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龟甲

中药名
龟甲,中药名。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1]
  • 药品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是否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药禁忌:
  • 剂型:
  • 运动员慎用:
  • 是否纳入医保:
  • 批准文号:
  • 药品类型:
  • 中文名:龟甲
  • 用途: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 别称:龟板、乌龟壳、乌龟板等
  • 界:动物界
  • 纲:爬行纲
  • 科:龟科
  • 种:乌龟
  • 门:脊索动物门
  • 目:龟鳖目
  • 属:乌龟属
  • 分布区域: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
  • 采收时间:全年均可捕捉,秋、冬多
  • 用量:9~24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入药部位

背甲及腹甲。

性味

味咸、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肝、肾、心经。

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主治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用法用量

9~24g,先煎。

相关配伍

1、治降阴火、补肾水: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甲(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骨髓、蜜为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2、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黄柏(炒)、龟甲(酒炙)各一两半,干二钱,牛膝一两,陈皮半两。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补肾丸)

3、治心矢志善忘:龟甲(炙)、木通(锉)、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捣为细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渐加至二钱匕。(《圣济总录》龟甲散)

炮制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

炮制方法

醋龟甲:取净龟甲,照烫法(附录ⅡD)用砂子炒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lOOkg龟甲,用醋20kg。

生长环境

产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常栖于江河,湖沼或池塘中。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与腹甲常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1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缝均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饮片性状

呈不规则的块状。背甲盾片略呈拱状隆起,腹甲盾片呈平板状,大小不一。表面黄色或棕褐色,有的可见深棕褐色斑点,有不规则纹理。内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边缘有的呈锯齿状。断面不平整,有的有蜂窝状小孔。质松脆。气微腥,味微咸,微有醋香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