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协和神学院

广东协和神学院

神学学府
广东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也是较有名气的神学院。在校神学生达到111名。广东协和神学院是广东省基督教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神学学府,复办时为二年制专科,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会培养传道人,后来改为三年制专科,目的是为教会培养素质高的人才。广东协和神学院其前身是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创立于1913年,由美国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同寅会、英国圣公会及英国循道会八个差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和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华南教区三大公会,先后加入,联合兴办,故取"协和"(Union)之意。
    中文名:广东协和神学院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现任校长:许洁平 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 在校神学生:111

历史概述

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基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学院,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也是较有名气的神学院。

广州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设立这一学校的背景是1913年的“穆德会议”。穆德(John Raleigh Mott)是美国人,基督教新教国际组织领导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基督教各教会教派的合作,曾获1946年诺贝尔和平奖。穆德于1913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设立了中国基督教中心机构“中华续行委员会”。是年春穆德到广州考察。当时广东基督教各教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神学人员的培养,也只限于各差会自办的临时性质的圣经学校、神道学校。这类学校并无严格的教学规范,充其量不过是培训班性质。鉴于这一情形,穆德召集华南各差会(当时约有12个差会)代表到广州开会,商讨设立一所培养高级神学人材的学校,以培养各教会所急需的高级神职人员。

为满足各地教会提高圣乐水平和进一步开展圣乐事工培养中等程度的圣乐人才的要求,经院务会通过,我院定于2019年秋季开设第四届圣乐专业。

学院简介

学院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其前身是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创立于1913年,由美国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同寅会、英国圣公会及英国循道会八个差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和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华南教区三大公会,先后加入,联合兴办,故取"协和"(Union)之意。后来两广浸信会联会、粤赣信义会总会、崇真会总会和礼贤会总会加入,曾一度成为岭南大学的一个学院,称“岭南大学协和神学院”。

广东协和神学院复办之初设于广州市寺贝通津9号东山基督教教堂内,1994年迁至沙面原圣公会主教楼,2001年11月30日迁入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东平中路9号新校园。现校园占地面积10000㎡(约22亩),建有教学与行政综合大楼、图书馆、礼拜堂、学生宿舍(全天候太阳能供应热水)、室内活动场、室外运动场、食堂、对外开放的协和礼拜堂和正在筹建中的教牧楼等建筑物,环境优美,果树林立。

目前在校神学生达到111名。

课程设置

专科班课程分两部分,一是基督教专业课,包括圣经背景、新约旧约导论、圣经各卷研究、圣经神学(新、旧约神学)、圣经地理、系统神学、实践神学、灵修神学、历史神学、基督教伦理学、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西方教会史、中国教会史、基督教思想史、教牧心理学、崇拜学、释经学、讲道法、教会管理基础乐理、圣乐鉴赏等课程;二是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英语、哲学、历史、心理学、逻辑学、法律、政治、宗教法规、教育学、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伦、体育、声乐等方面的课程。

1986年至今,神学院已培养了700多名教牧人员,毕业生约占全省教牧人员的75%,大多数在广东教会中服事,少数在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教会中事奉。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已被按立为牧师或长老,并有十多位任各市县基督教两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东省教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进行教学。学院的生源主要是广东省。现有宗教专业课教师13位。其中有神学硕士学位教师7位,博士学位2位,在读博士生2位,在学硕士2位。有多位教师到过海外的神学院接受短期进修。除本院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13名在穗的高校教师担任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时,每学期都有境外友好教会或学院之名牧、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授课。

学院的图书馆藏书已近三万册,并已实现电脑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即所有的图书借阅业务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替代了原有的借阅模式,并已开放接入互联网服务,供师生收集学习资料和对外联络之用,以补图书资源的不足。

学院的费用主要来自教会的奉献和支持。学生的生活费来自当地教会的支持。

广东协和神学院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的学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他们在学院经过三年至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一般经过三年的学习事奉,可以被按立为牧师。

广东协和神学院将立足广东,依托全国,连接港澳台,放眼世界,力求把神学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的高等基督教神学学府,努力为教会的复兴及人类社会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招生

专科,目前主要在广东省内招收高中毕业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在学院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

本科,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本院的历届毕业生,他们要在教会工作三年以上,经入学考试成绩优良者录取。一般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若通过论文答辩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及格者可授予神学学士学位。

历任院长

1.梁福寰牧师(1986-1990年)

2.黄广尧牧师(1991-2004年)

3.陈逸鲁牧师/博士(2004年2014)

4.现任院长许洁平牧师/博士(2014-)

图书馆

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创立的广州协和神学院的图书馆,当时的藏书量最多达到20万册。到了文革时期被烧毁,一夜之间,烟消灰散,化为乌有。

重拾旗鼓

1986年广东协和神学院得到政府的支持,重新开办,图书馆也从零开始,通过国内、外的主内弟兄姐们及各教会机构、出版社的热心捐赠,还有本院有限的购买,逐渐的积累起来。在沙面的时候,因场地的限制和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藏书数量仅有7000本左右。

搬进新"家"

2001年4月10日,新校舍正式落成,图书馆有了新的"家",使用环境与藏书空间大大的改善(见附图),截至2003年4月份,现有藏书11000本,仍是一个极小数字。

新图书馆为一圆形建筑,外观极具美感,内分两层,每一层可放书30000多册。书架采用现代先进的喷漆钢板,坚实防锈、防蛀。第二层作为阅读使用。数量增多时,二层可增放10000--20000册。图书馆最大容量可存放数量达50000本书。

近期发展

在协和神学院不断发展的过程,该院图书馆也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逐渐实行专人、专业管理。2003年3月,薛海安牧师全面负责馆藏工作;2005年开始着手正规合理的编目,并实行电脑化管理。目前该馆采用两种图书编目,属于神学专业(宗教书籍)采用“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属于国内出版非神学专业的书籍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

在中国内地,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中图法,可是在神学院并不适用。这和中图法中对基督教的分类不够详细有关,仅有的一点粗糙分类远远不能够满足神学专业书籍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两种分类方式,便于管理。目前,华东神学院图书馆也采取这种模式,而金陵神学院图书馆除了以上2种模式以外,还有原先自身一套的编目模式。神学院图书馆藏书比较专业,加上神学院校在资金和专业人才方面的缺乏,这也给一些神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协和神学院图书馆也建立起了电脑自动化管理及编目系统,目前使用的是“英美编目规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时可以支持“USMARC”和“CNMARC”,逐渐使图书馆走向标准和正规化,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截止2010年10月统计,该馆藏书接近3万册。藏书中,宗教类的书籍占70%,30%则是哲学类书籍及其它科目书籍。图书馆其它很多工作都是培训一些同学来做义工。义工同学主要负责:借还登记、排架、报刊杂志分类、打印书签、贴分类书标,有些还可以帮忙编目方面等繁琐的工作。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现在实行了标准化编目,对于馆藏的情况和书籍的采购方面更加清楚了,哪一类型的书籍缺乏,哪一种主题的书籍不够,哪一些书会重复,一目了然。购书时,一般都是根据老师提供书籍列单、根据教学的需要,同学对某些主题的书籍用得比较热门、留意各出版社新出版书籍等。大多数书籍在香港购买。

图书馆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一般在馆内借阅,无需登记,借出馆外才需登记。学生往往会在图书馆写论文,开放时间比较长,从早上8:30至晚上10点。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报纸、期刊及与学习科目有关的书籍。馆内也有很多英文书籍,可是使用率不高。

曾有来自香港崇真会的会长、德国的一位研究生到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查找神学思想建设资料,他们想要写论文的资料都能够满意的找到。与其他大学馆藏相比,协和神学院图书馆藏书量远远不够。可是,神学院的可以是专业的图书馆。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化,以会员制的形式,给服侍教会的教牧同工、平信徒提供资源。通过电脑,实现远距离外借,或以快递方式等方式提供借阅。这能满足信徒对属灵知识日益渴求的需要,使图书馆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