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丙酸杆菌

痤疮丙酸杆菌

丙酸杆菌属微生物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短杆菌,细胞内寄生,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显增加,因皮脂含有较多脂肪酸等成分,适合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及繁殖,从而成为痤疮最主要的病因之一。[1]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细菌界 门:放线菌门 亚门: 纲:放线菌纲 亚纲:放线菌亚纲 目:放线菌目 亚目:丙酸杆菌亚目 科:丙酸杆菌科 亚科: 族: 属:丙酸杆菌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中文学名:痤疮丙酸杆菌

概述

痤疮丙酸杆菌,也称痤疮杆菌、疮疱丙酸杆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基因组研究显示该细菌的几个基因能够制造一些分解皮肤组织的酶和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上的优势菌群,栖居于毛囊、皮脂腺内,可从人的鼻咽、口腔、肠道和泌尿道中分离。此外,该菌在植入修复物或器械引起的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其他菌种可在乳制品中发现。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痤疮丙酸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微弯,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呈棒状。单个或成双排列,或排列成“V”、“Y”字形的短链状。陈旧培养物的多态性明显。无鞭毛,无荚膜。n

培养特性

痤疮丙酸杆菌为专性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尤其是次代培养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良好,但在厌氧环境中生长更快。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有些菌株在25℃和45℃时也能生长。培养基的最适pH为7.0。吐温-80能刺激生长。厌氧培养48h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小(直径0.5~1.5mm)、圆形、白或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光滑不溶血的菌落。经过数次转种后,可变为兼性厌氧菌。n

生化反应

痤疮丙酸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酸,不发酵乳糖、蔗糖、麦芽糖和鼠李糖,不水解七叶苷,液化明胶,大部分菌株触酶试验阳性。

分布

痤疮丙酸杆菌为人体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主要寄居在皮肤毛囊皮脂腺内,也可存在于人的鼻腔、口腔、肠道和下尿道口。可从痤疮以及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

危害

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主要诱导皮肤痤疮:皮肤表面,尤其是鼻尖上的皮肤表面形成红色、凸起的小结节,伴瘙痒。痤疮丙酸杆菌是诱发痤疮的病因之一。侵入皮脂腺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一种小分子多肽,吸引吞噬细胞至细菌寄生部位,释放水解酶和多种炎性介质,诱导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最终破坏皮脂腺,形成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还可通过皮肤切口进入体内,多见于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或各种插管引起的感染,如人工心瓣膜手术后的心内膜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关节炎等,并引起一过性的菌血症。偶可引起厌氧菌性脑膜炎。

临床意义

人们曾认为是巧克力和炸薯条引起痤疮,但事实上这种皮肤问题是由激素、死皮、油脂和细菌(即痤疮丙酸杆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虽然没人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痤疮通过皮脂腺感染的,但是我们清楚,痤疮丙酸杆菌生活在我们毛孔里的脂肪酸上,当毛孔被堵塞时,它们就会疯狂生长,分解饱和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通过毛孔渗入皮肤,引起皮肤应激反应,产生粉刺、红肿等,葡萄状球菌等细菌通过流出的脓液粘在皮肤上,导致皮肤组织受损。利用过氧化甲酰和抗生素等很多抗菌药物可杀死痤疮丙酸杆菌。

据调查正常皮肤每平方时有104个本菌,在临床标本中常可检出,本菌能使皮酯中的类脂形成长链脂肪酸,刺激局部并引起皮脂管梗阻。本菌也是最常见的污染菌。

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红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克林霉素等。

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合成抗菌药有甲硝唑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