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伽

那伽

梵语和巴利语中的词汇
那伽是一个梵语和巴利语中的词汇,用来指代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生物。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多个头;其形象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但是这个词的用法並不十分严格,它有时也被用来指代大象或真正的蛇,尤其是眼镜王蛇和印度眼镜蛇(眼镜蛇在印地语中的读音就是“纳格”)。另外,雌性的纳加被叫做“纳吉”。在汉语里,由于受佛经译法的影响,纳加通常被翻译为“龙”。[1]
    中文名:那伽 外文名:naga 来源出处:印度神话 所属:佛教

简介

那伽(Naga)是印度教和佛教中为人面蛇尾之半神,其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Kasyapa)之妻歌头(Kadru)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Patala,或称Nagaloka)。在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摩呵婆罗多(Mahabharata)中被描述成一个剧毒的,拥有强大力量的迫害者。Naga除了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传说中居住在地下的她们,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加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

印度教中

有关那伽的传说至今仍然是许多受印度文明影响的亚洲国家(如印度,尼泊尔,东南亚一些国家等)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度,那伽被视为有灵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护神。它们能够造雨(这点与中国的龙相似),因而带来丰收;但是也会带来如洪水和干旱等灾害,代表性的故事有巨蛇弗栗多堵水的传说。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伽只有在受到人类不恭敬的对待时,才会制造灾难。由于那伽的形象被与水联系在一起,因此通往它们居住的地宫的入口常被认为位于井、湖和河流的底部。对那伽的崇拜在印度南方地区尤其盛行,当地人相信那伽会给它们的崇拜者带来丰收。n古老的吠陀文献里就已经提到了那伽的故事。吠陀中的宇宙之神和河川之主伐楼拿被认为是那伽族之王,他的这种属性也许是因为其与水的关系而来的。百道梵书里讲到,那伽一族是迦叶波和迦德卢(生主达刹之女)的后代。有关那伽的神话中最有名的是搅乳海的故事。据说,众天神(提婆族)和阿修罗为了得到不死甘露,联合起来奋力搅乳海;他们用曼陀罗山做搅棒,用那伽之王婆苏吉当绞绳,最后成功地获得了不死甘露。这个神话在往世书和摩诃婆罗多里都有提到。除了婆苏吉以外,著名的那伽还有舍沙(毗湿奴大神的忠实伙伴)和摩纳娑(丰收女神)。

在佛教中

由于佛教也引入了印度传统的那伽(龙族)概念,在亚洲那些具有佛教渊源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对于那伽也并不陌生。在这些地方,原属于印度的那伽形象经常和本地传说中的相似生物(尤其是巨蛇或巨龙)混同起来。在西藏,人们将那伽和当地传说中的“鲁”等同起来,这是一种居住在湖泊底部或地下水中的生物,而且像西方传说中的龙一样守卫宝物。而汉传佛教通常将那伽翻译为“龙”;当然佛教的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

佛教认为,龙是所谓天龙八部中的一支。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为己任。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龙部众生会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不过,佛教也提到了有“不顺法行”的龙存在。

在佛教传说里,那伽与同为天龙八部之一的大鹏金翅鸟是死敌(这来自婆罗门教神话)。金翅鸟以那伽为食:“龙有卵、胎、湿、化生等之别,为卵、胎、湿、化生等四种金翅鸟所吞食。”但是那伽有毒,于是金翅鸟最后被毒死。类似的传说也出现在印度教神话里。

佛教提到了一些重要的那伽的名字(龙王):“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嗔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

流行文化中

文字相同的Naga代表的那伽(这里常翻译为娜迦)在西方流行文化中经常出现。主要以欧洲传说为背景的龙与地下城系列里也包含了Naga,不过,其形象被异化,使它们看起来像是人鱼的半人(上身)半蛇(下身)的生物,而且经常只有女性。通常为一水生民族,在各个设定中不管是习性、来历还是外貌特征都有所不同。具有比人类略低的智力,身体下半身为鱼尾,却可以上到陆地上。属于一种怪物。

下面是一些有那伽登场的电子游戏:

《英雄无敌》系列

《最终幻想》系列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与魔兽世界,精灵变异

《女神转生》系列,被归类为“龙王族”

《韦诺之战》

与中国龙区别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遗址可以证明,远古时代中国的龙代表着天空中东方的七宿,按照中国的传统,真正的龙,是神物,是造化,不属于人类甚至一切生灵可知可见,人类永远只能看到龙的一些投射面。所以古人云,龙大小变异,隐现而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

最高位的混沌龙类都是拥有创灭宇宙扭转造化的超凡存在

比如:烛龙:眨眼生昼夜,呼吸做四季风雷

盘古,龙首人身,开天辟地

伏羲,女娲一个持规一个持矩,就是所谓的规矩,一个象征宇宙万物法则,一个象征万物生衍,两者一体两面为阴阳造化

这些混沌龙类们自有永在,不朽不灭,游弋于虚无与真实之间的混沌汪洋

心血来潮就创造宇宙,造化万物生灵

而普通真龙相对混沌龙类虽然不及,却也是某些宇宙法则的具体化,具有大威能

比如:青龙,为宇宙四极之一,象征四方的东方,四季的春季,又是四相星图之一,代表初,生机,衍化

比如应龙,当年某西方最高神企图用大洪水灭世,被应龙拦住了海啸。而后协助大禹治水,以尾开水道,遇山山开,划地地裂

所谓那迦,其实在印度,是一种多头,头型酷似眼镜蛇,长身无足,无角,并且有剧毒的水属精怪类生物,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也就是佛教天龙八部众,所谓的龙众。

由于这种水类精怪也能飞腾,行云雨,于是被误解为龙。

在华夏古人的文献里有一种被称为虺的动物,多头,长身,剧毒的水类精怪,最多有九个头,同时也与那迦一样,蛇头,无须,无足,无角,或许虺便是印度所谓的那迦,而那迦显然并非龙

还有一类伪龙,就是所谓的龙王类。它们在形象上比较类似龙,但是威能比龙差之甚远,习性与那迦一样,居水中,有宫殿,喜欢财宝,具有控制水,行云雨的力量,但是比那迦的能力要强,具有调动江河湖海的权能,属于一种高级那迦,也就是蛟龙、亚龙类。

但是终究不是真龙,本质上还是水属性精怪,其中有善有恶,性淫,古代传说中那些被高人斗法降服的恶龙,大抵都来自这种龙王类的伪龙.佛经中的龙一般是指“那迦”,英译是Naga,是古代印度一种眼镜蛇崇拜的神化产物。

“那迦”与中国的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那迦”的天敌是金翅鸟,在中国又称大鹏,金翅鸟是“那迦”同父异母的弟弟,但金翅鸟每一天要吃一条大“那迦”(大毒蛇王)与五百条小“那迦”(毒蛇),此后“那迦”皈依佛陀,得袈裟护体,才免金翅鸟吞噬。

相关作品

《长阿含经》

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云,阎浮提之龙王(阿耨达池龙王除外)有三患∶(1)诸龙皆被热风、热沙着身,受皮肉骨髓烧灼之苦恼。(2)诸龙宫内,恶风暴起,诸龙受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之苦恼。(3)诸龙各在宫中相娱乐时,金翅大鸟入宫捉搏欲食,诸龙怖惧,常怀热恼。又,同经卷十九〈龙鸟品〉说,龙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之别,依次为卵、胎、湿、化四生之金翅鸟所食。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卷上云,龙王或行地上,常居空中,恒依妙高山或水中。或有一首、二头,乃至多头之龙王,或有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龙王。又,《法华经》卷一〈序品〉谓有难陀、跋难陀、娑伽罗、和修吉、德叉迦、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钵罗等八大龙王来会听法。《瑜伽师地论》卷二载,七金山八支德水中之龙宫住有持地、欢喜近喜、马骡、目支邻陀、意猛、持国、大黑、黳罗叶等八大龙王。

卷中举出佛世尊龙王以下,乃至小白龙王等一百六十余种龙王之名,且谓此等皆为福德龙王,若称其名,能获得大利益。且彼等于此大地,或时震响,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熟苗稼。《大云轮请雨经》卷上则举难那龙王,乃至尾羯吒龙王等名,且彼等龙王各有陀罗尼,为一切众生施安乐,于赡部洲依时降注甘雨,令一切树木丛林药草苗稼皆得增长。又,《海龙王经》卷二〈授决品〉谓海龙王有子名威首,获佛作记。同经卷三〈女宝锦受决品〉谓海龙王有女名宝锦,获佛作记。此外,《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有八岁龙女成佛之说。

〔龙宫〕龙王之住处称为龙宫。如《长阿含经》卷十九〈龙鸟品〉云(大正1·127b)∶‘大海水底有娑竭龙王宫,纵广八万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严饰皆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正法念处经》卷六十八云(大正17·402b)∶

‘过军阇罗山,(中略)有一大海,于海水下五百由旬,有龙王宫,种种众宝以为庄严,毗琉璃宝,因陀青宝,颇栏楯,七宝庄严,光明摩尼种种众宝,庄严殿堂,重阁之殿,犹如日光,有如是等无量宫殿,德叉迦龙王以自业故,住此宫殿。’

此外,《龙树菩萨传》载有龙树菩萨获大龙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藏,授与诸方等深奥经典等事。按,印度传说,以为在佛法隐没时,龙宫即为护持、秘藏佛典的地方。

〔神话〕梵语na^ga(那伽)乃蛇之神格化。在印度神话中,为人面蛇尾之半神,其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Kas/yapa)之妻歌头(Kadru^)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pa^ta^la)。

〔龙族〕印度自古以来即有名为‘那伽’(龙)之种族,并非雅利安人种。现今散居于东北印度阿萨姆(Assam)地方,及缅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龙蛇。佛典中有关龙王教化之故事,有学者以为系意指此那伽种族之归依佛教。

〔中国人与龙〕至于中国古代所信仰的龙,与印度人截然异趣,依《翻译名义集》卷二云(大正54·1087c)∶‘那伽,秦云龙。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顺也。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自居,且以龙为尊,故以龙比喻天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