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卡菌

诺卡菌

土壤中的需氧性放线菌
诺卡菌属细胞壁含分枝菌酸,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需氧性放线菌。多数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不呈内源性感染。[1]分为星形诺卡菌、短链诺卡菌、鼻疽诺卡菌、肉色诺卡菌、巴西诺卡菌、越橘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苦味诺卡菌等9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豚鼠诺卡菌(N.caviae)和巴西诺卡菌N.brasiliensis )。引起人类疾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的为星形诺苄菌。[2]
  • 中文名:诺卡菌
  • 外文名:Nocardia
  • 别名:
  • 属类:需氧性放线菌
  • 常见种类:星形诺苄菌

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杆菌,但革兰染色着色不均,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有时见杆状与球状同时存在。部分诺卡菌具有弱抗酸性,仅用1%盐酸乙醇延长脱色时间即可变为抗酸阴性,此点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相鉴别。

诺卡菌属为专性需氧菌,能形成气中菌丝,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上,于22℃或37℃均可生长,但繁殖速度缓慢,一般于1周以上长出黄、白色的菌落,表面干燥或呈蜡样。诺卡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于液面形成菌膜,液体澄清。其培养特性与放线菌不同。

致病性与免疫性

星形诺卡菌主要由呼吸道或创口侵入机体,引起化脓性感染,尤其是抵抗力下降,如白血病或艾滋病的CD4+T细胞缺陷者,肿瘤患者及器官移植病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此菌侵入肺部,引起肺炎、肺脓肿,慢性者类似肺结核,肺真菌病。诺卡菌易通过血行播散,约1/3的患者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该菌经皮肤创伤感染,侵入皮下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与形成瘘管。从瘘管中可流出许多小颗粒,即诺卡菌的菌落。

巴西诺卡菌哥因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腿部和足,称足分枝菌病(mycetoma),本病亦可能由星形诺卡菌等引起。

诊断与治疗

取脓液、痰等标本查找黄红或黑色颗粒状的诺卡菌菌落。将标本制成涂片或压片,染色镜检,观察其形态。脓汁中可见革兰阳性和部分抗酸性分枝菌丝,其抗酸性弱,此点易与结核分枝杆菌区别。

分离培养可用沙保培养基和血平板上,至30℃、37℃及.45℃培养,星形诺卡菌可在45℃下生长,故培养温度可有初步鉴别意义。培养24~48h后有小菌落出现,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纤细分枝菌丝,老培养物韵菌丝可部分断裂成链杆状或球杆状。诺卡菌侵入肺组织,可出现L型变异,故常需反复检查才能证实。

诺卡菌的感染无特异预防方法。对脓肿和瘘管等可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各种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