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槐

龍爪槐

槐族槐屬植物
龍爪槐(學名:Sophora japonica),為豆科下的一個植物變種變型,喬木,高達25米;樹皮灰褐色,具縱裂紋;當年生枝綠色,無毛。[1]龍爪槐是國槐的芽變品種,落葉喬木、喜光、稍耐陰、能适應幹冷氣候。樹冠優美,花芳香,是行道樹和優良的蜜源植物;花和莢果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木材供建築用。該種由于生境不同,或由于人工選育結果,形态多變,産生許多變種和變型。主要産于華北、西北,撫順、鐵嶺、沈陽及其以南地區都有引種栽植。
    中文名:龍爪槐 拉丁學名: 别名:垂槐、盤槐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槐族 亞族: 屬:槐屬 亞屬:肉果亞屬 組: 亞組: 種:槐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産于華北、西北、撫順、鐵嶺、沈陽及其以南地區有引種栽植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羽狀複葉長達25厘米;葉軸初被疏柔毛,旋即脫淨;葉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葉形狀多變,有時呈卵形,葉狀,有時線形或鑽狀,早落;小葉4~7對,對生或近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變無毛;小托葉2枚,鑽狀。

圓錐花序頂生,常呈金字塔形,長達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葉;花萼淺鐘狀,長約4毫米,萼齒5,近等大,圓形或鈍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近圓形,長和寬約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脈紋,先端微缺,基部淺心形,翼瓣卵狀長圓形,長10毫米,寬4毫米,先端渾圓,基部斜戟形,無皺褶,龍骨瓣闊卵狀長圓形,與翼瓣等長,寬達6毫米;雄蕊近分離,宿存;子房近無毛。

莢果串珠狀,長2.5~5厘米或稍長,徑約10毫米,種子間缢縮不明顯,種子排列較緊密,具肉質果皮,成熟後不開裂,具種子1~6粒;種子卵球形,淡黃綠色,幹後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喜光,稍耐陰。能适應幹冷氣候。喜生于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深根性,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亦強,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及煙塵有一定抗性。

産地分布

原産中國,現南北各省區廣泛栽培,華北和黃土高原地區尤為多見。撫順、鐵嶺、沈陽及其以南地區有引種栽植,廣州以北各地均有栽培,而以江南一帶較多。河北、北京、山東、江蘇沭陽随處可見。

在宋時傳入日本,十八世紀中葉從日本傳到歐洲,以後從歐洲傳到美洲。日本、越南也有分布,朝鮮并見有野生,歐洲、美洲各國均有引種。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于每年10月份落葉後,剪取生長壯實的新枝條,截成15cm左右的小段國槐,捆成捆放入水中浸泡30小時,讓其吸足水分。然後把強力生根劑用水以百倍濃度比稀釋,再加黏土打成糊狀,塗沾插條根部,馬上扡插到溫室育苗沙床上,溫度保持在30℃左右。濕度保持80%左右。

等根部出現嫩芽時。要及時移栽到溫室地上,株行距15emx25cm為宜。小苗出齊10em左右時澆1次小水,進行葉面肥噴施。促進小苗生長。當外界平均溫度在20℃時,将溫室膜逐步揭掉(切忌一次就取掉膜,以防曝曬小苗),可再用遮蔭網遮蔭一至兩周,以防死苗。

整枝嫁接

春天,在苗圃中選擇胸徑5厘米以上的苗木留1.5~2.5m定幹。當新枝長到10cm左右時,選留6~8個不同方位且分布均勻的枝條。其餘的從基部抹除。這些枝條在主幹的着生高度最好集中在10cm的範圍内。若枝條的數量不足或者分布不均勻,可以把鄰近空缺的枝條留有餘地5cm重摘心來達到要求。第2年3月底、4月初按株行距1.5m×2m進行帶土移栽,移栽後澆水,待接。

嫁接在4月上中旬進行。選擇樹體優美、無病蟲害的龍爪槐線樹的外圍枝條。枝條的采集可結合母樹的修剪來進行。眠芽為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龍爪槐的前一年生枝上采取休眠芽作接穗,接于槐樹的1-2年新枝上,此外亦可在7月上、中旬用當年的新生芽行芽接。

春末的時候嫁接是最好的,嫁接的時間越晚成活率就越高。避開雨水天氣,否則接穗會發酶腐爛。采用芽闆接,先在砧木枝條基部背上的光滑處,離基部5~15cm處入刀,逐步向上削,深達木質部,最後削出橢圓形接口,長度約2~3cm。在接穗中部飽滿芽的下部1cm左右入刀,逐步上削,也深達木質部,至芽上方1cm左右削出橢圓形芽闆片。芽片的長短、寬窄都要略小于砧木接口。将芽片放到砧木上,對齊四邊,若芽片較小,可使芽片的一側與砧木的削面吻合。然後用塑料薄膜進行全封包紮。

後期管理

接後立即剪掉枝條的1/2。在每個枝條的前端留一個新枝,其餘全部疏除。接後20天左右,在接芽前端1cm剪砧,并經常抹除多餘的萌芽。根據樹的生長狀況,在枝條的下垂處重摘心,促發枝量。一般摘心兩次。6月中旬、7月中旬追肥兩次,以氮肥為主,并結合追肥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和清除雜草。

病蟲防治

國槐爛皮病又名腐爛病,危害國槐、龍爪槐的苗木、幼樹和大樹;常引起枝枯或使苗木枯死。

症狀:一是鐮刀菌型腐爛病,為害2~4年生大苗的綠色主幹和大樹的綠色小枝,病斑多發生在剪口或壞死皮孔處,病斑初期呈淺黃褐色,近圓形,後擴展為梭型或環莖一周,長1~5cm,黃褐色濕腐狀,稍凹陷,有酒糟味;以後病斑上長出紅色分生孢子堆如病斑未環割樹幹,則病部當年能愈合,以後無複發現象。

個别病斑如當年愈合不好,則來年從老病斑處向四周蔓延。二是小穴殼菌型腐爛病,初期症狀與前一種相似,但病斑顔色稍淺,且有紫褐色邊緣,長可達20cm以上,并可環割樹幹,後期病斑内長出許多小黑點,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後期逐漸幹枯下翹或開裂成潰瘍狀,但病斑周圍很少産生愈合組織,故來年仍有複發現象。

防治措施:1、大苗移栽時,避免傷根剪枝過重,并應及時澆水保墒,增強其抗病力。2、春秋兩季對苗本和細樹綠幹及剪口,塗漢爾多漿或硫制白塗劑,防止病菌綅染。3、及時剪除病枯枝,集中燒掉,減少病菌侵染來源。4、堆浮塵子發生嚴重區,應及時治蟲,減少危害。對發病嚴重的行道林木可噴塗40%乙磷鋁,40%多菌靈懸浮劑200~300倍液。

緣葉病又稱葉焦病。由兩種原因引起:1、細菌性病害,多從外側葉片或心葉邊緣開始發生,沿葉緣向葉柄方向黃化,葉邊緣産生褐色壞死斑塊,随病害發展病葉邊緣枯焦,葉色變淡,最後全部萎蔫枯死。

病菌在葉片失水較多的情況下從葉緣侵染,引起寄生葉片組織病變壞死,逐步發展蔓延。病菌随種子或随病殘體越冬,适宜溫度為28~32℃。2、鈣素營養失調也出出現這種病害症狀,鈣在植物體内可以形成不溶性的鈣鹽而沉澱下來,是不能再利用的元素。因此,缺鈣症狀常表現在新生組織上。發生葉焦病後外側葉片或心葉邊緣産生褐色斑,嚴重時環死、幹枯。

防治方法:(1)種植的溫度要适宜,避免過高或過低。(2)保護根系功能正常,相對濕度不宜長時間過高,盡量保持濕度正常。(3)噴施惠滿豐、促豐寶和保豐收等葉面肥有一定的效果。(4)有病菌侵染,可噴施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如加瑞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綠得保、銅高尚(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可殺得(53。8%氫氧化銅幹懸浮劑)500倍液等。

槐花球蚧主要危害國槐、合歡刺槐、龍爪槐等,以行道樹受害最重。低齡若蟲刺吸嫩枝和葉片進行危害,在當年生枝條上群聚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末為一年中危害最嚴重時期,主要在枝條上取食,受害枝條呈煤污狀且有汁液,若站在樹下似有霧狀蒙蒙細雨之感覺,樹冠下似有油脂物灑人地面,受害株長勢嚴重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将阿維菌素、柴油和水按1:4:1500配比後噴霧,7~10天連續噴霧2次,滅蟲率接近100%。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防治效果尤為顯着,滅蟲率可達100%。

藥用價值

花和莢果入藥,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