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

汉语汉字
绵(拼音:mi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根据现有材料,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春秋著作《左传》。绵字属会意字,由帛和糸会意,表示取丝相连结成帛类物的意思,引申指如丝绵那样绵绵不绝,又引申指像绵一样单薄软弱。
  • 中文名:绵
  • 拼音:mián
  • 繁体:綿
  • 部首:纟
  • 五笔:XRMH(86、98)
  • 仓颉:VMHAB
  • 郑码:ZNLI
  • 字级:一级
  • 平水韵:下平声·一先
  • 笔画:11
  • 部首笔划:3
  • 统一码:CJK 统一汉字 U 7EF5
  • 四角码:2612₇
  • 笔顺编号:55132511252
  • 异体字:緜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会意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图1),左像糸右像帛。“糸(mì)”的古字形像一束丝,“帛(bó)”指丝织品。从糸从帛,会缠连的丝绵之意。篆文(图2)将两个构件对调,糸变为系,隶定作緜。从“系”表示连续。隶书从篆文来。汉字简化之前,绵和緜长期并存。《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緜”作为异体字并入“绵”。

“绵”的原义是丝棉。延伸指丝絮状物。进而延伸指似丝绵一样接连不断,还指久远。丝绵的特点是柔软,故“绵”也引申指柔软,又引申指薄弱、软弱。例如“略尽绵力”。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绵mián ㄇㄧㄢˊ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详细字义

◎绵

綿、緜 mián

〈名〉

(会意。从帛,从糸( 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silk floss]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通「棉」[cotton]。如: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丝絮状物[floc]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

姓。春秋齐有绵驹

词性变化

◎ 绵

綿 mián

〈动〉

接连不断[be continuous;connect;link]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緜,连也。——《广雅•释诰四》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选•张衡·思玄赋》

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

又如: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绵

綿 mián

〈形〉

久远[far back]

微睇緜藐。——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

鸟屿緜邈。——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又如: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柔软,单薄[soft]。如: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薄弱;软弱[weak;feeble]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汉书•严助传》

又如: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病重[(disease) severe]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晋书•陶侃传》

又如: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美,盛[tender;flourishing]。如: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系部】武延切(mián)

聮微也。从系从帛。

说文解字注

联?也。联者,连也。?者,眇也。其相连者甚?眇,是曰緜。引申为凡联属之偁。《大雅》:“緜緜瓜瓞。”传曰:“緜緜,不绝皃。”又引申为丝絮之偁,因其媆弱而名之。如《糸部》絮下云:“敝緜也”,郑注《礼记》云:“纩,新緜也”是也。又引申为薄弱之偁。如淮南王安谏伐闽粤曰:“粤人緜力,薄材,不能陆战”是也。

从系帛。谓帛之所系也。系取细丝,而积细丝可以成帛,是君子积小以高大之义也。武延切,十四部。

广韵

武延切,平仙明‖绵声元2部(mián)

緜,精曰緜,麤曰絮。《说文》曰:“䏈微也。”又姓,晋张方以绵思为腹心。武延切。十七。

绵,上同。

【校释】緜思,原作“绵思”,据钜宋本、四库全书重修本改。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緜·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9

(mián)《广韵》武延切。《集韵》《韵会》弥延切。并音棉。《正韵》莫坚切。音眠。《玉篇》:新絮也。今作绵。《广韵》:精曰緜,麤曰絮。《释名》:緜犹湎,湎柔而无文也。《书·禹贡》:厥篚纤纩。传纩,新緜。《前汉·王褒传》:难与道纯緜之丽密。注:緜纩之密。

又《说文》:緜联,微也。《博雅》:连也,小也。緜緜长也。《诗·王风》:緜緜葛藟。注:长不绝之貌。又《大雅》:緜緜瓜瓞。疏:微细之辞。

又緜緜,详密也。《诗·周颂》:緜緜其麃。

又緜蛮,鸟声。《诗·小雅》:緜蛮黄鸟。

又緜犹弥漫也。《谷梁传·文十四年》:緜地千里。

又缠緜,犹绸缪也。《淮南子·主术训》:缠緜经宂。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广汉郡緜。注:緜水所出。

又姓。《孟子》:緜驹处於高唐。《广韵》:晋张方以緜思为腹心。

(miè)又《集韵》莫列切。音灭。弱也。

又《韵补》叶弥邻切。魏文帝《思亲赋》:痛弱条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緜緜。蒙屯险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按,《说文》在系部,今并入。

【未集中】【糸部】绵·康熙笔画:14·部外笔画:8

《玉篇》《广韵》《集韵》并同緜。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字头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绵、緜

高本汉系统

m

i̯an

王力系统

m

ǐan

周法高系统

m

jiwan

西汉

东汉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山先仙

jiɑn

山先仙

jiɑ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m

i̯ɛn

m

ǐɛn

m

jæn

m

iæn

m

jiän

m

ǐɛn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绵、緜

平声

下平二仙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武延切

mjæn

集韵

绵、緜

平声

下平二?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弥延切

mjæn

入声

十七?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莫列切

mjæt

礼部韵略

平声

弥连切

增韵

绵、緜

平声

弥连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先天

齐齿呼

次浊

miɛn

中州音韵

平声

先天

麻边切

洪武正韵

绵、緜

平声

十一先

次浊

莫坚切

mien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一先藓线屑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