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戰争

信息化战争

战争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1]。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了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 中文名:信息化战争
  • 外文名:IT-based warfare
  • 地理位置: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
  • 争夺对象:信息控制权
  • 重要性:计算机中一盎司硅比一吨铀还厉害

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与此同时,信息化也成为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美、苏等军事强国在7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指挥自动化,武器装备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1972年,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显示出巨大威力,引起军事界的极大关注。

197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T。罗那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1982年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初步显示出精确制导导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在作战中的重要地位。

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出整体性作用,制信息权成为继制海权、制空权之后新的军事争夺制高点。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全面展开,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转变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争夺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战争实践使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人类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包括:

①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成为战场主导。信息化战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包括以计算机病毒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并准确命中目标。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指挥控制系统联网,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实施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可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联为一个整体,是军队形成和发挥整体效能的核心部分。

②信息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在信息化战场上,军队通过信息快速、高效、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作战效能。如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提高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对目标的识别和精确制导,而不再完全依赖战斗部威力的增大。计算表明,爆炸威力提高一倍,杀伤力提高40%,但是命中率提高一倍,杀伤力提高400%。信息化战争中,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

③战场网络化、一体化。依靠覆盖整个作战空间的通信系统、指挥系统、情报系统、计算机工作站、各级数据库和用户终端构成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将战场的情报侦察、信息传输、指挥控制、部队机动、精确打击、毁伤评估、作战保障等各种作战要素紧密联成有机整体,从各军种、兵种部队的指挥官到单兵都能近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各个战斗单元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同时,依靠日益先进的一体化侦察、探测、监视系统,几乎可以获得有关战场上的所有情报信息,战场对拥有高度信息化系统的一方单向透明。

④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攻击、远程精确打击、大规模战略空袭等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网络电磁多维空间全面展开,诸军种、兵种密切协调、高度融合,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

⑤制信息权成为争夺的制高点。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核心作用超过以往任何战争形态。军事行动能否有效地组织与准备、战略战役战术计划能否顺利执行、兵力兵器的部署是否合理、各种软硬杀伤是否准确有效,都将取决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的速度、数量及准确性。能否获得制信息权,直接影响到战争进程和战争的最终结局。

因此,围绕制信息权的斗争空前激烈,成为双方对抗的焦点。信息化战争将逐渐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美军在《2020年联合构想》等官方文件中,多次明确提出要率先完成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军事转型,夺取信息优势,“发展并部署能给我们军队带来革命性优势或非对称优势的战斗力”,以确保其军事霸主地位。俄、英、日、法、德等军事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指导下,以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为基点,加速推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信息化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

简介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基本特征

作战力量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经常听到有什么数字化炮兵之类的名词。什么是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

这样一支知识化人员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就是初步的信息化部队。

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我不是专业人员,一时也弄不明白。希望林火心和我性本浪等同志看到后帮我补充,呵呵。

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

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

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

非接触的作战行动样式

非接触作战时美军首先提出的一种作战思想并用于战争实践。非接触作战的出现,是一体化的远距离侦查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实践表明,非接触作战样式具有许多的优越性。一,能够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的威力。二,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三,提高生存能力,减少伤亡。四,可实施全纵深同时攻击,增大作战效能。五,战争的政治风险小。

战争方法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

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

摧毁与反摧毁

“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

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

信息化战争的形成条件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战争形态到来的原动力。

二、军事斗争的需求是信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

三、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是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必然。

四、战争目的和手段的矛盾运动,推动高效益战争样式应运而生,引起战争形态的质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