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也見于春秋著作《左傳》。綿字屬會意字,由帛和糸會意,表示取絲相連結成帛類物的意思,引申指如絲綿那樣綿綿不絕,又引申指像綿一樣單薄軟弱。
  • 中文名:綿
  • 拼音:mián
  • 繁體:綿
  • 部首:纟
  • 五筆:XRMH(86、98)
  • 倉颉:VMHAB
  • 鄭碼:ZNLI
  • 字級:一級
  • 平水韻:下平聲·一先
  • 筆畫:11
  • 部首筆劃:3
  • 統一碼:CJK 統一漢字 U 7EF5
  • 四角碼:2612₇
  • 筆順編号:55132511252
  • 異體字:緜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會意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圖1),左像糸右像帛。“糸(mì)”的古字形像一束絲,“帛(bó)”指絲織品。從糸從帛,會纏連的絲綿之意。篆文(圖2)将兩個構件對調,糸變為系,隸定作緜。從“系”表示連續。隸書從篆文來。漢字簡化之前,綿和緜長期并存。《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将“緜”作為異體字并入“綿”。

“綿”的原義是絲棉。延伸指絲絮狀物。進而延伸指似絲綿一樣接連不斷,還指久遠。絲綿的特點是柔軟,故“綿”也引申指柔軟,又引申指薄弱、軟弱。例如“略盡綿力”。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綿mián ㄇㄧㄢˊ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綢。~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薄。~軟。~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延。~聯。~長。~亘。連~。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

詳細字義

◎綿

綿、緜 mián

〈名〉

(會意。從帛,從糸( mì)。本義:絲棉,精絲綿,新絲綿)

同義[silk floss]

绛缇絓紬絲絮綿。——《急就篇》。顔注:「漬繭擘之,精者為綿,粗者為絮。今則謂新者為綿,故者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帳。——《資治通鑒》

吳綿軟如雲。——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綿子(絲綿);綿衣(内裝絲綿的衣服);綿帛(絲綿絹帛的總稱);綿矩(加工絲綿的工具)

通「棉」[cotton]。如:綿花(棉花);綿絮(指彈松的絲綿或棉花);綿絨(軋去棉籽尚未彈松的棉花)

絲絮狀物[floc]

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陸遊《醉中懷眉山舊遊》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周邦彥《蘭陵王》

姓。春秋齊有綿駒

詞性變化

◎ 綿

綿 mián

〈動〉

接連不斷[be continuous;connect;link]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詩·大雅·綿》

緜,連也。——《廣雅•釋诰四》

鄭綿絡些。——《楚辭•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選•張衡·思玄賦》

綿地千裡。——《後漢書•西羌傳》

又如:綿連(連續不絕);綿絡(連續不絕);綿聯(連綿不絕的樣子);綿長(延續久遠)

◎綿

綿 mián

〈形〉

久遠[far back]

微睇緜藐。——司馬相如《上林賦》。注:「遠視貌。」

鳥嶼緜邈。——左思《吳都賦》。注:「廣遠貌。」

又如:綿暧(久遠,悠遠);綿眇(遙遠、悠遠、遠視的樣子);綿野(遙遠的郊野)

柔軟,單薄[soft]。如:軟綿綿;綿薄(謙稱自己薄弱的能力)

薄弱;軟弱[weak;feeble]

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漢書•嚴助傳》

又如:綿弱(柔弱,薄弱);綿幂(微細);綿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綿力(謙詞,能力薄弱)

病重[(disease) severe]

不圖所患,遂爾綿笃。——《晉書•陶侃傳》

又如:綿笃(病危,病勢沉重);綿惙(病勢垂危)

美,盛[tender;flourishing]。如:綿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樣子);綿麗(柔美華麗)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下】【系部】武延切(mián)

聮微也。從系從帛。

說文解字注

聯?也。聯者,連也。?者,眇也。其相連者甚?眇,是曰緜。引申為凡聯屬之偁。《大雅》:“緜緜瓜瓞。”傳曰:“緜緜,不絕皃。”又引申為絲絮之偁,因其媆弱而名之。如《糸部》絮下雲:“敝緜也”,鄭注《禮記》雲:“纩,新緜也”是也。又引申為薄弱之偁。如淮南王安谏伐閩粵曰:“粵人緜力,薄材,不能陸戰”是也。

從系帛。謂帛之所系也。系取細絲,而積細絲可以成帛,是君子積小以高大之義也。武延切,十四部。

廣韻

武延切,平仙明‖綿聲元2部(mián)

緜,精曰緜,麤曰絮。《說文》曰:“䏈微也。”又姓,晉張方以綿思為腹心。武延切。十七。

綿,上同。

【校釋】緜思,原作“綿思”,據钜宋本、四庫全書重修本改。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緜·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9

(mián)《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并音棉。《正韻》莫堅切。音眠。《玉篇》:新絮也。今作綿。《廣韻》:精曰緜,麤曰絮。《釋名》:緜猶湎,湎柔而無文也。《書·禹貢》:厥篚纖纩。傳纩,新緜。《前漢·王褒傳》:難與道純緜之麗密。注:緜纩之密。

又《說文》:緜聯,微也。《博雅》:連也,小也。緜緜長也。《詩·王風》:緜緜葛藟。注:長不絕之貌。又《大雅》:緜緜瓜瓞。疏:微細之辭。

又緜緜,詳密也。《詩·周頌》:緜緜其麃。

又緜蠻,鳥聲。《詩·小雅》:緜蠻黃鳥。

又緜猶彌漫也。《谷梁傳·文十四年》:緜地千裡。

又纏緜,猶綢缪也。《淮南子·主術訓》:纏緜經宂。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廣漢郡緜。注:緜水所出。

又姓。《孟子》:緜駒處於高唐。《廣韻》:晉張方以緜思為腹心。

(miè)又《集韻》莫列切。音滅。弱也。

又《韻補》葉彌鄰切。魏文帝《思親賦》:痛弱條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緜緜。蒙屯險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按,《說文》在系部,今并入。

【未集中】【糸部】綿·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8

《玉篇》《廣韻》《集韻》并同緜。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綿、緜

高本漢系統

m

i̯an

王力系統

m

ǐan

周法高系統

m

jiwan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山先仙

jiɑn

山先仙

jiɑ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m

i̯ɛn

m

ǐɛn

m

jæn

m

iæn

m

jiän

m

ǐɛn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綿、緜

平聲

下平二仙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武延切

mjæn

集韻

綿、緜

平聲

下平二?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彌延切

mjæn

入聲

十七?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莫列切

mjæt

禮部韻略

綿

平聲

彌連切

增韻

綿、緜

平聲

彌連切

中原音韻

綿

陽平

先天

齊齒呼

次濁

miɛn

中州音韻

綿

平聲

先天

麻邊切

洪武正韻

綿、緜

平聲

十一先

次濁

莫堅切

mien

分韻撮要

綿

陽平

第一先藓線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