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苏教及上海教学版中的语文课文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它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论”即论次编纂,“语”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论语》八则”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系列”的《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中的第26课,第114到115页。另一版本的《论语八则》来自苏教及上海教学版(原文见下)。[1]
  • 作品名称:论语
  • 作者:孔子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 作品出处:《儒家学派》
  • 外文名称:Analects of Confucius
  • 作品别名:论语八则
  • 文学体裁:文言文
  • 编写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 孔子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原文

沪教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修养名句

(以沪教版为准)

原文及翻译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学习方法、态度:按时学习,学以致用;与友切磋,不断求进;胸怀宽广,自求上进。

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学习态度:客观谦虚,实事求是。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境界:以学为乐,方学大成。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学习态度、方法: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做人规律:处境艰难方显高尚节气、品格。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做事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贪图小利;要循序渐进,目光长远。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学习方法:学胜于思。(学习是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重点解释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亦:也

说:同“悦”,高兴,愉悦。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lè):快乐。

时:按时。

人不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yùn):恼怒,恼恨,生气,怨恨。

君子:指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是:这。

也:表判断的语气

岁:年。

然:这样。

后:以后。

凋(diāo):凋谢。

好(hào):喜爱,爱好。

尝:曾经。

寝:睡。

以:表目的,用来。

补充解释

⑴而:顺接作用,然后。

⑵亦(yì):同样、也是。

⑶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⑷自:从。

⑸知:知道,了解。

⑹而:连词,却。

⑺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

通假字

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⒉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第5个)通智,明智,智慧

理解性默写

1、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⒊《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开放性试题

1、本文中有许多地方谈到了修身做人,你认为对你启发最大的是哪一点,请谈一谈。

⒉在你的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⒊《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积累

⒈积累文中几个成语: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见贤思齐、欲速则不达

修养名句

(以苏教版为准)

原句及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弄不明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而不能由此类推出三个方角,这种的人就不用再教他了。

解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还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四书五经是古代的必读书目。是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合称。包含了古代先哲们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以及为人出事等方面的主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是官定的读本。而《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人,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颜徵在生下了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很大关系,其母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七十八贤弟子

序号

姓、氏名

年龄

籍贯

后世封号

备注

1

颜回

少孔子三十岁

复圣,兖国公

2

闵损

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

费公

3

冉耕

伯牛

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65代孙冉士朴于雍正6年受封

4

冉雍

仲弓

少孔子二十九岁

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67代孙冉天琳于雍正6年受封

5

宰予

子我

先贤宰予

6

端木赐

子贡

少孔子三十岁

7

冉求

子有

少孔子二十九岁

徐公

唐封徐公,宋封彭城公,后改徐公

8

仲由

子路

少孔子九岁

先贤仲子

一度封为卫侯,卫侯等。

9

言偃

子游

少孔四十岁

10

卜商

子夏

少孔子四十四岁

11

颛孙师

子张

少孔子四十八岁

12

曾参

子舆

少孔子四十六岁

南武城

父曾皙

13

澹台灭明

子羽

少孔子三十九岁

武城

14

密不齐

子贱

少孔子四十九岁

15

原宪

子思

少孔子三十六岁

16

公冶长

子长

娶孔子之女

17

南宫适

子容

娶孔子侄女

18

公皙哀

季次

19

曾蒧

南武城

曾参之父

20

颜无繇

颜回之父

21

商瞿

子木

少孔子二十九岁

22

高柴

子羔

少孔子三十岁

23

漆雕开

子开

少孔子十一岁

24

公伯僚

子周

《家语》无,有申镣

25

司马耕

子牛

宋桓魋之弟

26

樊须

子迟

少孔子三六岁

27

有若

子胡

少孔子四十三岁

28

公西赤

子华

少孔子四十二岁

29

巫马期

子旗

少孔子三十岁

30

梁鱣

叔鱼

少孔子二十九岁

31

颜幸

子柳

少孔子四十六岁

32

冉孺

子鲁(会)

少孔子五十岁

33

曹恤

子循

少孔子五十岁

34

伯虔

子析

少孔子五十岁

35

公孙龙

子石

少孔子五十三岁

名家,著《指(论)

36

冉季

子产

37

公祖句兹

子之

38

秦祖

子南

39

漆雕哆

子敛

40

颜高

子骄

41

壤驷赤

子徒

42

漆雕徙父

43

石作蜀

子明

44

任不齐

子选

45

公良孺

46

后处

子里

47

秦冉

48

公夏首

49

奚容箴

51

公坚定

子中

晋(一作鲁)

52

颜祖

53

鄡单

子家

《家语》无此人

54

句井疆

55

罕父黑

子索

56

秦商

子丕

57

申党

58

颜之仆

59

荣旂

子棋

60

县成

子祺

61

左人郢

62

燕伋

62

郑国

子徒

《家语》作“薛邦”

63

秦非

子之

64

施之常

子恒

65

颜哙

子声

66

步叔乘

子车

67

原亢籍

《家语》作“原亢,字籍”

68

乐叹

子声

69

廉絜

70

叔仲会

子期

71

颜何

72

狄黑

73

孔忠

子蔑

孟皮之子,孔子之侄

74

公西舆如

子上

75

公西葴

子尚

《家语》作“子尚”

76

仲孙何忌

即孟懿子,孟僖子之子

77

南宫阅

即南宫敬叔,孟懿子之弟。

78

秦丕兹

父亲秦堇父与叔梁纥一起投军

专著作品

《六经》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诗歌

《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名人评价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