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練習曲

革命練習曲

肖邦創作的練習曲
革命練習曲,表現了肖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内心的悲憤欲絕。因此,被後人命名為“革命”練習曲。[1]全曲激昂悲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的心情,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呐喊與抗争。
    中文名:革命練習曲 外文名: 所屬專輯: 歌曲時長: 歌曲原唱: 填詞:肖邦 譜曲:肖邦 編曲:肖邦 音樂風格:古典音樂 歌曲語言:

藝術價值

作品由十二首練習曲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術鍛煉目的。如第一首練右手的伸張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第二首練右手3、4、5指的獨立、靈活和翻越彈奏等等。在這同時,每首練習曲又具有鮮明、動人的音樂形象。加第三首中抒情如歌的旋律在下方三個聲部伴奏下奏出,非常優美動聽,并寄寓了深情——肖邦對祖國的熱愛。

評價

肖邦一生共創作了二十七首練習曲,1831年創作的《c小調練習曲》(《革命練習曲》)是其中流傳得最廣的一首。它一直吸引着無數的琴演奏家,從而使它成為鋼琴歌曲音樂會上最常見的表演曲目之一。

歌曲賞析

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相結合而體現出來的。主題後半部分具有明顯的宣叙調特點,仿佛傾訴着内心的苦痛。樂曲中段,附點節奏級進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調,在急驟起伏的伴奏聲中一再重現,使樂曲情緒越來越激昂。尾聲出現了蘊含悲痛的曲調,寄托了沉深的憂郁和哀思。

關于内容

鋼琴練習曲到了肖邦的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然而,使技術性較強的練習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應當說是從肖邦開始的。肖邦鋼琴練習曲的獨創性也正在于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高度結合。

肖邦的練習曲雖然絕大多數作于30年代,但已非常成熟,在他的全部創作中也屬于傑作。首先,它們具有高度的獨創性,把藝術性和技術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19世紀初以來鋼琴練習曲常流于單純技術性的機械、平庸和枯燥。

從技術的角度看,肖邦的練習曲是技術題材最為集中,訓練價值最為有效的,而且可以說它們開拓了近現代鋼琴的新天地;從音樂的角度看肖邦的練習曲已不再是單純的練習曲,而是真正的藝術珍品群很好的音樂會表演曲目。正是肖邦的練習曲為後世的“藝術性練習曲”、“音樂會練習曲”開辟了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