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

罗非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罗非,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1966年5月出生于辽宁大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1995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物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维克林大学生理与药理学系访问学者、访问教授;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资格。现为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1]另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文名:罗非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辽宁大连 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职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学术任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市疼痛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以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及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痛觉编码及其调制、运动功能调节以及情绪调节等高级神经功能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清醒自由活动动物多通道神经元单位放电同步记录技术、人和动物多通道脑电及诱发电位记录技术、人体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等。特别重视跨学科的横向合作,以及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合作研究。

学术成就

1、痛觉编码研究:首次从神经元群活动的水平证实,内侧和外侧痛觉系统在编码痛觉刺激的过程中存在明确的分工;首次证实痛觉编码系在丘脑-皮层神经网络的参与下完成,在痛觉编码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由皮层向丘脑的下行信息流动过程。

2、痛觉调制研究:首次揭示了电针镇痛在神经网络水平的机制,即主要削弱外侧痛觉系统对痛感觉成分的传递并降低丘脑与皮层神经元活动之间的相关性;首次提出丘脑背内侧核可能在电针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首次将中枢功能活动强度与行为学指标进行相互关联的考察,并据此确定了电针所激活中枢脑区中的镇痛相关部位。

3、外周电刺激频率和部位特异性效应研究:首次在单个神经元水平和中枢神经元网络水平研究外周电刺激的频率效应,证实不同频率电刺激可以选择性地兴奋中枢不同的神经元,并导致核团之间不同的信息流动改变;首次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证实不同频率、不同部位外周电刺激可激活中枢不同网络。

4、阿片成瘾及其防治机制研究:率先创建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消退后重建模型作为阿片心瘾戒断后复发模型;首次提出环境应激和药物点燃导致的复吸具有不同的中枢机制;首次证实外周电刺激可抑制吗啡及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且该效应具有频率特异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