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书屋

菊香书屋

建国初年时毛泽东寓所
菊香书屋位于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内,建国初年为毛泽东寓所。从1949年入住至1966年8月搬走,毛泽东的全部活动几乎就全在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清朝皇家在中南海里的独立建筑群——丰泽园的一部分。丰泽园由许多小院落组成。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的一座四合院。这就是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的菊香书屋。
  • 中文名:菊香书屋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
  • 位置:北京中南海丰泽园
  • 作用:建国初年为毛泽东寓所
  • 朝向:坐北朝南
  • 建造时间:清康熙年间

简介

丰泽园坐北向南,门前有一片阔地,院里有挺拔的雪松和高大庇荫的梧桐。走过门厅,通过一条不长的甬道,就是主体建筑颐年堂。颐年堂阔5大间。中间3间为会议厅,东屋为餐厅,西屋为警卫、工作人员活动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们在这里讨论国家大事,决定重大问题。

沿着颐年堂的前廊往东走到尽头,有两座小四合院,都是丰泽园的附属建筑。南面的称松寿斋,为毛泽东的亲属、子女及警卫、工作人员居住。北面就是菊香书屋。菊香书屋是一个四方形的四合院,四面各有五间房,内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厅、门厅,以及书房、藏书室等。院中是草坪,栽有花木。

“菊香书屋”清朝时即有此称谓,意思是藏书的地方。毛泽东生平喜爱菊花,自古以来,菊花“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与兰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与梅、兰、合为“四君子”。毛泽东一首《采桑子·重阳》以大手笔描绘了万菊盛开的壮观景象:“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其中亦暗含菊香之意。

具体介绍

1949年党中央进入北平后,毛泽东不愿意搬进中南海。经过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毛泽东最终被安排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从此,毛泽东在中南海一住就是27年。

进入大院,大门上的匾额上写着“丰泽园”;园内又有若干个小的院落,在园内东部有一个小院门厅上的匾额上写着“菊香书屋”。菊香居士的书屋在后面。穿过前厅,走过一个套院,穿过第二个厅堂,走过第二个套院,又穿过第三个厅堂,进入第三个套院,看到一座明清式大宅子,这里即是菊香居士的书屋,书屋上方悬挂的匾额写着“紫云轩”。

这就是菊香居士的书屋。归结菊香居士的住处是:中枢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紫云轩。菊香居士虽已远去,但在穿行途中,仍感觉到此地的阴森、杀气和威严。

在书屋外面观看全貌,包括台基高约10米,东西宽约20米,进深约9米,为一飞檐斗拱式建筑。门口东边有三株古柏树,树径约有70公分,树干约有15米高,不象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的古柏那样髯干虬枝,长势挺拔,树龄少说也有百多年了,应是清朝年间栽植。院内还有一口大铁缸,类似于故宫内的大铁缸,据说是装水作消防用。

进入室内,环顾上下左右,整个书屋没有一扇窗户,四周都是围幕,灯光暗淡。西端是菊香居士的卧榻,床上铺着白棉布床单,被套也是白棉布,枕头为老式,即类似枕木那样的长方形,而非现代人所用的面袋形。卧榻比普通的单人床要宽,比双人床要窄。床的内侧摆放着书籍,可知菊香居士是单人睡卧,总设计师在答意大利记者问中也说到,进城后菊香居士就与其夫人分居了。

室内中央是一长方形大书案,摆放着书籍;周边则是书架,书架上的书摆放得不算整齐,就如以往从照片上看到的那样。可见菊香居士是酷爱读书之人。游人在室内停留约20来分钟,本人则主要浏览菊香居士的书籍的类别。

有精装的马列主义的精典书籍,有线装本的史籍书,有鲁迅的书,有文学典籍和书法字帖,有军事着作,有哲学方面的着述。大部分书似未看过,或只是偶尔翻阅,陈设在那里,是菊香居士对书的爱好。书屋中央的书案摆放着菊香居士看过的一些书和批注,有的书还用镇纸给压着。

这些看过的书主要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资本论》只看了个开头,未继续往下看。诸如一些小册子共产党宣言等,菊香居士还是很仔细地读过的,从书上的批注就可看出。菊香居士的藏书中鲜见有自然科学、法律、经济研究方面的书。

菊香书屋里有毛泽东的书房、藏书室,存放着大量毛泽东的书籍。此外,他的卧室和办公室里也摆放着他大量的书籍。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在这里的藏书,初步统计有近十万册。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对书籍却多多益善。他逝世后,中央成立了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整理毛泽东藏书的小组,他们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逸闻趣事

书屋的床,非同寻常

1949年3月,毛泽东初进北京时,暂居香山。工作人员在他卧室安置了一张弹簧床,觉得这个床要比他在农村时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高级,可毛泽东不领情,他看到这张床,高声责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床比木板床要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就很好,我不喜欢这张床。”他指示工作人员立即撤走弹簧床。

毛泽东发火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恐慌。毛泽东以前睡的木板床没有带来,临时到哪里找木板床呢?大家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劝毛泽东暂时先在弹簧床上睡一觉,第二天再想办法。毛泽东执拗地说:“弄了木板床来后我再睡!”于是工作人员赶快请木匠连夜为他赶做了一张大木板床,几个月后,这张木板床随着毛泽东搬进了菊香书屋。

不久,根据毛泽东的嘱咐,工作人员对木板床进行了改造,做得出奇宽大,超出通常床铺的一半以上,板床前端略高,后端略低,整个床形略呈倾斜状态,上面铺着白色的床单,构成了书屋一个奇特的景观。这个板床,毛泽东一直使用了17个年头。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木板床加宽呢?

因为毛泽东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床的东半侧是用来放书的。平时,毛泽东床上的书堆得足有一尺多高,看起来杂乱无序,实际上哪本书放在哪个位置上,毛泽东心里有数,且每本书夹有密密麻麻的白纸条,上面有的可以看到记录的铅笔字,有的书上留有红蓝铅笔的眉批和符号。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十万多字,他在书眉却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

人们爱用“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博览群书和学识渊博,毛泽东应是当之无愧的。菊香书屋高橱林立,百余个书橱满是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的线装古籍,中外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着作,可谓汗牛充栋,墨香溢天。毛泽东大概要算“二战”以来各国领导人中最喜欢读史,也读得最多的一位。

据说,美国总统的私人藏书没有一个超过5万册,而毛泽东藏书达9.2万多册,留有圈点、批注手迹的计1300余部(册)。整理这些藏书的工作由一个工作小组完成,从制卡、分类、打号、贴签,最后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至于在建国前的几十年里,毛泽东阅读的书籍,则无以计数。

因此,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恐怕谁都说不清楚。毛泽东常说,书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在他的四卷《毛泽东选集》中就引用过《左传》《吕氏春秋》《礼记》《易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列子》《孙子》《汉书》《山海经》《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

涉及的历史人物,既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如曹操、孙武、司马迁、朱熹、韩愈,也有奸相佞臣李林甫、魏忠贤,有中国的圣贤孔子、孟子和各朝各代的帝王将相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也有被统治者污蔑为“反臣逆贼”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至于毛泽东在平时的讲话、诗文中引用的历史人物、成语、典故、传说、故事就更数不胜数了。综上所述,不难反映出毛泽东读史的博览广收和他的兴趣所在。

书屋里作出“乒乓外交”决策

菊香书屋不仅是毛泽东生前读书写作之处,而且也是他运筹决策之地,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是在这里作出决断的。毛泽东在书屋接待过许多来访的外国首脑。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当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基辛格回忆说:“我们来到毛泽东的书屋,这房间看去更像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

毛泽东菊香书屋藏书既丰,自然需有藏书的印章。1945年,柳亚子赠送给毛泽东两方印章。1948年,人称“篆刻王”的谢梅奴用家藏上乘的寿山石料,为毛泽东刻制了两方印章。一方是白文“毛泽东印”,印文是回文排列的,具有汉印风格。另一方是朱文“润之”,细文粗边,仿周秦小玺。

这两方石印于1951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送往北京,献给毛泽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北京和平解放后,齐白石为表示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精心刻制了印文为“毛泽东”的朱白文印章各一方,托当时接管中央美术学院的军代表、诗人艾青转交。1963年,中央办公厅委托陈叔通请篆刻家、上海博物馆的吴朴堂刻了一方铁线朱文“毛氏藏书”印章。

此印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后来菊香书屋的所有藏书上,均印着此藏书印章。在菊香书屋,毛泽东除了读书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他最喜欢王羲之、怀素的草书,常利用休息时间临摹、琢磨,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书法博采众长,形成自己刚劲雄健、流畅奔放的独特风格,人称“毛体”。他爱抄写诗词,直到晚年还是既练字又写诗。

为了永久保存这些藏书,如今,除了在菊香书屋留有少量书籍以外,其他悉数搬至中央档案馆,专辟毛泽东藏书库,所有书籍按当年的原样陈列。

其他相关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后,住在丰泽园菊香书屋的紫云轩内,这组简单朴素的房子成了毛泽东的起居室和办公室身边工作人员的住所。毛泽东工作非常紧张,工作人员为照顾好其饮食起居及保健煞费苦心。中南海的新主人以其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新中国努力工作。

中南海的红墙内,在南海北岸的西侧,从西数第一个大门即是丰泽园。这是一所古式的大建筑群。在丰泽园的大院内,被小的院落分割成一些较小的建筑群,作为中央部分领导人办会和居住的地方。每个独立建筑或建筑群都有名称,都挂有匾额。

在丰泽园大院的东侧,有一个院落,这个院落出入的门厅上的匾额为“菊香书屋”。走进这个院落向北,有北房五间,在北方称为正房,是毛泽东的起居室,大门的匾额是紫云轩。在北京,毛泽东工作和生活中的多一半时间都是在紫云轩度过的,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说它有家的感觉。因此,大家也常常称他为紫云轩主人。

在菊香书屋的大门口,从挂着菊香书屋匾额的过厅进去,穿过它去是一所院落。这院落是标准的老北京式的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由东、西、南、北房合围成的院子。院子里没有一株菊花,也没菊花的馨香。只有数棵苍劲、挺拔的古柏,分布在院子里路径的边侧,像是忠于职守的卫士一样,笔直而严肃地站在岗位上,显得凝重而森严。

进院后,沿着向北去的小径,约二十余步,就到了北房门前的台阶了。因为北房有较高的台阶,显得比东、西、南房高些。在台阶两侧的窗下,各栽种着一棵约有胳臂粗的“伞槐”,也就是俗称的龙爪槐。其树干直但不高,树枝分枝很多,而且都弯曲向下垂落,加上茂密的叶子,极像一把绿色的阳伞。踏上数个台阶,抬头向上看去,在双开门的门框上方,也横挂着一块木匾,上面雕刻、彩涂着三个大字:紫云轩。

紫云轩三个字饱含着典雅含蓄的书香之气,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曾经诵咏端砚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李白曾有诗句云:“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

从紫云轩大门进去,也是一个过厅。这过厅东西两面的山墙上相对着各开一门,东侧的门里就是毛泽东的起居室。

而菊香书屋因为是毛泽东寓所院落的大门和门厅过道,这样菊香书屋就成了这所院落的代名词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