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史

中國文字史

中國多種文字的曆史
中國文字史包括多種文字的曆史。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曆史過程,大緻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曆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我們今天所用字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多,發展的類型不一。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卓越的文字文化。
  • 中文名:中國文字史
  • 外文名:
  • 别名:
  • 拼音:zhongguowenxueshi
  • 定義:中國文字史包括多種文字的曆史
  • 出處:人文科學
  • 起源:商代之前

概述

中國文字是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當今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文字,也是當今世界上應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中國文字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的文字,按年齡計算,恐怕有四、五千歲了,因為遠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它已經是相當發達的文字體系了。

在地球上,隻有幾種文字比中國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在另外兩個古老的文化策源地上出生的古埃及的聖書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經很發達了,它們記錄了古埃及帝國,古代蘇末王朝,巴比倫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有聲有色的曆史故事。不過這兩種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後已經被埋在滾滾黃沙和斷垣殘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學家的考古發掘才使它們重見天日的。它們都是曆史博物館裡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了。中國文字是流傳到現代的唯一的曆史碩果,是文字中的最老的壽星。

漢字的産生的時間直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根據目前的發現來看約有四、五千年的時間。甲骨文雖然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文字,但是根據現在考古發掘來看,早在商代早期甲骨文就是一種很成熟的文字體系。因此甲骨文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他必定經曆過漫長的發展時期。

起源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叙文。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 

中國老一輩的曆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認為中國文字的産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認為半坡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号“應該就是漢字的原始階段”。于省吾也認為“這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産生的一些簡單文字”。但根據一些學者的再研究,以為半坡符号以及在此以後的山東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的刻劃符号,“跟漢字的形成大概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中國的“漢字形成過程”,是“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一種比較折衷的意見,則認為中國文字“在人民中萌芽”為6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則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後期。 

漢字的演變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幾種字體的通行時間有時并非截然有前後明顯的劃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稱鐘鼎文和銘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它從商朝後期開始在青銅器上出現,至西周時發展起來。大體上商後期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不超過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鑄的文字則長達497字。現在先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大約有1萬件以上。金文據古文字學家容庚所編《金文編》統計,大約單字共3000多個,其中2000字已經認識。金文的形體和結構,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種字形。 

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經曆巨大變革,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時的文字趨向簡化,各諸侯國因不相統一而形成“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況,大體上秦國用大篆,六國用“六國古文”。六國古文也是一種“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筆畫拉長,成為一種柔婉美化的長線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全國範圍内統一文字、貨币、度量衡,規定通行全國的标準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體,由李斯書寫出标準字體《倉颌篇》,趙高作出《愛曆篇》,胡毋敬作《博學篇》,讓全國統一用他們簡化後的字體書寫,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漸被更方便更簡化的隸書所代替。據說隸書最初是由下層低賤的人們使用的,當時“隸”指“徒隸”, 本來隸書這種簡便的字是寫給他們看的。後來在民間用得多了,盛行起來,連統治階級也不得不用這種字書寫了,到漢朝時就成為全國範圍的正式書寫體。現在流傳下來的漢碑,就是由這種隸書寫成的。 

隸書後來又演變成草書。這是一種隸書的快寫體,它發展成為獨立字體,大約始于東漢。與草書同時興起的還有楷書,它又名“正書”或“真書”,成熟于東漢時期,盛行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最後出現于東漢末年的一種字體是行書,基本上是楷書的樣子,可以說是楷書的一個支派。楷書、行書和草書,一直流傳至今。

特點

漢字源于圖畫,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其似畫非畫,似字非字,我們稱為圖畫文字。圖畫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逐漸演變,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以至現在的電腦字體。圖畫文字已成為筆劃省簡、具規模的漢字了。 

漢字是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有着獨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漢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廣的文字。一種文字通行面的廣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區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數的多少來共同決定的,我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億多,而其中事業漢語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是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漢字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曆史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距今4100多年。而我們的漢字呢,從近年的考古資料可以看出,漢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漢字的壽命是最長的,我們至今仍在使用它。

漢字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是獨立創造,獨立發展起來的文字。對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們可以知道,它們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漢字則是由圖畫發展起來的象形文字,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終變成了拼音字母,而發展成為一種拼音文字。漢字卻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用一種獨創的方法把音行義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豐富多采的文字體系。

由于漢字的通行面特别廣,曆史特别長,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産靠它保存下來的也特别多。包括哲學的、科學的、曆史的、文學的,代表着我們民族文化的全部結晶。

通過漢字我們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狀況,聽到兩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鳴。總之,漢字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有着莫大的貢獻。同時,漢字是唯一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文字。漢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成為一種線條文字,而線條結構是可以表現一種構圖美的。所以,漢字除了可以記錄漢語以外,還可以成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品。曆代都出過以書法名家的人,如漢代蔡邕的八分書,晉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張旭的狂草。在我國曆史上,書法與繪畫齊名,不分軒轾。其他民族的文字雖也講究書法的工拙,卻沒有哪個民族把書法列為藝術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