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養貓

雲養貓

新的養貓方式
雲養貓,指生活中因為家庭條件或者是環境因素不能養貓,每天靠看其他博主貓咪的圖片或視頻來安撫一個貓奴的撸貓欲望。
  • 中文名:雲養貓
  • 外文名:cyber cat petting
  • 别名:

簡介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很想養一隻貓咪,但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放棄這個念頭。比如:父母不同意、讀大學的時候、上班沒有時間等等,于是,愛貓的人們發明了一種新的養貓方式——“雲養貓”。

“雲養貓”籠統來講是自己不養,頻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上轉發别人家貓的照片,稱為“我家貓咪”,他們會定期給貓主人買貓糧、給“自己的貓咪”打賞。有人說“這有什麼意思”,也有人說“挺好玩兒的”。

靠互聯網關注其他人,定期從發放的貓片中吸取養分,雖然記不住這些貓主人是誰,但對别人家的貓姓名、外号、特征如數家珍,更誇張的是還能記住體重。這個群體的名字叫“雲養貓”。

随着網絡越來越發達,“雲養貓”一族也越來越多起來。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說,她關注了一大堆養貓博主,微博“監視”别人家的貓,博主一發視頻就開心,雖然自己沒有養貓,可是卻活在雲養貓的世界中,開心地做着一枚“貓奴”。

模式

本人外出務工,貓交給父母養

定期買貓糧貓罐頭往家裡寄,讓家裡人發貓咪照片視頻給自己看,能獨享貓咪跟自己連線的VIP服務;“雖然摸不了抱不着,但這是我的貓”。

衆包模式

精神領養網絡紅貓,但貓有自己的主人。網友們可以給貓買貓系列産品,獲得貓咪照片和視頻。

精神養貓

完全虛拟,“我的貓由我制造”。

原因

現實生活中養貓花費精力多,虛拟世界過一把養貓瘾。

南京市民宋婧養貓很多年,身邊就有愛雲養貓卻不自己養的人,“可能這是一種自我虛拟的世界,以此獲得精神寄托。”她介紹,第三種模式是完全虛拟的,不是真實存在的,是網友想象的、拼湊出來的貓。每次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拼湊到它的身上,讓它的生命更豐滿一些,也會給它續命。“就跟百度雲一樣,我沒有空間去存儲這些數據,我就放在雲端有需要就下載下來。我沒有條件去養一隻貓,我就去編一隻貓。”

“雲養貓聽說過呀,我最近也在跟。”玲玲是個80後上班族姑娘,工作繁忙常常加班,有時間會經常給關注的貓送貓罐頭貓糧,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自己不養一隻,“其實我是養過貓的。”她介紹,有時候動物的精力太旺盛,自己沒有足夠時間關照它,現在關注網絡上可愛的貓也可以獲得治愈。

玲玲覺得,現實中養貓比小孩難養:動物自制力差,生病了不能忍住不抓不撓;有一定破壞力,家裡經常一團糟;幫貓剪指甲、掏耳朵、塗藥、洗澡、定期打針等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可能被抓被咬。“特别麻煩的是,朋友來做客就被貓抓傷了,弄得又要賠禮道歉又要陪同打針,很不好意思。”雖然麻煩,玲玲養過一隻貓也長到了3歲,“貓突然生病就救不活了,弄得我很傷心,幹脆就不在現實生活中養了。”

調查

養貓也能賺錢?貓奴會打賞貓咪。

雲養貓還可以賺錢,其賺錢的方式大概是貓主人發兩張貓咪的照片,詢問愛貓人士:那你,參加雲養貓計劃嗎?貓奴無奈又肯定地回答:好吧參加,貓主人很快丢了一句:押金1元,然後很快便可收到貓奴的微信轉賬。這些錢一般用來買貓糧、給貓洗澡等養貓的花費。遇到貓主人慷慨地發出貓咪搞怪、表演,或哪怕什麼都不做,隻要夠呆萌夠可愛的視頻時,貓奴們更是一定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轉發,一般也會給貓主人送去對此貓咪的打賞。“一隻貓可以有多個貓奴關注,如果每人都不定期給貓咪打賞,給貓主人辛苦錢的話,發展起來也是一個産業鍊呢。”一位雲養貓的姑娘感歎。

有雲養貓、雲養狗,是不是也有雲養花、雲養……

“我不僅雲養了一隻貓,還雲養了一隻狗。”網友“藍色T恤”剛剛工作一年,她表示自己關注的那隻貓的主人太懶了,很久都不更新小貓的視頻和照片,她多次想取消關注,終于沒舍得,因為平時也愛狗,就又雲養了一隻鄰居家的小狗。“平時隻要有空就去鄰居家陪它,有時還帶它洗澡,不過因為我要加班,回來得比較晚,一般不能帶它遛彎兒,為了補償,就不時帶一些狗糧到鄰居家。”“藍色T恤”說,她對狗狗的特征愛好記得特别清楚,再加上經常在微信圈曬,并稱“我家狗狗”,朋友們一開始還以為是她養的,後來她又專門科普了下“雲養”這個概念。“現在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不過我身邊的愛貓、愛狗族已經開始玩兒起來了。”

“那麼,随着‘雲養’的範圍不斷擴大,應該也會有雲養花、雲養烏龜等等之類的出現吧。”記者在辦公室問詢了一位年齡30+的同事,他表示不懂現在年輕人心态的同時,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專家解讀

“類似雲養貓的現象中國20年前就有了。”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社會學博士周凱告訴記者,彼時流行在小玩具上養電子寵物,這一玩具在深圳研發出來後曾成為全國男生追求女生時送的禮物,女孩子們收到後都當真的寵物養。“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有人認養了一匹馬,自己又沒空照料,就一年交兩三萬元請馬場的人代養,自己可能一年也騎不了幾次。”周凱認為,雲養貓是多元社會下年輕人的一種愛好,“是互聯網+形式下一種新的休閑方式,微信、微博可以發送照片,正好解決了距離的問題。”周凱認為,雲養貓其實與20年前的飼養電子寵物實質相同,換湯不換藥。

那麼,這反映了這批年輕人的什麼心态呢?“除了是一種玩耍方式外,這個也可以看作他們的精神寄托。”周凱說,就像有人喜歡打麻将,有人喜歡打球,他們就喜歡這個。“不過,這批人我認為也可能有程度不同的情感缺失。”周凱認為,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完全可以滿足人們交往的需要,“如果還要去線上尋找寄托,可能說明他們的精神是存在缺失的。”

“這部分人還有一個需要通過外在肯定來肯定自己、得到内心滿足的心态。”周凱進一步分析,就像養寵物,有人就愛養稀奇古怪的,當他帶着寵物出門,收到外人好奇的目光或議論聲時,他有一種自我的滿足感,“這種評論或眼光貼合了他内心深處特立獨行、渴望被肯定的需要,他自認為走在了同齡人的前面,能去嘗試别人沒有做過的東西。”周教授把這種心理稱為“潮”。除了潮外,他認為雲養貓人還一種心理叫“宅”,而“宅”又跟他們找不到更高的追求、找不到能體現自己更高價值的事有關。

“這批年輕人不是特例,其實這是現代社會的通病。現在人太看重工作、賺錢上的成功了,缺乏文化的引領,人其實非常容易迷失。雲養貓可能不是有害于社會,但它也不是有益于社會,我們不去批判。不過我想如果這批年輕人有更高的信念、去快樂地追求自己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時,他們不會把大好的時光放在雲養貓這種事情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