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汉语汉字
据是一个汉字,读作jū/jù,本意是指手靠着、椅靠着,也指占有、占据。该文字在《史记·陈涉世家》和《资治通鉴·唐纪》等文献均有记载。
  • 中文名:据
  • 拼音:jū、jù
  • 繁体:據
  • 部首:扌
  • 郑码:DXEJ
  • 笔顺:横竖钩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 笔画数:11画
  • 笔画顺序:一丨一乙一丿一丨丨乙一
  • 郑码编码:DXEJ
  • unicode代码:636E
  • GBK代码:BEDD
  • 86,98五笔:rndg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动词(jù)

形声,本义:手靠着;椅靠着。

1、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梁书·韦放传》

2、安;定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黄石公三略》

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史记》

3、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4、割据

孙刘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拨乱,拥据函夏——《三都赋》序

武帝以侯瑱拥据江州,命文育讨之,仍除南豫州刺史,率兵袭盆城。——《南史·周文育传》

5、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根据

田字格中的“据”字

田字格中的“据”字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7、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8、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9、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名词(jù)

1.证据,凭证。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据(jū)

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1]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

常用词组

据案、据称、据此、据点、据理、据理力争、据实、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据·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8

《唐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居。《说文》戟挶也。《诗·豳风笺》韩诗云:口足为事曰拮据。

又《集韵》《韵会》《正韵》?居御切,音据。手病也。

又与据通。《前汉·扬雄传》潭思浑天,参摹而四分,之极於八十一,旁则三摹九据,极之七百二十九赞,亦自然之道也。《注》据,今据字,犹位也,处也。

又《酷吏传赞》赵禹据法守正。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据以骄骛。《注》张揖云:据,直项也。

(据)《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御切,音锯。《说文》杖持也。《论语》据於德。

又《广韵》依也。《易·困卦》困于石,据于蒺藜。《诗·邶风》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左传·僖五年》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注》据犹安也。

又引也,援也。《尔雅疏序》事有隐滞,援据徵之。

又按也。《礼·玉藻》君赐稽首据掌,致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经》猛兽不据。《注》以爪按拏曰据。

又拒守也。《史记·赵奢传》先据北山上者胜。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据成。

又《集韵》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与庄子觉则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记注》讫逆切,音戟。《吕后纪》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

又叶求於切,音蘧。《史记·龟筴传》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据。通作据。见据字注。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据

?挶也。从手居声。九鱼切

(据jù)杖持也。从手豦声。居御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