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

荣民

台湾“荣誉国民”的简称
荣民,这个指代退伍士兵的概念由此产生,它的全称为荣誉国民。[1]
    中文名:荣民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Veterans 地区:台湾 范围:退伍士兵

历史由来

台湾有一个特殊的人群:老荣民。他们是1949年前后随蒋氏政权到台的军人。他们是命运悲惨的一群,原以为“三年反攻”即可与母亲、与新婚的妻子团聚,却在40年的漫长等待中骨肉离散;他们身在军营不准婚配,从军半生后难以成家,不少人孤老终身;他们退伍后在台湾开路造桥垦荒,却因为文化不高、口音南腔北调而难以融入社会;他们少小抵台为台湾奉献一生,却被社会歧视、遗忘。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于1950年实施义务兵役制。原本随国民党来台的60万士兵逐步被年轻的本省新兵取代。大批士兵退伍,他们在台湾没有亲人,自己也身无长技,退伍后的生活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54年11月设立了“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简称“退辅会”,以安置和辅导这些退伍士兵转业。一开始,“退辅会”主任由台湾省“主席”严家淦兼任,副主任是蒋经国,而在实际上,严家淦只是挂个虚衔,主要工作都由蒋经国操办。

蒋经国在“退辅会”上任不到半年,即为“荣民”们建立了屏东隘寮农场、嘉义大埔农场、宜兰三星农场、花莲寿丰农场、彰化二水农场等,让“荣民”们种植水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能够自食其力。后来,又在屏东、花莲、台南、新等地修建了“荣民之家”,安置那些年老的“荣民”。

正式确立

1956年6月6日,台北的“荣民总医院”在蒋经国的推动下开始兴建,并于三年后投入使用,简称“荣总”,日后这家医院不但成为许多“荣民”看病的地方,也成为国民党许多高层人物的病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