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賓浩斯

艾宾浩斯

实验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出生于德国巴门,毕业于波恩大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因受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启发,决心将实验法应用于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并决定在记忆领域作尝试。[1]
  • 中文名:赫尔曼·艾宾浩斯
  • 外文名:Hermann Ebbinghaus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
  • 职业:心理学家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艾宾浩斯曲线”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850年1月24日
  • 去世年月:1909年2月26日
  • 学派:人本主义

个人生平

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

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后进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

1873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学英国和法国。

普法战争时在军队服务。战后,在柏林、英国、法国致力于研究,兴趣转向科学。

1880年任柏林大学讲师,1886年升任副教授

1894年任布雷斯劳大学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学教授。

1909年2月26日因肺炎卒于哈雷。

学术研究

1880年,艾宾浩斯受聘于柏林大学,在那里继续研究记忆,并重复和验证了他的早期研究。1885年,他出版《论记忆》一书,这本书是实验心理学史上最为卓越的研究成果之一,它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史家E.G.波林评论道:“这是划时代的,不仅由于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文章风格的新颖,而且因为它立即被看作是实验心理学突破了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障碍。艾宾浩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1885年后,艾宾浩斯没有继续研究记忆,发表的着述也相当少。1886年他被柏林大学提升为副教授。1890年,他创建了一个实验室,创办了《感觉器官的心理学和生理学》杂志。

然而,由于艾宾浩斯缺少着述,他在柏林大学再也没有得到提升。1894年,他应聘于布雷斯劳大学担任较为低级的职务,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05年。

期间,他发展了句子填充测验,这也是第一个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成功测验,其变式为现今许多普通智力测验所采用。1908年出版了受人欢迎的教科书《心理学概论》。1905年,艾宾浩斯离开布雷斯劳大学去哈雷大学,4年后突然死于肺炎,享年59岁。

主要成就

主要贡献:

(1)创造无意义音节、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对高级心理过程的记忆首次进行实验研究,并对记忆做了定量的分析。

(2)首次发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即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为绘制遗忘曲线提供科学根据。

(3)采用实验和统计方法,对形成联想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某些联想规律做了较深人的分析,发现影响学习和保持有诸多变量,如材料的长度、意义性、重复率、保持间歌时间等。还考查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分布学习等效应。

学术体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查明识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识记拜伦的《唐璜》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

然后他识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于是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2)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需的重复次数的影响。他发现,较长的材料需要次数较多的重复,也即需要较多的学习时间。而增加了所学音节的数量,使学习每一音节的平均时间显着增加。

结论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愈多,所用的时间就愈长。一定数量的材料分配到几天之内学习,比集中一天学习的效率要高。

(3)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材料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越来越少,也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除了这几个主要方面外,艾宾浩斯还研究过一些能影响学习和保持的其他变量,例如过度学习的影响、重复学习或复习的影响、音节表内的近距联想与远距联想的影响,等等。

研究方法

受试者:艾宾浩斯本人。

实验材料:无意义字(MUY、KIR、XAJ、DEQ等等)

方法:一字一卡片。20片一组,依序读过一遍,默写一遍;再读,再写;直到完全依序默写出来。记录遍数(A0)。

n日后,取出同组卡片,再背一回合,记录遍数(An)。

记忆保留比率=100*(A0-An)/A0首先,实验者记忆100个生单词,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

3、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6、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

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发现错觉

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错觉,这一发现便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艾宾浩斯错觉是一种对实际大小知觉上的错视。

在最著名的错觉图中,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圆放置在一张图上,其中一个被较大的圆围绕,另一个被较小的圆围绕;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还要小。

该实验也从侧面揭示了人的视觉内容在经大脑加工后可能会反映出与客观事实相悖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学术争论

艾宾浩斯错觉在最近的争论中(对于以分割路径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觉和行为)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其主张艾宾浩斯错觉会扭曲对于大小的知觉,但当需要反应出抓取之类的行为时,便不存在大小上的扭曲。

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Franz等人提出原来的实验存有瑕疵,其原始刺激限制了在抓取行为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因而产生相当准确的抓取反应。

并且指出独立的较大和较小刺激——导致没有错觉,因为没有其它的圆可起到参考作用。法兰兹等人总结如下,行为和知觉系统两者同样受到艾宾浩斯错觉所愚弄。

科学意义

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旧联想主义者只从结果推论原因,没有给予科学的解释;艾宾浩斯则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

贡献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艾宾浩斯的工作证明了实验法的普适性,具体说来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除了记忆的研究以外,他还研究过光的觉,发表过色觉理论(1893)。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学派,也没有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

但是,他对学习和记忆的许多发现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对心理学的相关领域产生影响。他开辟了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从而铸造出了实验心理学的雏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