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华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占地面积1000馀亩,建筑面积48万平米。校内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模拟法庭、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美丽,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学校设有9系3部和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复盖理、工、文、管理、艺术等学科,共37个本、专科专业。
    中文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修德 求真 乐群 创新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英文名: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 创建时间:2000年 类别:独立学院 现任校长:周进 名誉校长:朱九思、刘精松、刘忠齐 学生人数:20000余人 教师人数:260余人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 主要院系:计算机与电子系 自动化系 城市建设系 外语系 经济管理系 法学系 艺术设计系 基础科学部 学校属性:民办高校 学校类型: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 所属地区:湖北 武汉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华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占地面积1000馀亩,建筑面积48万平米。校内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模拟法庭、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美丽,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学校设有9系3部和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复盖理、工、文、管理、艺术等学科,共37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20000馀人。学校专职教师260馀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56%。

学校规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系国家教育部2000年8月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校,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教育投资集团合作兴办。其前身乃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即更之为现名。

学校坐落于培育近代国民革命先锋、素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旧址。占地面积856亩,建筑总面积40.7万平米。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体育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教室、学生公寓均配置多媒体、空调、宽带网、电话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及广阔自由的信息化空间。学校林秀花香、环境幽雅,校园绿化率达58%。

现在,在校生规模1万馀人。教师总数563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6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5人。现设置有计算机、信息科学、自动化、城市建设、外语、经济管理、法学、新闻传播、艺术等9个系,及实验教学基地,复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6个学科门类、16个二级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建有数控、光信息、通信、网络、新闻传播和模拟法庭等46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图书馆藏书量120万册。

学校坚持“办好大众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最根本的办学宗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师生”的办学理念,遵循“保证质量,大胆创新”的办学方针,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率先在大陆成立了首家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养成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的办学之路,引进国际上优秀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联办课程、文化交流等多重形式,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截至2008年6月,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1.93万名本专科毕业生;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有393人被国家外交部、建设部等省市机关录取为公务员;有498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40人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外高校和香港理工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级大赛中,共有160多人次屡获殊荣,其中,14人次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8人次获省级竞赛一等奖。

新世纪赋予学校发展以浓烈而鲜明的创新色彩。砥砺8年,学校迭膺湖北“信用合格”、“美誉学校”和“综合实力百强”殊荣。2006至2008年,学校连续三届蝉联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首。学校以创新精神凛然自赋,裹挟时代的强劲足音,努力探索大众化教育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继续谱写教育新篇章。

学校领导

校党委书记:冯向东

校董事会董事长:金国华

名誉校长:朱九思 刘精松

校长:周进

副校长:杨伦全 程大全 金国杰 戴仁钰

教学设施

南区

多媒体教室:10个。分别在第一教学区6个,第一层3个,第二层1个,第三层1个,第四层1个,使用面积为1540平方米,能容纳学生1600人。第三教学区3个,第一层1个,第二层1个,第三层1个,使用面积600平方米,能容纳学生600人。实验大楼第四层1个,使用面积200平方米。

语音教室:共修建12个语音教师,在综合大楼四、五层,使用面积为15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700名学生上课。

标准教室:共维修、新建标准教室55个,分布在第一、三教学区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第一教学区15个标准教室,第三教学区40个标准教室,第一、三教学区可容纳8000名学生同时上课。

微机室:设在计算机中心,使用面积2498平方米,一次可供560名学生上机训练。

第二教学区:现有1个报告厅,使用面积为11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听报告。一个室内活动场800平方米,内设乒乓球、桌球、羽毛球等。

第三教学区: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设普通教室40个,阶梯教室3个,使用面积为4302平方米,可容纳4500名学生同时上课。

建筑面积4275平方米,内设电工、电路、光学、数电、模电、EDA、DCP、物理等试验室。

1、电工实验室2个,使用面积为240平方米,可容纳100名学生做实验。

2、电路实验室2个,使用面积为240平方米,可容纳100名学生做实验。

3、光学实验室2个,使用面积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纳80名学生做试验。

4、数电、模电实验室3个,使用面积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纳120名学生做试验。

5、EDA实验室2个,使用面积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纳80名学生做试验。

6、DSP实验室、使用面积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纳74名学生做试验。

7、演示厅3个,使用面积400平方米,能容纳学生320名。

8、物理实验室,可容纳108名学生同时做实验,使用面积为240平方

图书馆图书馆使用面积为6280平方米,可藏书600000册,期刊和报纸380种,同时可容纳3800名学生阅读。

北区

1、各种类型教室,实验室43个,总使用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电脑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教室5个,实验室7个,可供4668人同时使用。

2、图书阅览室,使用面积68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360名学生阅览。

3、教学辅助用房38间,面积1200平方米。

南区

运动场:标准运动场一个,标准400米跑道、足球场,设有主席台、看台,非标准训练运动场二个,其使用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足球场、草坪、跑道、单杠、沙坑、羽毛球场、排球场、双杠。

校医院:711平方米内设外科、内科、眼科、口腔科、妇科、B超室、X光室、急诊室、理疗室、注射室、药房、仓库、缝合室、收费室、病史档案室、病房等。

校教工餐厅:校教工餐厅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

学校办公场所:

1、校机关场所设在1#综合大楼1-4层作为办公用房,第三层为校董事会领导、校领导、校办公室、校文印室、会议室。第二层为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师资办公室、师资科、学生处、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第一层为设备处、总务处、基建处、保卫处、招办、接待室、值班室。第四层为组织部、宣传部、政策处、政策研究室、特色办、基础科学部。

2、各部、系教研室办公场所:设在1号楼1-4层。

3、科研中心:设在科研楼内。

4、校务部办公场所:设在5#楼东侧一至二层,其中包括:水电维修中心、车队、物业管理中心、房地产管理中心,第三产业管理中心,饮食服务管理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绿化办、爱卫会办公室、保卫处、基建处、采购中心。

5、收发室:设在校门口。

游泳池、戏水池工程:游泳池1970平方米,戏水池1050平方米。

学生公寓、食堂、澡堂、超市、各项服务网点:

1、南区学生公寓:A2型建筑面积1#楼4963.94平方米,2#楼5621.00平方米,3#楼7852.22平方米,4#楼8545.15平方米,可供2648人入住;A1型建筑面积1#-4#楼28681.65平方米,5#楼7893.58平方米,可供4300人入住。

2、南区学生食堂:A2区建筑面积7312平方米,可供3600人正常使用:A1区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可供5680人正常使用。

3、学校澡堂及超市、各项服务网点:以上各项工作由湖北学府恒松学生公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并保障正常营业。

北区

1、学生宿舍楼7栋,总使用面积10000多平方米,可供2228名学生入住。

2、学生食堂2个,总面积3500平方米,可供3000人就餐。

3、学生俱乐部一个,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内设乒乓球、桌球等活动设施。

4、多功能厅1个,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内有全套音像设备、舞台、灯光等,可供会议、娱乐、歌舞等各种晚会使用。

5、行政办公楼一栋,面积1586平方米,内设办公室49间,会议室和医务室。

6、设超市、洗衣、邮政、理发、书报、文印、面包屋等7个商业服务网点。

7、接待中心1个,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标准间、套房、会议室、歌舞厅、餐厅、贵宾厅,可供100人召开小型会议,提供吃、住、娱乐为一体的服务。

8、户外活动场地

①、露天大舞台一座,可供各类演出,放电影和各类大型集会使用。

②、篮球场8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还设有单双杆,沙坑等体育训练设施。

教育要创新质量是生命

——教育家朱九思谈发展中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名誉校长朱九思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经30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办学经验。1985年以来,作为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研究生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思想。2001年6月,他凭着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以85岁的高龄,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长,为探索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新模式,也为了办好这样一所新制独立学院,倾注了大量精力。作为办学的实践者和“中介人”,朱九思教授对新制独立学院办学及其发展自然有一番不同于一般人的认识。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从创办到现在,发展很迅速,现在已达到一所普通大学应该具备的基本规模与应有的基本水平。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实行了一种完全创新的办学模式,就是一个企业集团与一所名校合作,前者负责投资,后者负责教学与学生管理。2000年武汉军威企业集团(现已改称武汉军威教育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国华同志与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同志、党委书记朱玉泉同志订立合作办校的协议,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这所学校。由于我是最初的“中介人”,也是三年来的见证人,因此我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清楚,这所新生的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并发展得如此之快,主要是现任学校董事长、学校党委书记金国华同志为学校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在公立大学工作数10年,深知要新办且要办好一所大学,决非轻而易举之事。

我于2001年有幸担任了这所分校的校长,后因年事已高改为名誉校长。这所分校在短短两年多的创办过程中,校董事会和校党委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勇于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教育质量是生命线这个指导思想,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学校董事会提出的“硬件上台阶,软件上水平,发展思路大众化、教学管理规范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校园建设园林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思想工作经常化”的目标要求,正逐步得以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的许多领导以及教育界的同行,对这所分校的快速健康发展给予了较高评价,我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也感到欣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依托名校办分校,虽然时间很短,取得的经验有限,但毕竟作了有益的尝试,初步闯出了一条新的办学路子,探索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具有一些可称道的创新点或者叫“亮点”。

创新办学模式,依托名校办分校,不图虚名,重视教育质量

武昌分校的办学模式,既不是一般的公办大学二级学院,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它是依托名校办的分校,我们称之为“公办民助”。我们武昌分校依托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拉动社会投入,不图虚名,图的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这种办学模式就很有生命力。

依托名校办学,行为规范。一般的新办大学要建立一整套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师资队伍等等,几乎从零开始,而我们把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规范、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分校并充分利用,这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昌分校毕业的本、专科学生,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其中部分优秀学生还可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直接由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仅这一点,也是一般民办大学不可比的。

国家教育部对依托名校办分校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积极探索,希望有成功的范例。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营企业家管投资,校长管教学质量

武昌分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由武汉军威教育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国华担任,并出任法人代表;校长、副校长由华中科技大学派出人选,经学校董事会研究决定聘任,在现任的6位正副校长中,有5位是华中科大派出的;为了加强分校的教学管理,总校还派遣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冯向东具体分管武昌分校的工作。校董事会明确提出:“学校以校长为核心,管理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

我曾经对著名记者樊云芳与丁炳昌两位说过,董事长金国华是个热心办教育的人,舍得投资,活动能力非凡。我这个当校长的比较省心,不管钱,只管教学质量。在我担任分校校长一年期间,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抓教学和学生管理上,我听了三分之二的教师讲的课,绝大部分讲得都很好,发现有几名教师讲得较差,我亲自与总校有关院系联系,及时调整了教师。我现在虽然是名誉校长,但我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十分关注。现任校长马鹤龄教授有多年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他任校长后对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也十分重视。

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依托名校的师资队伍,不为我有,为我所用

武昌分校在人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实行全员聘任制,这就区别于公立大学。学校舍得花重金聘请名师和在名校工作过的教学骨干,仅各系主管教学的正副主任和教研室领导、学科带头人就聘用了近50人。目前,给分校学生上课的教师90%是华中科技大学在职教师,同时还聘用部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和军队院校退休的教师,并且近70%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所使用的教材也是最新的。听着名校教师“原汁原味”的授课,学生和家长们对教学质量都感到满意。

为了加强对人事招聘考核的组织领导,拓宽教师来源的渠道,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人事招聘考核领导小组和师资办公室。根据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学管理的需要,按照教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招聘考核,广纳人才,择优录用。除了总校派出到分校任课的教师外,近一两年内武昌分校招聘的退休教师、年轻教师就有近200人,这基本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新老结合和优势互补。

创新特色教育,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

我们知道,一所名校除了它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之外,还包括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氛围,而这种文化积淀和氛围需要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不是一下子能“拿来”的。武昌分校和总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层次是不一样的,总校是属于精英教育,分校属于大众化教育。由此决定了分校不能一味模仿和照搬总校的一套,而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也就是自己的特色,即:培养社会广泛需要的、有专长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武昌分校对本、专科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大纲严格施教外,还开展了实用性强的特色教育,并专门成立了特色教育办公室,以便加强研究和指导。目前,学校普遍实施了英语、法学、书法三项特色教育,分别成立了由众多学生参加的英语、法学和书法协会。为了强化对学生英语口语训练,学校还建立了英语强化训练基地,每期组织几百名学生轮流培训。除了长期聘请3名外籍教师授课外,还先后邀请外籍教师、留学生来校讲学,讲行口语交流达200馀人次,并开辟了外语广场、英语角,多次举办英语晚会、竞赛等,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3月,学校专科生参加湖北省三级英语统考,在同类院校中获得平均分第一。去年下半年,学校有158名本科生提前通过四、六级考试。

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实行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重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这一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极少数人早晨睡懒觉、不吃早餐、上课迟到旷课,有的上网吧、玩游戏机等现象,学校采取了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措施,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搞好养成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从军事院校和部队先后聘请了近20名退休教授、转业自主择业师团职干部,充实到各系、部和学生处主管学生管理工作,借鉴军校和部队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管理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大学生的特点,实行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去年,学校又成立了校风学风督察室,以期加强管理工作的力度。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金国华同志提出的,我是赞成的,这也是逼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个从严治校的问题。我在原华中工学院当院长时,坚持从严治校、从严管理是出了名的,因为这也是个老传统,只不过在武昌分校发扬了这个好传统,并有所创新地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其中特别是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请销假制度很管用。尽管有部分学生开始不太适应,认为对大学生不应该管得太严,但经过系、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学生们逐步尝到了甜头,增强了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早上按时起床,进行早锻炼、早读,按时吃早餐、按时到课,晚上晚自习,外出请销假等等,逐步养成了习惯,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不良现象大为减少。学生们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

武昌分校的主要创办人、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教育部长周济院士,2003年春节利用回武汉短暂休假的机会,大年初一来到分校考察,对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特别是半军事化管理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特聘请的另一位名誉校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也多次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十分关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还先后亲临学校参加建校成立大会、检阅学生们军训的成果。从严管理也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2002年春节期间,学校给近2000名学生家长发去慰问信并征求对半军事化管理的意见,其中有1800多位家长回信普遍赞成从严管理,没有一位反对的。2003年春节后又有7000多位家长来信,对学校采取的教学管理措施表示理解和信任,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综合素质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所新生的学校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来日方长,预计今后会越办越好。望在2009年来临之际祝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越办越好,展示出一流三本的另一种水平。

院系设置

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计算机与电子系坚持学校“以人为本,从严求实,双证并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产相结合,向社会延伸实训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视音频技术)、通信技术专业(专科)。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建立于2002年9月。全系已建成9个专业基础实验室,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

下设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为了培养基础牢、能力强、素质高、能从事工业、国防、经济、环保等领域自动化的实用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自动化领域的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高新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

城市建设系设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系成立于2002年9月,2006年7月与原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合并,共有本专科学生2193名,其中本科生2000人,专科生193人。

英语专业,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二教研室、系行政办公室(包括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英语专业教研室的教师主要承担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英语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管理系创建于2002年8月,在校学生5500馀人。

设法学专业,下设三个教研室,即:法理学教研室、民法经济法教研室、刑法国际法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法学系于2003年独立建系,有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1900馀人。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既有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法律和政策,又有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律师事务所、司法机关、政府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法学专业本科修业年限为四年,凡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课程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学士学位。

新闻传播系设新闻学专业(本科,含网络传播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含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专科)、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专科)。新闻传播系于2003年下半年独立建系。自建系以来,该系一直明确地将“质量立系、质量兴系”作为系战略发展目标,将“团结、愉快、务实、拓新”作为系风建设目标。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上,确立了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以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为主体,以秘书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网络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方向为延伸的发展思路。

下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建筑景观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科学部下设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共四个教研室。负责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微积分、大学物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线性代数、大学体育等十五门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开设有“数学模型”选修课,供全校理工类学生选修。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