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鱗癌

肺鱗癌

細胞癌症
肺鱗癌又稱肺鱗狀上皮細胞癌,包括梭形細胞癌,是最常見的類型,占原發性肺癌的40%~51%。肺鱗癌多見于老年男性,與吸煙有密切關系。肺鱗癌以中央型肺癌多見,并有胸管腔内生長的傾向,肺鱗癌早期常引發支氣管狹窄,或阻塞性肺炎。肺鱗癌生長緩慢,轉移晚,手術切除機會較多,5年生存率較高,肺鱗癌對放療、化療不如小細胞未分化癌敏感。肺鱗癌臨床表現為咳嗽、無痰或咳少量白色黏膩痰、痰中帶血或咳血、胸痛、胸悶氣促、發熱、消瘦及相關肺外轉移症狀。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撰述“肺痿”專篇,言其以“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為常見症狀,這與腫瘤直接刺激氣道的咳嗽感受器、繼發性阻塞性肺炎及神經源性炎症相關。“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咽喉不利”,即咳時伴氣急、聲嘶、喉中哮鳴聲,這與腫瘤壓迫喉返神經時所見症狀相似。肺鱗癌為肺癌的一種常見病理類型,多為中央型,呈浸潤性生長、支氣管腔内生長或管壁深層浸潤,易包繞、壓迫或阻塞大氣管,導緻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或因腫瘤胸膜轉移引起癌性胸水,壓迫肺髒,導緻器官萎縮,功能喪失。《臨證指南醫案·肺痿門》記載: “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榮。”一指肺髒通氣功能障礙,即萎弱之義; 二指肺髒器質性塌陷,即萎縮之義。肺鱗癌的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相關。流行學調查顯示,約 91%的肺鱗癌患者有吸煙史,以老年男性多見[1]。
  • 别名:肺鱗狀上皮細胞癌
  • 就診科室:腫瘤科、呼吸科
  • 多發群體:老年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肺
  • 常見症狀:發熱、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
  • 傳染性:無

病因

主要是由于支氣管黏膜柱狀上皮細胞受慢性刺激和損傷、纖毛喪失、基底細胞鱗狀化生、不典型增生和發育不全,最易突變成癌。

臨床表現

1.發熱

以此首發症狀者占20%~30%。肺鱗癌所緻的發熱原因有兩種,一為炎性發熱,多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抗生素治療可能奏效,但因分泌物引流不暢,常反複發作;二為癌性發熱,多由腫瘤壞死組織被機體吸收所緻,此種發熱抗炎藥物治療無效,激素類或吲哚類藥物有一定療效。

2.咳嗽

咳嗽是最常見的症狀,以咳嗽為首發症狀者占35%~75%。肺鱗癌所緻的咳嗽可能與支氣管黏液分泌的改變、阻塞性肺炎、胸膜侵犯、肺不張及其他胸内合并症有關。對于吸煙或患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如咳嗽程度加重,次數變頻,咳嗽性質改變如呈高音調金屬音時,尤其在老年人,要高度警惕癌變的可能性

3.痰中帶血或咯血

痰中帶血或咯血亦是肺癌的常見症狀,以此為首發症狀者約占30%。由于腫瘤組織血供豐富,質地脆,劇咳時血管破裂而緻出血,咳血亦可能由腫瘤局部壞死或血管炎引起。咳血的特征為間斷性或持續性、反複少量的痰中帶血絲,或少量咯血,偶因較大血管破裂、大的空洞形成或腫瘤破潰入支氣管與肺血管而導緻難以控制的大咯血。

4.胸痛

以胸痛為首發症狀者約占25%。常表現為胸部不規則的隐痛或鈍痛。

檢查

1.X線檢查

通過X線檢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可能看到由于支氣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氣腫、肺不張或病竈鄰近部位的浸潤性病變或肺部炎變。

2.支氣管鏡檢查

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窺察支氣管内膜及管腔的病變情況。可采取腫瘤組織供病理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以明确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

3.細胞學檢查

痰細胞學檢查是肺癌普查和診斷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原發性肺癌患者多數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

4.剖胸探查術

肺部腫塊經多種檢查和短期診斷性治療仍未能明确病變性質,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應作剖胸探查術。這樣可避免延誤病情緻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治療

1.化療

肺鱗癌第一個周期化療較敏感,治療作用可達25%,第二個周期化療可達10%,三個周期以後作用基本為零。化療會抑制骨髓造血系統,主要是白細胞和血小闆的下降,可以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闆刺激因子治療。化療分為治療性化療和輔助性化療。

2.放療

放療對小細胞肺癌療效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慢,故多用根治治療。放療與化療的聯合可以視患者的情況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療或交替化放療的方法。

3.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是肺鱗癌首選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早期的肺鱗癌患者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