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

秧歌舞

汉族舞蹈形式
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 中文名:秧歌舞
  • 外文名:
  • 别名:扭秧歌
  • 类 型: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
  • 形 式:集体舞蹈

简介

鞑子秧歌起源于辽金时期,是一种舞蹈艺术。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秧歌表演人数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他们大幅度地扭动双臂,转动灵活的腰部,尤其是男子下装的步伐是“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以短健为美。秧歌故事性强,样式独特巧妙,表演生动幽默、诙谐有趣。

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主要形式。因为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也给林区人民、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倦的好方法。

秧歌舞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历史发展

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现今广义的秧歌大致有三种类型。

唱歌舞蹈小戏。 狭义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后扭秧歌更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群众感觉,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秧歌健壮明朗,自由奔放,东北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山东秧歌豪迈粗犷、舒展大度等。

现在的秧歌舞样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扭、高跷、腰鼓、花棍、旱船,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灯舞等。秧歌的音乐由原来较为传统的民乐,好像唢呐、锣鼓、钹等,发展到电子乐,不同的高科技乐器。音乐的旋律不仅仅有原来的秧歌调,还加入了民乐合奏、摇滚乐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