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

汉语成语
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把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除照记载有的是比孔子较前的东西,而且又发现的这些作品均大部分是后来人之笔,而《春秋》作为当官方的史料,孔子删减了也没有得到当时官方的证明,孔子是不是删改也难以证实。而后说,论怪力神的《周易》注释是孔子的,除了按《论语》里面宣称孔子是“敬神鬼,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不可能是孔子作的外,因为“易”是思想意识形态,凭空不知的东西,《论语》里孔子也已经声明“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中文名:述而不作 外文名: 别名: 拼音:shù ér bù zuò 出处:《论语·述而》 结构:紧缩式 释义: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资料

词目述而不作

拼音:shùérbúzuò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义词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例句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实在是自我作古。

成语释义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

阐明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

【示例】《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北史·袁翻传》:“皇代既乘干统历,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纵周孔,述而不作。”清朱彝尊《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辨析】此成语为易错成语,易理解为只说话不做事。

【近义词】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义词】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例句】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实在是自我作古。

成语典故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选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革命。

(2)述:阐述前人学说;

(3)窃:私,私自,私下。

(4)老彭:人名,是殷初一位热心社会教育的“贤大夫”。

翻译

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作品读解

孔子的“述而不作”反映了他主张“维新”而反对“革命”的一贯原则。

延展阅读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解析

“述而不作”只讲述不创作,应了后面这句“信而好古”只相信爱好过去的东西。春秋,开始礼崩乐坏,原来地方诸侯与贵族开始不再遵守过去与中央政府定下的,共同遵守原来定下的礼制,而且还有原来统一想法开始动摇而出现相反的思想,也许作一位文人当时会趁着文化出现的自由,往往会拿起笔来写自己的思想.然而守旧派的孔子除了对礼崩乐坏失望外,当然对出现与过去西周文化与礼制有不同思想的事很抵触,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为政》认为只有西周的文化与政治才是最完美的,这些不同原来周礼之道东西,与他们这些不同思想的文人走到一起,会盖了正统的西周的文化思想,对原来思想文化是一种亵渎,曾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必与这些思想的人走到一起谋事.为了区别强调自己虽是文人但与当代那些不同西周文化不同思想的人不同,因此孔子强调了他对创作的书写是他不会作的事。不过孔子虽然抵触别的思想,但没有象后来的儒家儒教思想的,为自己认为的正统而走极端,提倡到利用政治手段抑止其它思想的发展。

居于孔子的这句符合他当时,坚持周礼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那么后来儒家所说的孔子着作的《易》、《诗》、《书》、《礼》、《乐》等注上孔子的着作,或在里面加上不符合孔子这些思想的东西,就有了问题。除照记载有的是比孔子较前的东西,而且又发现的这些作品均大部分是后来人之笔,而《春秋》作为当官方的史料,孔子删减了也没有得到当时官方的证明,孔子是不是删改也难以证实。而后说,论怪力神的《周易》注释是孔子的,除了按《论语》里面宣称孔子是“敬神鬼,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不可能是孔子作的外,因为“易”是思想意识形态,凭空不知的东西,《论语》里孔子也已经声明“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所以在阅读儒家经典时,必须警惕可能很多是强加给孔子的东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