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放大

美国1966年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
1966年12月18日上映的《放大》是由Bridge Films公司制作的一部惊悚片。该片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瓦妮莎·雷德格瑞夫、莎拉·米尔斯、戴维·海明斯、周采芹为主演。影片主要讲述摄影师托马斯在伦敦的—家公园,偷拍了一组关于情人约会的照片的故事。[1]
    主标题: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副标题1:演员 jane 副标题2: 副标题3:与她男朋友在公园亲热的时候,被摄影师托马斯拍照,她非常不高兴,并想不惜一些代价的来向摄影师要求拿回照片,甚至是献身;然而摄影师并没有给理她,似乎底片将泄漏什么秘密。摄影师怀疑之下放大了照片,并且相信自己发现了一次谋杀与向他索要照片的人有关,因此没有返还她的亲密照片,之后却发生一系列奇怪的事。 主标题: Thomas 副标题1:演员 戴维·海明斯 副标题2: 副标题3:故事的主角托马斯(戴维·海明斯)是一个年轻富有而且任性,而且玩世不恭的摄影师,他开了自己工作并有五名模特。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其中一天,托马斯在公园散步,对着一对快乐的情侣拍了几张照片,再那女不惜一切代价索回的时候,他猜测是否有什么秘密,直接猜测了发现了一宗谋杀案。 主标题:莎拉·米尔斯 副标题1:演员 Patricia 副标题2: 副标题3:作为在网球的表演者,在进行一场虚拟的网球比赛,在比赛前,摄影师还幻想着发现了一次谋杀,而简即是这次神秘谋杀的关键人物。然而她却正好给在迷茫疑惑托马斯的思想发生变化的—个象征,托马斯此时已不再企图区别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 主标题:吉莲·希尔斯 副标题1:演员 The Brunette 副标题2: 副标题3:作为一名模特,在来托马斯工作室来面试,无不是对托马斯的崇拜以及其工作室和托马是的跑车的热爱。托马斯此时就已经展现出了绝对的权力。她更是为了取得托马斯的关注不惜出卖肉体。然而托马斯更是不屑。 中文名:放大 外文名:Enlarge 其他译名:春光乍现 类型:电影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拍摄日期: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制片人: 主演: 片长:111 上映时间:[{"year":"1966 票房: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剧情简介

摄影师托马斯在伦敦的—家公园,偷拍了一组关于情人约会的照片。后来,照片上的那位女子拼命地想要得到这些底片,引起托马斯的怀疑。托马斯把照片不断放大,最后相信自己在照片上看到了—具尸体和—个拿着枪的人,他似乎发现了—起谋杀的现场证据。托马斯试图根据照片上那些含糊不清的证据来揭露这桩谋杀案,但是毫无结果。这时,他的工作间遭到洗劫,照片也不翼而飞。托马斯原来坚信技术发明,如照相术能够使他获得和征服现实,因而沉迷其中。后来他终于发现现实与关于它的复制品,以及人们对后者所产生的幻觉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结尾时,学生们表演—场想象的网球比赛,托马斯产生了某种启示作用。对于那些表演者,那个想象中的网球当然是“真”的,正如那些作为证据的照片上的形象对于托马斯而言很可能只—种幻想—样。学生们的表演成为托马斯的思想发生变化的—个象征,托马斯此时已不再企图区别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他想象网球正出了界,把它拾起来扔还给学生们。托马斯在拾起想象中的球时,并没有放下他的照相机,对他来说,现实与关于它的复制品以及人们的幻想之间的界限毋宁说是并不存在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饰 

Jane

莎拉·米尔斯 饰 

Patricia

戴维·海明斯 饰 

Thomas

简·伯金 饰

 The Blonde

吉莲·希尔斯 饰 

The Brunette

彼德·鲍勒斯 饰 

Ron

周采芹 饰

 Thomas' receptionist

Veruschka von Lehn.. 饰

 Verushka

职员表

制作人

卡罗·庞蒂、Pierre Rouve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副导演(助理)

Claude Watson、Antal Kovacs

编剧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Julio Cortázar、托尼·诺格拉、Edward Bond

摄影

Carlo Di Palma

配乐

赫比·汉考克

剪辑

Frank Clarke

选角导演

Irene Howard

美术设计

阿什顿·戈顿

服装设计

Jocelyn Rickards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奖项

届次

获奖对象

196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第39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提名)

196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第39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提名)

1967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20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获奖)

1967年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英语外国片

第24届

《放大》(提名)

1968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摄影(彩色)

第21届

Carlo Di Palma(提名)

1968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艺术指导(彩色片)

第21届

阿什顿·戈顿(提名)

1968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电影

第21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提名)

制作发行

上映时间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西德

1967年5月11日

丹麦

1967年5月17日

法国

1967年5月24日

芬兰

1967年9月8日

瑞典

1967年10月4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Bridge Films

发行公司

1、Metro-Goldwyn-Mayer (MGM)(英国)

2、米高梅(美国)

3、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4、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捷克)

5、MFA Filmdistribution(德国)

6、MGM/UA Home Video(英国)

7、Premier Sound Films(英国)

8、标准收藏(美国)

9、Video Arte(巴西)

10、Warner Home Video (U.K.) Limited(英国)

11、华纳家庭视频公司(美国)

12、Warner Home Video(巴西)

13、Premier Productions

14、Criterion Collection 

影片评价

《放大》其实是安东尼奥尼创作上面临转折的一部作品,同先前的《蚀》《奇遇》等相比,导演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人与人间不可交流的疏离主题的一贯探索,以及对中产阶级中不处在的孤独状态的描述,在影象和镜头运用上也不见了以往常见的空镜头及长镜头,代之以的是安氏对60年代整个人类的社会文化的关照,并以轻快的视觉推进去解读现代生活。这部影片却成为了安氏唯一的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如果撇去英语对白的因素,不难发现影片中对整个时代的真实刻画。  (新浪娱乐评)

就影片阐述的主题而言,与其说是现实的不可知论的哲学命题的话,不如把它看作安氏继三部曲和《红色沙漠》后,对现代文明的又一次的悲观质疑。影片的背景放在60年代的伦敦,托马斯为了拿到一手的素材,不惜混进平民窟,而在自己的摄影棚中,俨然又是一个傲慢的指挥者,纠缠于众多美女之中,不厌其烦却又无力脱身,安东尼奥尼很有耐心地记录了托马斯的一言一行,也不露声色地揭示了一个空虚的人物典型。作为一个摄影师,托马斯试图用现代的科技去征服一切,声称追求的东西是真实,的确他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包括在性和事业方面上的。然而在一次次地影像放大过程中,托马斯逐渐地迷失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中,当他认识到无力改变这个世界时,最终的结果是他拿起了那个莫须有的网球,接受了世界对他的改变。加之以影片中始终出现的到处游荡的学生,疯狂激烈的摇滚乐,为了出名而不惜代价的模特儿,沉迷于毒品的出版商,安东尼奥尼抽取了60年代的许多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种种表面的狂热,信仰的沦丧,以及身处其中人的无力感。(新浪娱乐评) 

一开始在高耸的建筑下穿梭游荡的嘻皮学生,典型的安氏镜头下的现代城市影象。封闭的摄影棚内,托马斯是主宰一切的上帝,与模特之间只有命令没有交流,被分隔成一块块的玻璃前模特儿成了托马斯眼中的现代装置品。留声机中放出的轻松的爵士乐曲是一种时髦背后的虚空。昏暗的冲映室里是托马斯营造的虚幻世界。空空荡荡的公园,给人一如既往的冰冷感觉,在这里表面的卿卿我我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交易亦或更为可怕的谋杀。作为时代特征的摇滚乐演出在安东尼奥尼的眼中成为了面无表情的观众和砸吉他的乐手,在演出现场被哄抢的破吉他在街角一转眼却成了无人理睬的垃圾,安东尼奥尼冷眼旁观了被狂热所蒙蔽的时尚游戏。  (网易娱乐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