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

坭兴陶

中国四大名陶
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文名:坭兴陶 外文名: 别名:名列中国四大名陶 英文名:Nixingtao 古称:越陶

四大名陶之一

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

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最近,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领导人。

历史

坭兴陶古称越陶。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钦之坭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官员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其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朱德、邓小平、华国锋、李鹏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特点

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诗文内容高雅,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中国画白描风格。在坭坯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样雕刻,如仙女散花、桂林象山、水月洞、八仙过海或各种花、鸟等,刀法老辣、古拙,工艺精湛,运刀如运笔。坯体上刻出花纹后,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例如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填充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的效果,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人文味,是一种雅致的工艺品,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可产生窑变体。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过去,在传统工艺的烧制过程中,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红色。偶尔有1个或少数几个产品产生深绿色或古铜色的“窑变”体,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素有“窑宝”之称。钦州坭兴陶的“窑变”技术,堪称“中国一绝”,

坭兴陶产品经窑变,表层还保留着朱色或紫红的原色。经打磨去表层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坭兴陶,耐酸耐碱。无毒性(铅镉释出量几乎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而无霉变。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变。久用之空壶冲入白开水仍有芳香茶味,乃茶具上品。坭兴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坭兴食具盛装食品,暑天隔夜不馊。这些都是坭兴陶独具的特点。

目前,从事坭兴陶生产的厂家大小共15家,从业人员约1100人,年产值约2000万元,主要生产工艺陶、日用陶。

简介

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国军事博物

馆、台湾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2006年,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领导人。

古称越陶

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

现为坭兴陶,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越陶,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坭兴陶,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坭兴陶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钦州坭兴

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

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官员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历史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祺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朱德、邓小平、华国锋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继承

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诗文内容高雅,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中国画白描风格。在坭坯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样雕刻,如仙女散花、桂林象山、水月洞、八仙过海或各种花、鸟等,刀法老辣、古拙,工艺精湛,运刀如运笔。坯体上刻出花纹后,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例如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填充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的效果,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人文味,是一种雅致的工艺品,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窑变

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可产生窑变体。过去,在传统工艺的烧制过程中,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红色。偶尔有1 个或少数几个产品产生深绿色或古铜色的“窑变”体,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素有“窑宝”之称。钦州坭兴陶的“窑变”技术,堪称“中国一绝”。

坭兴陶产品经窑变,表层还保留着朱色或紫红的原色。经打磨去表层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价值

坭兴陶,耐酸耐碱。无毒性(铅镉释出量几乎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而无霉变。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变。久用之空壶冲入白开水仍有芳香茶味,乃茶具上品。坭兴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坭兴食具盛装食品,暑天隔夜不馊。这些都是坭兴陶独具的特点。

2011年实现产值1.5亿元,直接从事坭兴陶产业人员约4000人,行业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广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名,钦州市级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51名。

发展

能触到坭兴灵魂的人,就是窑神,就能烧出窑宝

——坭兴人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能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一千三百多年,我相信坭兴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只是不知道,千年来谁能触到坭兴的灵魂?”

祖师爷

应该是胡老六吧。这个坭兴的祖师爷,一个让坭兴化蛹成蝶的老陶人。祖师爷胡老六当初在制作小烟斗时所作的三个新尝试:弃沙土改用城西红泥、弃缸改窑高温煅烧、烧成后反复打磨,只是为了让自己所制作的烟斗更细腻更坚硬,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已这一改,烧成后的烟斗经打磨后竟细腻幼滑犹如玉质,且呈现出神秘的古铜色——这是钦州陶器第一次出现窑变。更没想到,这一改制出的烟斗精良远胜江苏宜兴而畅销省内外。从而让已有一千多年的钦州陶器开始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钦州坭兴陶。胡老六也许作梦都没有想到,他在制作小烟斗时所作的二个新尝试竟把钦州陶器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钦州坭兴由此诞生,且诞生在一个永远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新天地中:这就是窑变的世界,这是中国陶领域中独一无二的世界。

随后,郑金声、潘允兴等坭兴巨匠相继而出,以致于一时间有40多家生产坭兴工艺的人家聚居在钦州那条名扬各省的小小坭兴巷里,而来往官员无不购买坭兴器分赠亲友,这是钦州坭兴繁荣的开始。

走向世界

也应该是黎家兄弟吧。这是一对钦州坭兴金牌第一人的亲兄弟,一对使钦州坭兴走向世界的兄弟。1889年,黎旭春、黎旭东俩兄弟开始觉得单用西泥造烟斗可以,但要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张力欠佳,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们终于发现:西泥硬,可让坭兴更坚实更硬朗;东泥软,粘性重,可让坭兴的结构更紧密更丰满,两者相混,软六硬四为最理想的陶土,使坭兴制品更晶莹雅致。黎家兄弟这一将东、西泥相混,让钦州坭兴从此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生命由此而更加丰盈。育满着生命张力的钦州坭兴,在黎家弟弟的准确造型中,在黎家大哥的精心雕刻下,所制作品更是远近闻名,上门求宝者更是络绎不绝。求宝者中有个广州人梁公远更是对黎家坭兴情有独钟,曾大时购买运穗分赠亲友,更曾辗转数国,将兄弟俩所制的山水花鸟瓶一对,送去参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奖,这是钦州坭兴第一次获得的国际性奖项。15年后,他们的后人制作的猪胆古瓶一对,参加1930年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会所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会,荣获第一名,金质奖章,从而使钦州坭兴享誉于世界工艺美术之林。

重塑辉煌

还应该是李四达、颜干卿、颜钊明吧,这是在五、六十年代一群让坭兴重新辉煌的人。拉坯工颜干卿造型准确,创造出许多式样,车工颜非别出心裁的始创通花花瓶,更有雕工范念堂,擅长花鸟人物雕塑灵活精巧,生动传神,还有能书能画能雕的李四达,而烧工卢大、莫三,认火最有把握,烧出的坭兴最适合火候,最满人意。在这一群坭兴匠人的努力下,那个年代的坭兴产品质地细腻,坚硬结实,古朴幽雅,经过窑变及打磨加工,不上釉而富有光泽,呈现出金黄、紫红、栗色、古铜、天斑、虎纹、铁青、墨绿等天然色采,或晶莹如玉,或色如雨过天青,或蓝中带白,所雕刻作品,独具一格,远销国际市场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代表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更应该是李人帡吧。这一个广西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背负着钦州坭兴传承重任的人,他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结合起来,他设计和制作的200多种坭兴新品种有半数获国家和省部级奖,作品先后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他的作品《陶牛角》《海石花》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珍品奖,《四神挂碟》《巡天壁挂》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取材于中国古天文学的《四神挂碟》,正是用这四种我国人民喜爱的动物,表达出某种吉祥、长寿、威猛、高贵的象征与寄托。再细看苍龙腾空飞舞,白虎扑跳勇猛,朱雀起飞雄健,玄武遒劲浑朴。且在这圆圆的挂碟中,感觉不到外圆对碟内构图的限制,甚至觉得正是这外圆饱满了图画,正是这限制性的外圆给了图内形象以自然开阔的天地,它的宏大,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李人帡就是这样将深厚的精神力量溶入了这小小的坭兴挂碟中,使人神往。

《巡天壁挂》则把炎黄子孙龙的图腾、人类对月亮的依赖及由此产生的顶礼膜拜,花山壁画的千古之迷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被国内近20个省、市人民政府收藏的《高鼓花樽》器表饰纹充分汲取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的艺术神韵,用凝练、流畅和富于变化的线条,表现出古人竞舟、舞蹈和翔鹭穿梭往来等灵动飞扬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窑变颜色、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四者完美的结合,是李人帡作品的成功之处。

中国楷书雕刻第一人

刘明洲,这个当今中国楷书陶刻第一人,一个让书法艺术深植于坭兴陶中的人,一个让坭兴的生命更多彩的著名老书法家,深入对比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佛山陶瓷等中国名瓷,最后发现:最适宜刻字的,还是细腻瓷实的钦州坭兴陶!1992年以来共创作了坭兴刻字作品200多件,更有猪胆瓶收藏于广东省工艺珍品馆。

一代代的坭兴人,都在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自己的智慧甚至生命去触摸坭兴,但,谁能触到坭兴的灵魂?

四体书法皆备的雕刻大师

王兆儒,“中国坭兴陶都”最早的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第一批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陶艺家。曾先后应邀赴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举办个人书法展及讲学活动。他在陶器造型设计方面,悉心钻研、溶古铸今,别出新意;在陶艺雕刻装饰方面,拓宽思路,把自己所擅长的篆、隶、行、草四体书法和娴熟运用了半个世纪的篆刻刀法施于坭兴陶上,给本无生命的陶器赋予了生动的灵魂,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赛中屡获金奖。2012年,“钦州八景八体书法瓶”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授予“评委提名奖”,更是对王兆儒陶艺造诣的高度肯定。

蝉翼雕刻创始人

而今,还有袁浩(字:惟皓,号至长)吧,把浅浮雕(薄意雕)雕刻技法运用到坭兴陶雕刻上的第一人。陶器类作品上使用浅浮雕(薄意雕)雕刻技法,在全国也不多见。

由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分配到深圳,再回到故土钦州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醉心于坭兴陶的创作与雕刻。从坭兴陶的设计推广开始,到如今运用浅浮雕(薄意雕)创作作品,这不仅因为他在北京故宫留恋往返的日子中提升的艺术鉴赏造诣,更取决于他学习的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创作方法。

陶器“蝉翼”雕刻艺术技法,为袁浩独创并运用在坭兴陶雕刻工艺中。是以浅浮雕(薄意雕)为基础,通过体现国画的意境、油画的透视效果、堆塑的立体感观,以细腻的刀法刻划出图案的一种雕刻艺术手法

“蝉翼”雕所刻划出来的图幅,厚度一般约0.5毫米,最厚不到1毫米,真可谓“薄如蝉翼、观似叠嶂、触若抚绮、神追游龙”。

惟皓“蝉翼”系列作品为全手工制作,均属单品,雕刻的古典人物、花鸟鱼虫等作品立体、细腻、传神,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

钦州坭兴陶传统的雕刻技法:是在坭兴陶半成品的坯体上,用锋利的钢刀雕刻出文字喝图案,氛围平雕工艺和浮雕工艺两大部分,平雕是在半干稍湿得泥坯上进行,有线刻、镂空、雕塑、镶嵌等技法。浮雕是在全干的坯体上进行,有高浮雕、低浮雕、阳刻与阴刻等技法。

在坭兴陶上复活青铜金文的“中山女王”

王茁(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钦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间工艺大师,文理双硕士。幼承家学,传承于其父王兆儒、义父王传善,擅长古篆雕刻及理论研究,并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门下学习陶艺。曾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大赛最高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等近百个奖项。其独创以战国“中山王”青铜器铭金文书法雕刻坭兴陶,作品连续获第二、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坭兴陶精品创作工程金奖、广西首届“八桂天工奖”金奖、广西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入展首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部门收藏。因其多次以“中山王”金文创作作品屡获全国大奖而被誉为“中山女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