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敗毒散

人参败毒散

中药方剂
人参败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品用的是散剂,是解表用的,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的作用。用于感受风寒之邪出现的头疼、脖子疼,而且出现恶寒、高热、壮热的病症,身体上出现的烦痛。也用于恶心、呕吐的治疗。
  • 药品名:人参败毒散
  • 外文名:
  • 别名:十味汤
  • 是否处方药:否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药禁忌:
  • 剂型:
  • 运动员慎用:
  • 是否纳入医保:否
  • 批准文号:
  • 药品类型: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汤头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组成

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900克。

用法

上药十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功效

扶正匡邪,疏导经络,表散邪滞。

主治

益气解表,散寒祛湿。用于气虚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口渴,头痛,肢体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脉浮无力。

附注

【禁忌】非夹表证不可用。

【附注】败毒散(《活人书》卷十七)、羌活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十味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人参前胡散(《鸡峰》卷五)。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炎,解热,镇痛,护肝等作用。

1、抗炎:人参败毒散能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二甲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能提高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对维生素C含量也有升高趋势;能使大鼠血浆中醛固酮和皮质醇含量下降;能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2、解热:将人参败毒散的各药味共同煎煮提取(合煎)给酵母致热大鼠灌胃,服药后3小时能明显解热。但将组成方剂的各药味分别煎煮(分煎),然后混合,以相同剂量给予动物,未见解热作用。

3、镇痛: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败毒散无论是合煎或分煎,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以合煎的作用为强。

4、护肝:对硫代乙酰胺中毒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清的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合煎的作用均强于单煎。

临床应用

1、急性病毒性肝炎:用人参(党参代)、茯苓、枳壳、桔梗、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独活、甘草各9g、薄荷3g,生姜3片,每日1剂,分2次煎服,4周为1个疗程。

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52例,其中男121例,女31例;年龄16-35岁;病程5-12日。参照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提出的急性肝炎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愈139例,占91.4%;无效(包括中途更医)13例,占8.6%。服药剂量28-42剂。

2、婴幼儿腹泻:用人参(党参代)、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柴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表邪较重,加荆芥、防风;咳嗽痰多,加陈皮、半夏;呕吐,加茹、半夏;伤食,加焦麦芽。脾虚久泻,加白术,扁豆;湿重,加苍术,苡仁;脾胃虚寒,以炮姜易生姜。风寒型以汤剂为主,脾虚型以散剂为主。

治疗婴幼儿腹泻132例,男性74例,女性58例,其中1岁以内的35例,2岁以内的68例,3岁以内的29例。结果:服1剂痊愈者14例,占11%;服2-3剂痊愈者79例,占60%;服4剂痊愈者24例,占18%;服2剂无效而改用它法或服药中又用抗生素者15例,占11%;总有效率89%。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