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师范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高等师范院校
喀什师范学院是一所多民族、多学科、多形式的高等师范院校,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也是祖国最西部的大学。[1]学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建校,197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从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间,学院是新疆5所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新疆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启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中文名:喀什师范学院
  • 外文名:
  • 简称:喀师(KNU)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11个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扎根边疆,团结奋斗,勤奋学习,为人师表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 英文名:Kashi Normal University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师范
  •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所属地区:中国新疆喀什
  • 现任校长:阿布拉江·艾麦提

学院概况

学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上半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决定将原新疆师范学院和新疆大学合并,从中抽调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从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间,学院是自治区5所高等院校(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八一农学院、新疆医学院、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新疆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启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所在地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位于新疆西南部,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四个口岸对外开放。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含义为“玉石般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多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到唐代这里又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的疏勒镇。在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喀什市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特色,在整个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闻名遐迩的班超纪念公园、叶尔羌汗国遗址、高台民居、莫尔佛塔、唐王城、石头城等历史遗址,是追寻西域历史文化变迁的好去处。不朽的维吾尔古典名著《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就诞生在这里。

这里还是世界语言学名著、第一部《突厥语大词典》的编纂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故里,是维吾尔音乐瑰宝——木卡姆的发源地,是极富传奇色彩的香妃的故乡。这里有闻名伊斯兰世界的全国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艾提尕大清真寺。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和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杨林等多种自然景观和原始风光,大漠、绿洲、冰河、雪岭、原始森林在这些都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文化,东西交汇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喀什闻名遐尔,享誉中外。

学院教学机构现设有人文系、法政系、语言系、数理系、生命与环境科学系、信息工程技术系、体育系、艺术系、汉语教学研究部和成人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中心和网络中心。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教育学、汉语言、民语言(维语)、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3个本科专业和34个专科专业。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1133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6%。教职工862人,其中,专任教师572人,正、副教授155人,图书馆藏书70万册。学院占地31.02万平方米,永久性建筑20.9万平方米。

在各族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形成了“民汉合校、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缩影,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光荣称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截止2005年7月,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学校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为教育战线和其他行业上的骨干,为新疆特别是南疆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已成为新疆主要是南疆培养各族中学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学校建于1962年,始称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

200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南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

南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喀什师范学院为适应南疆五地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于2011年5月设立的院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下设南疆社会发展研究组、南疆经济发展研究组、南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组、南疆地区社会保障研究组。拥有一批熟悉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在相关领域造诣较高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其中副教授以上18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1人;另有校内外兼职科研人员。

下设南疆社会发展研究、南疆经济发展研究、南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南疆地区社会保障研究等研究组。

研究中心的中心定位:既着眼南疆发展,又做区位文章。

研究中心的宗旨:倡导科学精神、追求创新理念、立足南疆地区开发、研讨发展战略。

目标: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针对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23日,是自治区﹙首批﹚批准建立的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喀什师范学院和自治区教育厅共建,为喀什师范学院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隶属教育学一级学科。

中心研究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坚持正确方向、服从服务大局、发扬学术民主、锐意改革创新的理念,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紧密围绕南疆教育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紧迫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南疆双语教育”、“南疆思想政治教育”和“南疆教师教育”为研究方向,突出现实针对性和应用对策性研究,力争产出份量重、影响大的原创性成果,为南疆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为南疆各级党、政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实现南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中心发展愿景是:经过努力,使中心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南疆教育发展重大决策的能力显著提升,在自治区居于领先地位,进入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前列,在自治区学术界具有较强影响力,享有较高声誉,成为南疆学术研究的领军力量、南疆教育发展研究的思想库、南疆教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南疆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南疆教育发展情报资料信息中心和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示范基地。

教学建设

截止2005年7月,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学校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为教育战线和其他行业上的骨干。

在各族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形成了“民汉合校、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光荣称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03年6月,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截至2013年底,有中国语言文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个自治区紧缺专业、1个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学科有:中国少数民族(维吾尔)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底,学院有教职工954人,其中,专任教师69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2.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4人。图书馆藏书101万册,所有图书、报刊和电子阅览室都采取全开放式和一卡通,校园网及3G通信网络覆盖全院,互联世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347.74万元,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实验设备和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全面保障和服务于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知名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多语种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计算机民文处理新领域;发展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民文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与国内区内有关公司合作,在自治区形成了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取得重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