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器

调酒器

使难以混合的材料迅速混合并冷却的工具
调酒器是使难以混合的材料迅速混合并冷却的工具。[1]调酒器有各种外形。花萼型和钟型调酒器都是以它们各自的外观命名,其他的变化有从简单的碗型到相对高的罐型,底部有简单的管状脚。通常的卵型调酒器有个柄把器肩和敞口的延伸部分连接起来,称作蛋形坛(kelebe)。各种形状的调酒器经常有圆柱形或螺旋形的手柄,除此之外的大多为垂直手柄。
    中文名:调酒器 外文名:shaker 用途: 作用:调酒 流行时期:商朝 形状:花萼型、钟型调酒器

古代器具

盉,通说为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

人面盉

洛阳钟鼎青铜器产品信息

名称:人面盉

人面盉

年代: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200-1100年

复制件规格:高11cm、口径8cm

作用:容酒器

出土地:河南安阳市殷墟

馆藏地:美国费利尔美术馆

简介:该器为大口宽腹圈圆足式,有盖,为具有龙角的人面形,两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器盖与器身连起来看,如同一个仰卧的人头,形态甚为奇异。器身显得较矮,在两旁近额处有两只兽面状贯耳,恰与人面双耳巧妙相对;另一个流(出水管);器底圈足边镂三孔,一孔在流之下,其他两孔分别在盖耳和贯耳之下,可用系深以系绳提携。在腹部和器盖的两角之间,主要饰有商代常见的龙纹,圈足上则铸饰云雷纹。这件形状独特,设计巧妙,装饰风格又殊为怪异的人面,实在是罕有之物。

鸭形盉

洛阳钟鼎青铜器产品信息

年代:西周

出土:1988年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原件规格:通高25.2厘米长31.8厘米

复制件规格:高31cm、长35cm

现藏:河南博物院

用途:家居摆放、商务礼品、外事礼品、高档文化礼品

盉与爵配套可以盛酒,与盘配套亦可盛水。鸭形盉以鸭腹为器身,背部开口,上面加盖,腹下铸柱状足,鸭首当流,鸭尾作鋬,鋬上站立一小铜人,以其手足将器身与器盖巧妙地连为一体。盖沿与口下饰长尾凤鸟纹一周。盖内有阴刻铭文43字,笔画均匀,字迹清晰。铭文记述应国使者“匍”到氐这个地方探访邢国的国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的铜做了这件盉,以作纪念。

该盉造型新奇,极富想象力。整体酷似水鸭,或可名之为凫,为水鸟,善飞翔。器物整体设计精巧别致,匠心独运。器体上的龙、牛、鸭、人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妙和谐地分布于器物的适当位置上,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蕴含着艺术氛围,的确是一件将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完善结合的绝妙佳作,令人叹为观止。它是根据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制造,像匍这种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鸭、鹅之类造型的器物。由此可见这件鸭形盉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亦是研究西周时期礼仪制度的实物资料。

楚途盉

春秋时期青铜器,通高25.2厘米,口径10.8厘米,重4105克。前有短曲形龙首流,龙首为双目外突,小圆口,头顶铸出扉棱,作鬣。两侧辅以蟠虺纹,填以细密的羽状划纹,龙颈密饰鳞纹。后有扉棱形尾饰,上密饰相互缠绕的蟠虺纹,填以羽状细划纹。肩前后设夔龙形提梁。前端铸出龙首,双目圆睁,张口,上唇翻卷,两侧面辅以蟠虺纹。后端短尾上卷,内填以垂鳞纹,龙身弯曲,表面密饰鳞纹。体后部下侧附一圆环,有活系与盖相连。盖作圆盘形,罩盖在盉口上,盖顶有环行钮,有链条与龙身提梁相连接。盖面密饰回纹与云雷纹组成的装饰带。腹部二周为凸绳纹,内饰相互缠绕的蟠虺纹。肩部施一周云雷纹,并有金书铭文“楚叔之孙途为之盉”八字。腹下设三蹄足,足上部铸兽面纹,兽面两眼之间附以扉棱作鼻,兽面两侧辅以卷云纹。枫桥何山出土,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

龙首盉

是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铜酒器,1955年从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

高24.7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7.5厘米,重7.1公斤。

器物完好,通体铜绿,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很特别的铜盉,祭器中的精品。该盉为方形,鼓腹、曲尺圈足,盖面正中置一小钮,镂空厚唇,口与圈足上下对称,和谐统一。前置瞪眼张嘴的龙首流,龙颈(流)作两度弯曲,胸、背附着扉牙,增添灵动魅力;后有镂空兽形鋬,卧兽雄健回望,神气活现。腹部两侧各置一环状钮,便于系索。整个器物造型新颖、装饰活泼、铸制考究、古朴典雅。

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在安徽省最重大发现要数蔡国的蔡侯墓出土的铜器群,计有123件,加上兵器、乐器、马饰等共计557件,其中有铭文的铜器60余件。这批蔡侯墓出土的青铜器,统称为“蔡器”。有趣的是这件蔡器当时并不叫作“龙首盉”,而是叫作“龙嘴壶”,为什么呢?原来由于这件器物造型别致,引起分歧。因为盉通常有三足,它没有,而是圈足,样子像壶;有人认为它是商周盉的改革,是一种异形盉。事也凑巧,后有一件战国青铜器出土,样子和“龙嘴壶”很相似,而且上面铭文中还有“盉”的字样,故定名为“龙首盉”,可见无足有圈底的盉自古有之。这种春秋异形盉,流行于江淮地区西部的方国中,地方特色浓厚,是这一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酒器,属“中国文物精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吴王夫差盉

吴王夫差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吴国君王,流传至今,有关他的历史实物已是少之又少。吴王夫差盉,就是两千多年前吴王夫差遗留下来的唯一一件青铜酒器。

这只盉,高约27.8厘米,口径11.7厘米,腹径24.9厘米。

整个盉通体上下都由龙纹进行装饰,表明了它出身高贵,应该是春秋时期某诸侯国的宫廷用具。这件盉的顶上有盖,盖上有系,套在链上的一端,另一端与提梁上的小系相接。

整个器物上最突出的是盉的弧形提梁,采用了一个龙的造型,提梁内部是中空的,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而成,这被称为透雕交龙纹。盉的腹部呈扁圆形,圆口深腹。盉表面上也饰有变形的龙纹。腹的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圜底下置三个兽蹄形足,足的上部是变形兽面纹。整个器型极为规整而优美。

这件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堪称中国春秋晚期青铜铸造的上乘之作。吴王夫差盉上还刻有一句铭文,它不仅标志着此盉的身份,更揭示了两千多年前这位君王的一段情感故事……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吴王夫差盉肩部有一条弧形的提梁。整个提梁是一条龙,龙体中空,是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的形式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呈扁圆形,饰变形的龙纹。腹的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圜底下置三个兽蹄形足,足的上部是变形兽面纹。盉的肩上有一周铭文,铭文大意是吴王夫差用诸侯敬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了这件盉。此盉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吴王夫差唯一的一件青铜礼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虺龙纹盉

上世纪70年代,繁昌出土一件古铜器,样子像把铜壶,器身布满铜锈,花纹特征模糊不清。经文物工作者仔细洗刷干净,才露出庐山真面目,使考古人员为之震惊,原来它是春秋时期一种盛酒器,称“盉”,因为器身铸刻虺(音毁)龙纹饰,故名“虺龙纹盉”。

该盉通高29厘米,口径17.5厘米,重7.5公斤,敞口、束颈、椭圆腹。盖微凸,上有一条虺龙盘起,昂首睁眼,两角后翘,身体修长,通身鳞纹,栩栩如生。腹部饰四组窃曲纹一周,前有流(出水管),后有鋬(把柄),流、鋬均饰云纹,鋬和盖以一条铜链相连。整个造型浑圆稳健,通体铜绿,光泽莹亮,规整古朴。虺龙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古称蛇为虺,蛇是古代江南土著的图腾之一。此盉造型、纹饰,不见于中原同时期青铜器,是江南青铜文化的地方特色。

简介

又称摇酒器、摇酒壶或摇桶。

它是由银或不锈钢制成的混合器,也有少数为玻璃制品,它是一种能将各种不同的调酒材料充分混合并且凉透的工具。市场上的全部为进口产品,多为酒店、歌厅等的专业酒吧所使用。家庭调制鸡尾酒,只要能找到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代用品就完全可以了。例如用带螺丝口铁盖的玻璃酱菜瓶,只要将它洗干净,无异味,同样能调出令人满意的鸡尾酒。

相关器材

调酒杯:一种阔口厚玻璃杯,容积有大有小。其作用是将各种不同的调酒材料充分混合、凉透。

酒吧匙:容量约3.5毫升的长柄小匙,是一种将各种不同的调酒材料进行充分混合时的搅拌工具,经常和调酒杯一同使用。家庭普遍具备的长柄汤匙具有同样的作用。

调酒棒:一种由塑料或玻璃制成的细棒,也是一种搅拌工具,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人们每天使用的筷子,是它非常理想的代用品。

开瓶器:用不锈钢制成的开瓶工具,以具有螺丝钻、开瓶、开罐等多功能的为佳。

滤冰器:一种带网眼的滤冰工具,大多为不锈钢制品。在家庭里,这种工具的代用品不难找到。

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还应具备的用具包括:

打蛋器、冰夹、冰勺、冰桶、柠檬挤汁器、电动搅拌器、榨汁机、漏斗、玻璃水罐、吸管、调料罐。

别样鸡尾酒

第一款是以复古飞机为外形,很有个性。不知道喝它调制的鸡尾酒会不会让你有遨游天空的感觉。售价99美元。

第二款是哑铃造型,你可以边调鸡尾酒边练'鸡'肉。售价295美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